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求微软公司的历史,谢谢”。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微软
微软公司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比尔·盖茨是它的核心。微软公司1981年为IBM-PC机开发的操作系统软件MS-DOS曾用在数以亿计的IBM-PC机及其兼容机上。但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1991年,IBM公司和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文件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操作环境软件(窗口系统Windows系列)、应用软件MS-Office等、多媒体及计算机游戏、有关计算机的书籍以及CDROM产品。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语言程序编写本。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
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机编程软件。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操作系统软件(MS-DOS)。公司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
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操作系统。到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但在91年后,由于利益的冲突,IBM、苹果公司已经与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1996年,他的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80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了340亿美元,98年超过了500亿大关,成为理所当然的全球首富。
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占有了从PC机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的广阔市场,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在Internet软件方面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戒:“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软的巨大影响已经对软件同行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垄断法的被告位置。连多年来可靠的合作伙伴Intel也与之反目,对薄公堂。2001年9月,鉴于经济低迷,美国政府有意重振美国信息产业,拒绝拆分微软。至此,诉微软反垄断法案告一段落。
微软的组织结构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业务组:
个人服务组(PSG):由集团副总裁 Bob Muglia 领导, 致力于为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提供更容易的在线连接,并且为各种各样的设备提供软件服务。PSG 包含了微软的个人.NET倡议、服务平台部、移 动组、MSN的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设备组以及用户界面平台部。
MSN 和个人服务业务组:由副总裁Yusuf Mehdi 领导,负责网络程序开发、业务发展以及MSN和微软其它服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和销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 和 MSNTV平台组,由集团副总裁Jim Allchin 领导,负责在各个方面不断对Windows平台做出改进 –例如把存储、通讯、消息通知、共享图象及听音乐等变为Windows经历的自然扩展。此外,本组包括.NET企业服务器组、开发工具部和Windows数字媒体部。
办公和商务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Jeff Raikes 领导,负责开发提高生产力和商业流程的应用和服务。工作包括将功能完善且性能强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为以服务于基础的产品。除Office部门之外,商用工具部门,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应用程序部门都将属于该部门。
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Orlando Ayala 领导,集成了微软的销售和服务伙伴,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微软用户的需要。这些用户包括:企业用户、中小型组织、教育机构、程序开发人员和个人用户。此外,本组包括微软产品支持服务、网络解决方案组、企业伙伴组、市场营销组织和微软全球三大地区的业务组织。
微软研究院 (MSR):由资深副总裁Rick Rashid 领导,负责对今天或明天的计算课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使计算机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同时负责为下一代的硬件产品设计软件,改进软件设计流程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关于MSR更详细的信息可参见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运营组:由总裁和首席运营官Rick Belluzzo 领导,负责管理商业运作和全部的商业计划。包括公司的财政、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部门。
微软公司(NASDAQ:MSFT, HKEx: 4338) 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总部设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图的市郊)。公司于1975年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称(意思为“微型软件”)发展和销售BASIC解释器。最初的总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是现在的首席执行官。
使得微软如此令人瞩目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它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
在经济学,它是一个惊人的网络外部性的例子
它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方面扮演着事实上的垄断者地位
它使得它的创立者跻身于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列;特别是掌门人比尔·盖茨多年来位居世界首富
任何公开买卖公司中,它有最大的公司市值
多年来它官司不断,和业界其他公司的明争暗斗已经成为IT文化的一部分。
微软的产品
微软生产的软件产品包括了很多的种类:
Windows - 称为「视窗」的图形操作系统;它有很多版本。目前桌上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XP,服务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几乎预装在所有的IBM兼容的个人电脑上。请参看Microsoft Windows的历史获取更多详细资料。
MS-DOS - 微软公司的早期产品,它是一个命令行界面。早期的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运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后的产品已经可以脱离MS-DOS运行了,但基于用户因软硬件在 Windows NT 不能正常运作,微软同时间继续推出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在MS-DOS下运行的过渡产品。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套件,根据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处理)、Excel(试算表)、Access(桌面数据库)、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Outlook(个人邮件和日程管理)、Project(项目管理)和Publisher(电子排版)等软件。微软也为Apple Macintosh生产使用于苹果电脑的版本。
Internet Explorer - 它是微软的网页浏览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浏览器,从Windows 95开始,被设置为微软各版本的Windows的默认浏览器。它在Apple Macintosh上也可以使用。微软投资了四亿美元来把这种浏览器预装在苹果机上。
Microsoft FrontPage - 它是一款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软件。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个用于播放音频和视频的程序。
微软也生产一系列参考产品,例如百科全书和地图册,使用Encarta的名称。
微软还开发用于应用系统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命名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发布用于.NET环境编程的相应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NET。
游戏
帝国时代 (Age of Empires)
微软模拟飞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微软模拟火车
微软模拟货车
Halo(Halo)
halo2(Halo2)
注:《光环》为Microsoft旗下工作室开发.
