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事俗训教理蒙童h生有子须当教训出自什么古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1:08
《老人与海》为世界贡献了一句话: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勇气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某个孩子勇敢地向一切障碍、挫折或灾难说: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
当然,孩子的 健康 成长不只体现在身体上和智力上,也体现在心理上。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尊重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苗一样。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无法长成父母期望中的参天大树的。
心的高度影响跳的高度,教育孩子时要培养他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设限的高度。只要他的意念不屈服,他就有可能突破障碍、恐惧,达到自己心的高度。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综观全局,以宏观的眼光考虑大事,也能通晓利害的关键所在,胸怀宽广,不囿于蝇头小事。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埋头于手中的事,而不为无所紧要的事情所困扰、打断,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豁达。
成见是阻碍人们形成正确认识的大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以证据和事实说话,客观地、中肯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绝对不能心有成见。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给予。千万不要盲目追求虚名,看到别人给孩子什么就给自己的孩子什么,很可能那并不是他所需要的。
当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时,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实上,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数学逻辑、语言、音乐、空间、身体动觉以及两种类型的个人理解力,即我们理解别人以及处理自己的梦想、恐惧和烦恼的能力。或许孩子不喜欢写作,却可能在设计上很有天赋或者有能言善辩的口才。
父母不应该把孩子看得过于弱小,因为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是弱小的。在*的心中他们或许只是孩子,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自己和*无所区别。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强。
对权贵和名流的盲目崇拜,只能给孩子带来两种结果:对自卑心的安慰和对自尊心的亵渎。所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自信心与健全的人格会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会尊重自己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就能轻易地做好一件事。而当人被压力包围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也会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而应让一切自然和谐地发展,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快乐。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能重新开始,不能从头改写。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没有一点儿益处。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时,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要引导孩子分析过去的错误,寻找原因,并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重新奋起,积极地去做下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希望在未来。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受到伤害时,都期盼着得到父母的爱。所以,父母无论工作多繁忙,生活多不顺心,在孩子面前都要克制,都不要伤害心灵。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战胜困难的心理支撑。有了这种支撑,就不会感到孤单,就不会失去自信,就能给孩子以信心和力量。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做孩子心目中的保护神,让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成为他不屈的信念和依靠。
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片阳光雨露般的爱心和由爱生出的技巧。被重视、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重要力量,对成长期的孩子尤其是这样。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掌握爱的艺术,给孩子以尊重、信任、宽容和一个愉悦的心境。一个不懂得适当表达爱的家长可能会毁掉孩子美好的明天。
孩子的恐惧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来源于没有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那可恶的恐惧心理自然会消失掉。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逐步积累,相信不久后你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在你听孩子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你是不是也习惯打断孩子的语言?很多家长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在孩子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教。如果不懂孩子的话,就请听他说完吧,这就是倾听孩子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孩子所说的意思上。
当孩子心中怀有怨气的时候,父母沉默有时能够帮孩子更好地发泄这种怨气。有时,父母也要做子女的听众,把子女的话听进去,不仅是尊重儿女的表现,也是进一步沟通的必经之路。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真实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所以,在 育儿 的过程中,培养孩子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自己先改变,自己先做好自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无论是逆境还是坦途,父母总是默默守候我们的人,同时也是我们的启蒙者、我们一生的老师。
青苗我深深地记得,教育*陈宝生在*“*通道”上也曾提到:“科学的教育观,是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话虽不长,但却用最直白的语言道破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很多时候,父母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当然了,这里有个孩子意愿的问题,如果孩子喜欢一件事,家长努力去说明孩子完成目标,这种家长的付出和我说的望子成龙不是一个事情!如果孩子真的是龙,父母尽量支持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多多少少会出现这个概念:“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们不应该只站在家长的立场,以批判的言语来教育孩子,还应该在批评之后,给孩子讲述道理。同时也不要老是拿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需要具有耐心,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念。
在言传中,以理服人才是最好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知道怎么做,还应该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另一方面,家长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会像身边的人进行学习,而家长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孩子深深地记在心里,会被模仿的。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也就是好多幸福的和谐的家庭里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就会好很多。加入真是教育孩子,做父母的先教育自己吧!你有勇气去改变的话,孩子们也会学到的!
