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数字显示,每年经旅游业排放的气体仅二氧化碳就占5%,一些大城市的排放量更大。
世界旅游组织日前发布统计报告说,2012年,全球旅游业继续增长,全球游客人次历史上首次突破10亿大关。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中有这样几个重要数据:第一,去年全球国际游客数量比2011年上升了4%,达到10.35亿人次,历史上首次突破10亿大关;第二,国际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部门之一,全球每12个人中就有1人在旅游部门就业,其产出占全球服务出口的30%。
另外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游客人数仍将保持增长,增长率预测在3%至4%之间。旅游业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了,如此密集的旅游业,对地球已经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悉,今年端午节,短途游客数量又将大幅上升,在各地气候异常,高速不再免费的情况下,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自驾游仍为人们出行首选。人们的出游行为,是否将旅行的乐趣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结合起来,从而实施对环境的保护,成为旅游与环境保护重要的话题和环保人士关注焦点。
自驾游背后存隐忧 “如果说2001年自驾是一种梦想,2005年自驾是一种奢侈品,2010年自驾是一种生活,我们认为2013年自驾将成为一个产业。”某自驾游俱乐部总经理在会上如此说道。
一个例证是,今年“五一”期间,尽管宁夏水洞沟旅游区因开通了旅游直通车,今年散客比例上升到10%左右,但自驾游占主导地位的面貌没有得到改变——以往自驾车出游到水洞沟的游客比例约占92%以上,其余散客仅占3%左右。
自驾游已成为游人的选择。 据全球最大的中文旅行平台去哪儿网(Qunar.com)数据显示,6月10日至12日迎来的端午节3天小长假,其出行热度已超“五一”、清明,搜索量较之前两个小长假有近10%的增长量,以自驾游为主的短途旅游活动让城市周边压力空前巨大。数据显示,短距离的汽车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以每辆车行程5公里计,小汽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公共汽车高10倍,比火车高25倍。
与此同时,车内污染也令人堪忧。国内一项调查选取了市场上在售的32个品牌、共计44款车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汽车内与人体接触的汽车座椅、头枕、方向盘等内饰中的致癌物多环芳烃含量超标。空气被污染的一个可能表现是,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很多人会有头昏、恶心、打喷嚏、流眼泪等不适症状出现。
此外,行车过程中,出自便利性而非环保低碳的考虑,一些车主烟头、喝完水的塑料瓶子随手乱扔;旅途停车后聚餐,各种生活垃圾满地丢弃的现象也常常出现。 业内专家认为,人们外出旅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日新月异,其规模扩大、动力增加,速度也大大加快,但是人类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特别是在空气污染方面。
低碳出行阻力重重 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曾在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把不同的交通工具按照环保程度进行了划分,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以及单人自驾车。自驾游是最不环保的出行方式。如何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势在必行。
目前而言,在中国徒步旅行也蔚然成风,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也会与自驾游联系紧密——先开一段车,再开始徒步。 相对比较,自行车是能源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据了解,骑车者80%的能量将转化到自行车的运动过程中,较步行快捷,较机动车环保,并使人保持健康。
中国号称自行车大国,已经在全国多处设有自行车租赁,这为骑行者提供了一些便利。譬如北京东城区今年“中国旅游日”发布的5条骑行旅游方案结合了区域内原有的100多个自行车租赁点,并对租赁站点进行调整加密——考虑到游客骑行的便利性,东城区对天坛、前门、南锣鼓巷、孔庙等主要旅游景点周边的站点位置都有所调整,目前共设置了107个租赁点,拥有5000余辆自行车。
然而,据记者走访了解,即便如此,大部分自行车仍处于闲置状态,并没有形成预期的环保效果。
此外,对于空气污染的担忧也成为低碳出行的一大阻碍。“API(空气污染指数)达到300以上就肯定不能骑了。”一些骑行者对此很无奈,不过多骑车,“总体而言还是减少了污染”。 实际上,与北京自驾车拥有量相比,5000辆自行车实在可以忽略不计。截至2012年2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私家车占七成,即使在摇号等一系列机制的约束下,私人机动车的占比仍呈快速增长态势——这无疑增加了北京的环保压力。
相对于地铁的拥挤状况而言,私家车因为相对宽敞与一些潜在的优越感,常常成为人们的选择。不过,由于此次端午节高速并没有免费,短途出行的驾车者更可能遭遇高速路的排队长龙。 尽管如此,不管是汽车销售、各大景区,还是游客自身,都乐意选择自驾出行而非其他几类相对低碳环保的方式。 即使是远途出行无法自驾,乘坐飞机也让现有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科学家预测,如此下去,到2015年每年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臭氧层损耗将有一半是由空中旅行造成的。
落实环保理念需提速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可持续的或符合道德伦理要求的旅游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为减少城市尾气排放,近日,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社区绿色出行”活动,在北京5处居民区试点开通自行车自助租赁。今后,辖区居民可凭业主卡自行租车,并积累节能数据,换取奖励。
公益组织在环保出行方面已率先发力,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旅游经营者首创项目(TOI)致力于实施更加可持续的交通政策,该政策包括提供火车或公共汽车交通来代替飞机和汽车旅行等。
一个总部在布拉格的捷克青年NGO(非政府组织),长期面向所有对环保、文化、自然、社区生活、自行车运动和可持续性发展感兴趣的人士开展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可持续性交通和无汽车城市运动;支持地方组织和个人活动;建立由基层组织和个人组成的巴尔干网络在许多领域开展集体活动。参与者向尽可能多的人宣传可持续交通,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街道活动、公众演出、案例展示、与当地NGO召开研讨会等。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该BRT系统由世界银行和私人投资者共同投资,可减少城市交通13%的碳排放,为1/4的乘车上班族节约一半的上班时间。 而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骑自行车参加两会也传递了低碳出行的正能量。 近日中大一名教授效仿旧时《三字经》,创作出一本《低碳生活三字经》,将低碳生活理念与中国文化思想相结合,读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近距离,玉步移。强腰脚,做健儿。自行车,做坐骑。不愁堵,不误时。”
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也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每年9月22日“世界无车日”的呼吁——停用私家车一天,选择搭乘公交车、步行或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以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 旅行社可以且应该将旅行的乐趣和可持续性结合起来,如南非一家旅行社在设计旅行活动时,从选择景点到安排交通食宿,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度假地保护。
即使是一定需要使用私家车的场合,专家给出以下建议:购买“绿色”机动车,并对车辆进行维护以保持良好车况;谨慎驾驶,避免突然的加速和刹车而产生非常高的燃料消耗和更多的污染;在停车等待超过30秒时,应使发动机熄火,换挡时间隔不应太长。
如今,人们开发了越来越多的可持续的度假和旅行方式,如保护和恢复项目、自愿救助项目、去其他国家教书等。浏览有关网站,可以发现成百上千的建议和选择。最关键的是,你出行想到环保了吗?你应该为低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