「生态体系」
微软公司试图在其产品周围建立“生态体系”,以为其产品以及品牌增值。
网络产品
1990年代中期,微软开始将其产品线扩张到计算机网络领域。微软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线服务MSN(Microsoft Network,微软网络)。MSN是美国在线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是微软其他网络产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软以及美国的广播业巨擎NBC(国家广播公司)联合创立了MSNBC,一个综合性的24小时新闻频道以及在线新闻服务供应商。
1997年末,微软收购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欢迎的webmail服务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为MSN Hotmail,并成为.NET Passport,一个综合登入服务系统的平台。
MSN Messenger是一个即时信息客户程序,由微软在1999年推出,是美国在线的AOL Instant Messager(AIM)及ICQ的主要竞争对手。
培训
微软创立了多所培训中心,旨在训练出一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软产品的雇员。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核(全称“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虽然MCSE确实认证对微软产品的熟悉程度,它却并不是一个工程师的考核。一些苛刻的评论人员将MCSE称作“必须咨询那些有经验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
硬件产品
虽然微软总体上是一家软件公司,它也生产一些电脑硬件产品,通常用来支援其特殊的软件商品策略:
早期的一个例子是微软鼠标,用来鼓励更多用户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由于使用GUI而不用到鼠标是很罕见的,因此鼠标的流行会帮助更多用户使用Windows。微软确立了IntelliMouse(中键带滚轮的鼠标)鼠标标准,新增的滚轮方便了用户在浏览网页时上下翻页。
微软还售卖游戏杆等游戏硬件产品。
公司还购买了互联网设备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互联网服务。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游戏机标志着公司开始进入价值上百亿美元的游戏终端市场,这个市场之前一直由索尼公司(Sony)和任天堂(Nintendo)两家公司主导。
微软历史
微软公司创立于1975年,公司创立初期以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也常常自行开发小型的BASIC解译器,并免费分发。然而,由于微软是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的商业生产商,很多家庭计算机生产商在其系统中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随着微软BASIC解译器的快速成长,制造商开始采用微软BASIC的语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确保与现有的微软产品兼容。正是由于这种循环,微软BASIC逐渐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公司也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此后,他们曾经(不太成功地)试图以设计MSX家庭计算机标准来进入家用计算机市场。
1983年,微软与IBM签订合同,为IBM PC提供BASIC解译器,之后微软又向IBM的机器提供操作系统。微软之后购买了Tim Patterson的QDOS使用权,在进行部分改写后通过IBM向市场发售,将其命名为Microsoft DOS。MS-DOS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PC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在技术上并不一定比其所取代的大型程序要好,但它有两项无法超越的优点:它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价格更低廉。微软的成功也是个人电脑发展的序幕。
微软开发过多种软件产品,包括了:
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以及解译器
文字处理器、数据表等办公软件
互联网客户程序,例如网页浏览器和电邮客户端等
这些产品中有些十分成功,有些则不太成功。从中人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虽然微软的产品的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匮乏,并且要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差,之后的版本却会快速进步,并且广受欢迎。今天,微软公司的很多产品在其不同的领域主宰市场。