孩子的教育对父母来说更是人生的重大任务,却也要小心,莫培养出骨子里没有教养的孩子。心理学家认为,骨子里没有教养的孩子,普遍具有这三点特征。
说话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私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他人利益挡在自身利益前面时忽略“他利”的现象。不过,过度的自私就偏向于一种病态的心理了。
凡事都要考虑他人,是泛滥的善良和对自己的残忍,而凡事都不考虑突然,是过度的自私、任性妄为的体现。
教养,指一个人文化品德的修养,那些说话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孩子,在小时候可以说是“童言无忌”,长大之后,就是自私自利了。
社交心理学认为,朋友相处,是 情感 的交流与利益的交互,如果在与朋友相处时随意贬低他人,用自己的长处轻蔑他人短处,利益与 情感 的天平只会失去平衡。这样的孩子,通常不会有多少真心朋友,其身边的人也只是看中其身上的某些利益罢了。
双面性格,这里的双面不全是双标,指某些人踩高捧低,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性格,即“两面三刀”。无论在学校还是公司,与自己打交道的圈子里总有人当面夸你足智多谋、花容月貌,背后却与别人诽谤你粗鄙不堪、东施效颦。
其中有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的过度作祟,可以说是最令人厌恶的行为,最无教养的体现。阳奉阴违的小人行径,容易被发现,然后让周围人退避三尺。这种特征在发现时应尽早阻止与改善。
通过心理引导,不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双标的行为,让易模仿周围环境的孩子意识这是错误的,便能规避这种毫无教养为人不齿的行为。
总向他人传递负面情绪,人生并非每一步都是阳关大道,坎坷与痛苦造成负面情绪才是常态。但有的人却成了负面情绪的散播器,是他身边人痛苦的存在,是没有教养的体现。
众所周知,情绪具有感染性,他人一个不屑的眼神就足以令你怀疑自己哪里做错、哪里有不对劲,随之自己的情绪变得沮丧。
朋友是分享开心与难过的伴侣,可过度的释放负面情绪只会让朋友感到乏力痛苦,对你避而远之。他人不是垃圾桶,不是倒苦水的固定存在,若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情况时,需要告诉他难过之事7分记心中,3分说出口。
没有把你*的磨难,在日后都会助你成长”。对于孩子而言,懂得心怀无奈与痛苦并内化为迈向明天的动力,才是最有教养的体现,亦达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高水平。
骨子里没有教养的孩子是为君子所厌恶之人,生而为人,要谨记,以微笑报以世界,世界才会以微笑报以你。
《会赚钱的妈妈》的作者克里斯特尔·潘恩说:父母的生活理念和慷慨奉献的精神,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他们的言传身教,她将无法取得如今的成就。”
克里斯特尔·潘恩的父母一生都热衷于公益事业,他们经常给各地的传教士提供帮助、捐款修缮当地的教堂、无条件的帮助邻居等等。
而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克里丝特尔,她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帮邻居的阿姨带孩子、倒垃圾、打扫卫生。
当她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资助了一百多位米尼加共和国的母亲和孩子,因为她的帮助很多家庭过上了相对幸福的生活。
孩子,有时候真的是父母的照妖镜。父母是什么样的人,那么孩子差不多也就是什么样。一对充满爱的父母,养成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差。
樊登老师在他的《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写道: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
东野圭吾《恶意》的男主野野口因受父母的影响,从小被教育看不起破烂街区中的邻居,最后因嫉妒,而杀死了自己的好朋友,并且设计把一切罪过嫁祸给他的好朋友。
央视纪录片《镜子》,那些言语粗暴、偷奸耍滑、恶行累累的孩子们,毫无例外地都可以找到他们的镜子——他们的父母。
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说过:“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
父母的修养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孩子的身上。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是个勇敢正直的人,首先父母得当一个勇敢正直的人,如地铁里的爸爸、克里斯特尔·潘恩的父母。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从而一点一点无声地改变自己,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观点运用到教育上一样适用。