微软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市场营销以及产品开发中的可重用工程,并且试图将其产品进一步组合,以提供用户一贯的开发环境。
微软也试图将Windows这个著名品牌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用于PDA的Windows CE以及「支持Windows」的Smartphone产品。
公众看法
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软被广泛认可为一个计算机软件市场上的“乖小孩”,提供低廉的软件以取代原先价格高昂的主流UNIX产品。微软也因赚入大笔钞票而受到钦佩。
然而,即使是在早期,微软被指责故意将其MS-DOS与竞争对手生产的Lotus 1-2-3数据表无法兼容。到90年代,微软是“坏小孩”的看法日益增多。主要的批评意见是他们利用在桌上电脑市场上的优势不公平地剥削用户。
最近几年,有人指责微软涉嫌一系列合法性受怀疑的商业行为。
垄断问题
微软的Windows产品有效地垄断了桌面电脑操作系统市场。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几乎所有市场上出售的个人电脑都预装有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一些观察家声称,微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令其竞争对手处境窘困:
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愿意承认微软的垄断地位。因为在一个被垄断的市场,只有一家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因此对竞争对手而言,将微软称为垄断者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失败者的境地:这样作等于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够生存、竞争的能力。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又希望将微软比作垄断企业,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首先,这有可能导致市场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软竞争对手有可能在公共关系上取胜,以刺激销售。
无论微软是否是垄断企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在多数微型电脑软件市场,微软是主导企业。
这种主导引发很多的不满。
这种不满不仅仅只存在于竞争对手中间。
微软垄断地位的滥用
有人批评认为微软试图利用其在桌上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来扩大其在其他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例如网页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多媒体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软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后,微软在浏览器市场获得了非常大的份额。正是部分由于这种行为,微软被美国联邦法庭裁定滥用其在美国的操作系统市场的主导优势。(详情参见微软反垄断案)。
在所有这些指控中,微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由为自己辩护。
也有人批评微软的“包围再扩展”(embrace and extend)的策略。微软试图在开放、已确立的标准之上加入专利功能,以最终达到利用其市场优势来控制“扩展”的标准。有些人将这种策略称之为“包围、扩展再毁灭”(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
安全性
2002年,微软的多项网络以及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在多次出现安全漏洞后被广受讨论。一些恶意的程序员不断利用微软软件的安全漏洞搞破坏,例如通过互联网创造及发布能够消耗系统资源或破坏数据的蠕虫、病毒以及特洛伊木马。这些破坏行为一般的目标是微软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电邮客户程序,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网页服务器,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微软辩解说由于其在互联网软件市场上的领导地位,自然而然的微软的产品会遭到更多的攻击,因为这些微软产品被广泛使用。而有人则反驳说这些攻击也对准那些微软并不占优势的产品,显示微软的产品要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安全性上要低一筹。
在一些案例中,微软的产品为了让新手更容易使用、设置往往导致了这些蠕虫及病毒的散播。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自1995年起就自动隐藏文件后缀名(档案副档名),这样那些恶意攻击者往往就能够让email收信人打开一些看起来普通却十分危险的附件(最近版本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禁止接收危险的文件类型,这样用户便无法打开)。批评指出微软是在用软件的易用性交换安全性。
盖茨在2002年1月启动了可信赖计算计划(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他将其形容为一个长期的、全公司性的计划,以寻找并修正微软产品中的安全以及泄漏隐私方面的漏洞。在该计划下,公司会重新评估和设计原先的一些规范及过程,也延迟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的上市时间。对可信赖计算计划的反应各不相同,有观察家表扬微软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但也提醒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微软的政治影响力
微软对这些法律威胁以及公众看法的反应就是紧凑的政治游说活动以及撒入上百万美元的政治捐款。根据政治反应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opensecrets.org)网站的数据,微软在上一次的美国联邦选举的政治捐款中,43%给了民主党,57%给了共和党。
微软产品的优点
微软产品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普遍性,让用户从所谓的网络效应中得益。例如,Microsoft Office的广泛使用使得微软Office文件成为文档处理格式的标准,这样几乎所有的商业用户都离不开Microsoft Office。
微软的软件也被设计成容易设置,允许企业雇佣低廉、水准并不太高的系统管理员。微软的支持者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下降了的“拥有总成本”。
微软的软件对IT经理们在采购软件系统时也代表了“安全”的选择,因为微软软件的普遍性让他们能够说他们跟随的是被广泛接受的选择。这对那些专业知识不足的IT经理来说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好处。
微软产品的缺点
微软的产品十分倚赖软件的重用。虽然这样做对快速软件开发是十分有效的,它却导致了不同软件包之间的复杂倚赖关系。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举个例子,当微软的浏览器程序崩溃时,会导致操作系统的GUI同样崩溃。
同样的倚赖关系也意味着大多数微软软件的资源能够在其他微软的产品上使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程序可以运行其他程序,即使是在不应当发生类似情况时也是如此。例如,嵌入在电子邮件的文档和HTML中的宏可以运行程序,允许攻击者控制用户的电脑。微软在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就是“不是禁止就是允许”(permitted unless forbidden)。
这些问题从专门攻击微软程序的蠕虫以及病毒的泛滥中就可见一二。
上面所提到的关于允许雇佣廉价却未有良好训练的系统管理员的优点有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更大的不可靠性,意味着你需要雇佣更多的这类管理员;
有可能导致安全漏洞,因为不管使用什么操作系统,只有受良好训练的系统管理员才可能提升系统安全性。
微软的批评者指出运行微软的产品需要花费更大代价,因为微软软件的用户事实上并不拥有他们所使用的软件:这对微软的商业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微软与自由软件的关系
微软将自由软件看作是它可能的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Linux。从万圣节文件(Halloween documents)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已经对自由软件以及开放源代码软件采取了“包围、扩展、毁灭”的策略。
为了在桌上电脑市场上建立其领导地位,微软冒着失去低廉价格以及更多自由度——这正是个人电脑快速发展以及微软自身成功的重要因素——风险。单就价格层面而言,微软很难与自由软件相抗衡。很多相信微软并没有赋予他们选择自由的用户已经从自由软件那里找到了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已经开放标准。
传统的微软策略,例如购买竞争对手,或者FUD策略,对于自由软件而言毫无作用。因为自由软件无法被收购或控制,自由软件即使失去了创造它的公司也依然能够生存。
微软首席行政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已经将Linux称作一个“坚强的竞争力量……它是非传统的,自由的,而且很便宜。我们必须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所付(给我们的)其实物超所值。我们的产品曾经都很便宜。我们要比Novell,甲骨文都要便宜。但这次我们不能这样办。”(CRN.com报道,2002年6月17日)
巴尔默在一个微软伙伴的会议上说:“我们曾经十分自豪,自己提供最便宜的产品——我们的价格最低,提供的内容却最多,不论是Novell,Lotus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过我们。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独特的竞争对手,Linux。对我们这样的公司而言,这实在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VARbusiness 2002年7月15日报道)
对于那些预装Linux的低廉个人电脑,微软的反应是他们不会降低Windows的销售价格。一些观察家指出,这种拒绝进行价格战的行为正是垄断企业的特点。
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于2001年11月1日将其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基础研究机构。
解决方案2:
微软公司的历史
微软在1975年创立,微软的产品涵括了个人电脑作业系统、主从架构环境的伺服器应用软体、企业及个人生产力应用软体、互动式媒体程式及网际网路平台与开发工具。同时,也提供线上服务,销售个人电脑相关书籍及输入装置,研究开发先进的科技软体产品。目前微软的产品总计以超过30种语言发行,在全球50个以上的国家销售,被大部份个人电脑所采用,包括英代尔微处理器的电脑及苹果电脑。
微软早期普及到每个家庭及每个桌面电脑的愿景已逐步实现,今日更结合了以网际网路相关技术,扩展个人电脑及其使用者的触角强而有力的承诺。身为全世界领导性的软体供应厂商,微软公司无日不在积极的开发创新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该公司在研究开发上永续的投资,再加上对消费者回馈的忠实承诺,促使微软不断在技术上有新的进展。
微软是在1975年4月4日由威廉.盖兹三世(William H. Gates III) 及保罗.艾伦(Paul G. Allen)携手创建,於1981年6月25日正式具有公司法人的组织。目前主要的管理阶层包括:董事长暨执行长 - Mr. William H. Gates、总裁Mr. Steve Ballmer、执行副总裁暨总经理Mr. Bob Herbold、集团暨平台与应用软体业务副总裁Mr. Paul Maritz、技术长Mr. Nathan Myhrvold、集团暨互动式媒体业务副总裁Pete Higgins、资深副总裁暨应用软体及网际网路后端集团业务统筹Brad Silverberg、资深副总裁暨个人及企业系统集团统筹Jim Allchin。
微软的重大记事:
美国方面:
1975, April 4 Microsoft 创立
1979, January 1 Microsoft 从北墨西哥州Albuquerque迁移至华盛顿州 Bellevue市
1981, June 25 Microsoft 正式登记公司
1981, August 12 IBM推出内含Microsoft的16位元作业系统 MS-DOS 1.0的个 人电脑
1986, February 26 Microsoft 总公司迁移至华盛顿州Redmond
1986, March 13 Microsoft 股票公开上市
1990, May 22 Windows 3.0 英文版上市
1995, August 24 Windows 95 英文版全球同步上市
1995, December 7 Bill Gates 正式揭橥Microsoft Internet策略,全力支持Internet 的发展,并强调将微软将致力於使PC平台与Internet完全整合。
1998, June 25 Windows 98 英文版全球同步上市
台湾方面:
1989 年11月 台湾微软公司成立
1993 年5月28日 Windows 3.1中文版及Windows NT 3.0英文版在台上市
1995年11月27日 Windows 95 中文版上市
1996年12月 Windows NT 4.0 中文版上市
1997年10月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4.0中文版上市
1998年6月 比尔盖兹访台,并发表 “二十一世纪竞争优势的利基—数位神经系统 (Digital Nervous System)” 演讲。
1998年7月31日 Windows 98中文版上市,开启资讯生活新视野
微软的反托辣斯案
美国司法部与二十州州政府联手控告微软公司垄断案的「世纪末大审判」十九日登场,前者指控微软董事长比尔‧盖兹亲自指挥公司主管,企图将竞争对手网景通讯公司挤出市场,原因是网景拒绝自行限制本身在浏览软体市场的发展。
不过,微软矢口否认企图非法抑制市场竞争的指控。
联邦与州政府律师在十九日展开的法庭公开辩论中,抨击软体业巨人微软企图以非法手段「压垮」头号敌人网景公司,有违反联邦反托辣斯法之嫌。
司法部律师在辩论开始的一份冗长声明中指出,微软的非法手段包括以自身庞大财力及拥有「视窗」作业系统的巨大影响力来要胁电脑制造厂商,迫使它们不得不销售微软的「探险家」网际网路浏览器,从而排除了网景的浏览软体。
政府并称,微软曾在一九九五年六月主动邀请网景高层主管开会,并提出与网景瓜分浏览软体市场的方案,但为后者所拒,於是微软就开始以不平手段对网景进行市场争夺战。微软曾否认对网景提出这项方案。
网景当时占有全球百分之七十的网际网路浏览软体市场。
微软提出瓜分市场建议如果属实,将触犯美国的反托辣斯法。
司法部律师鲍耶斯在十九日的公开辩论中提出一项证据,它是一九九五年五月盖兹发给微软高级主管的电子信件e -mail。盖兹在e-mail中说,微软应该和网景进行一项(瓜分市场)秘密交易。
公开辩论预料将持续六周左右。分析家指出,这次「世纪末大审判」未来无论谁获胜,都将对电脑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改写业界的竞争规则。
盖兹在十九日公布的录影作证中表示,他对据称他的公司企图与网景公司进行非法交易一事,毫无所悉,他指出,他是在看到报纸上的报导后才知道微软公司受到这项指控。
以下即是对此次判决的一些相关报导
【综合华盛顿六日外电报导】微软违反 美国反托拉斯法一案缠讼多时后,有了初步结 果。美国华盛顿特区联邦法官杰克逊周五公开调查结果,裁决全球软体业巨人微软公司运用其市场垄断力量打击竞争对手,比尔盖兹的软 体帝国为了保护其科技垄断地位,「遏制创新 」,并伤害了消费者。微软董事长盖兹召开记者会表示,将继续尽力解决此案,并透露有意寻求和解。
这项裁决对微软公司来说是一大挫败,结果有可能导致微软遭严重惩罚,商机巨大的高科技软体业版图有可能因此重塑。不过,除非微软和美国政府谈判和解,否则最终判决要等到明年才会出炉。杰克逊法官准许微软明年元月三十一日前提出反辩。
杰克逊法官发布长达二百零七页的事实认定 调查结果指出,调查显示微软公司利用其庞大的市场力量与获利,伤害任何坚持追求创新、而有可能因此增加与微软核心产品竞争的企业。杰克逊表示,微软运用垄断力量的最终结果 ,使一些真正对消费大众有利的科技创新无法出现,原因是它并不符合微软的私利。
他指出,由於市场缺乏视窗作业平台的替代选择,使竞争者面临高进入障碍,微软的市场力量因此强大且稳固。他表示,微软运用力量牵制个人电脑制造商,却伤害消费者,排除个人电脑商改进视窗系统,使其更友善的机会。
杰克逊发布的声明,立刻被美国司法部宣称为控诉微软违反反托拉斯法的「重大胜利」,美国司法部长李诺说:「这是美国消费者的大日子。」
微软公司随后立刻发表声明指出,微软坚信美国司法制度最终会认定该公司的作法,不仅合法,而且对消费者有利。比尔盖兹表示,他「尊重但不同意法官的部份判决」,但他将继续尽力解决此案。他也表示,从一开始微软就认为和解是最好的解决之道,而任何和解方案,都将保留该公司与产业中其他公司创新与改进产品的权利。
美国助理司法部长克莱恩说,美国政府对和解永远有准备,但任何和解谈判,必须能完全反映司法部对竞争问题的关切。
杰克逊法官的裁决是在周五晚间六时三十分发布,距离那斯达克收盘已有两个半小时,但消息传出后微软股价在盘后交易仍应声下跌三 美元以上,从九十一.五六美元的收盘价跌至八十八.一八七五美元。
不过,大多数证券分析师与投资人都不相信微软最后会在这场反托拉斯案上败诉,他们相信最后微软仍有转圜之道,譬如法官可下令微 软解散,成立好几个公司互相竞争,或下令微软让其他电脑业者销售与改进其作业平台系统 与其竞争。
【华盛顿五日路透电】微软公司总裁,全美最富裕的人比尔.盖兹今天继前白宫实习助理柳思基之后,成为垄断华盛顿媒体焦点的人物 。大批记者今天提早数小时抵达政府印刷局外面,这次不是为了纪录柯林顿总统与柳思基绯闻最新的香艳细节,而是为得知政府控告微软 公司的反托辣斯案的判决。
最后裁决 微软可能被课以重罚
【国际新闻中心陈文和特稿】被控违反美国反托辣斯法的全球软体业界龙头微软公司,昨天经联邦法官初步认定确有垄断个人电脑作业系统市场事实,美国法学界分析家指出,联邦法官最终可能会寻求微软公司采取严苛的补救措施,例如要求微软公司向竞争对手公开被视为最高机密的程式原始码,或要求微软公司不得强制视窗作业系统用户接受网际网路浏览器「微软探险家」等搭配软体,甚至下令微软公司解散改组成几个较小规模的公司。
美国华盛顿地区反托辣斯法律师施赫特指称,联邦法官昨天初步的认定,对於微软公司而言无异是重大的挫败。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经济学者夏比洛则指出,最后的裁决可能对微软公司课以重罚。
此外,某些分析家认为,一旦微软公司被裁定违反美国反托拉斯法,将会对美国的经济造成持续性的负面效应,他们认为,美国当前的经济荣景主要是仰赖相对而言较少受到政府规范的高科技产业。众议院商务委员会主席布里利指出,美国的经济成长率百分之卅来自於高科技产业,他对於微软案的发展显示高科技产业未来可能受法规限制感到忧心。不过,美国加州检察长洛克耶则持不同的看法,他指出,美国高科技产业对微软案的发展审慎乐观,因为对微
软公司的法律行动足以解除高科技业界发展潜能的束缚、提升业界的技术更新能力 。
部份分析家表示,微软最终可能会被判处解散改组,但微软公司本身也可能在法官作成最后裁决之前,即仿效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一九八四年的做法,与原告庭外和解,同意解散改组成几家较小规模的公司。不过,也有观察家认为,法官最终应不致作成命令微软公司解散改组的裁决。
微软公司的市值达四千七百亿美元,平均年销售额达二百亿美元。英国广播公司科技记者指出,大多数分析家都认为,微软案若以庭外和解落幕,对於微软公司的冲击将小得令人感到意外,微软公司将会保住在个人电脑作业系统市场的绝对优势。
解决方案3:
http://italybread.bokee.com/4850100.html
解决方案4:
顶1楼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