当我们想要塑造孩子的人格时,父母先要严谨自律、自身端正,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熏陶孩子。久而久之,即使父母不说教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品质优良。
俗话说:“孩子的教养,父母的修养。”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父母的修养。教养,是评判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水准。
一个人总是需要教养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教养来源于好的门风,好的门风需要长期熏陶。家教,顾名思义,有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也有在这个家庭这个环境下的潜移默化。
比如,食不言寝不语,吃饭不吧唧嘴,不大声讲话,不大声放音乐,这些大抵是家庭环境下比较容易养成的习惯。
没错,家教就是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惯。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前轻叩两下房门(关键词是“轻”和“两下”),久而久之,子女在家庭外, 社会 中,大多也会保持这种习惯,这就是好的家教。
一次礼貌的让座,一句贴心的问候,一身整洁的衣服,一手端正的笔迹,都是孩子教养好的表现。一个好的家庭门风必然养出有气质、有教养的孩子。
没有教养的人,都有点共性: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愚昧无知却觉得自己满身是理,从来分不出究竟是什么场合,明明让人鄙视到脚后跟了,却还想要在人前争脸。教养这回事跟有钱或者没钱关系不大,更多的应该是跟家庭有关,跟父母家人有关。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
香港富人李嘉诚先生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我们如今谈到孩子,总是热衷于讨论穷养、富养、爱养,其实这都没错。
穷养的孩子可能吃苦耐劳;富养的孩子可能见多识广;爱养的孩子,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缺乏安全感。但无论哪种养成方式,其实最核心的,是教养。
即使你在有钱的家庭长大,即使你在最牛的学校上学,没有了基本的教养,这些外在条件不但成全不了你,反而更容易将你和身边的人,区分开来。
头等舱上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偏远乡村的人们也知道礼义廉耻。一个人的教养里,隐藏着他的命运。人生路上,你最终能走多远,教养说了算。土豪之所以土,是因为他的眼里只有自己。贵族之所以贵,是因为他的眼里容有别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一个人的教养如何体现?”里面有一位的回答我很认同:跨阶层之间的互动特别能体现教养。
因为阶层虽然客观存在,但有教养的人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而欠缺教养的人则会因为阶层不同,把人划分三六九等。
像服务员上菜时,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然后笑嘻嘻的说是为了好玩。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说:“你自己洗洗不就行了么,”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像出门坐车时,后面的小孩用力地踢你的椅背,实在受不了,转过头去微笑着说:“小朋友,能不能不踢凳子了?”
小孩倒是安稳了一会儿,反观她的家长却说“她只不过是个小孩子,你跟小孩子瞎计较什么?没素质!”
父母自身都不具备的教养和素质,又怎么能指望他的孩子会有呢?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冰雪聪明的父母,父母心里必须跟明镜儿似的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前几天在超市,看到有人在促销水饺。有人路过,服务员问要不要试吃一下,大多数人直接无视连摆手也懒得,可有一个小女孩却耐心听完,说了一句,不好意思,姐姐,我对海鲜过敏,不能吃,姐姐再见。女孩的妈妈在一旁,温柔地笑。
有教养的孩子,身后一定站着通情达理、为人处世分寸得当的父母。礼貌的家长带出的孩子不会无理。谦让的家长带出的孩子不会蛮横。一切的行为最初都有迹可寻。
不一定有学识的人就有教养。事实上,教养和文化程度或许有一定关系,但是知识会随着时间淡忘,教养却会永远陪伴你。
其实,世间最真诚的教养,就是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不消费别人的痛苦,不给人难堪,不自私,不刻薄,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多么重要。
还有一种小孩子,家境还不错,但就是眼皮子浅,看到别人的东西就特别眼馋,总想着占为己有,偷偷的藏起来或者用威胁、诱骗的手段搞到手,这样的行为特别会为孩子教养减分。而对自己的东西就紧紧抓着不放,连一块橡皮都不愿意借给别人。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做人要遵守基本的准则,对于某样东西如果真的想要,就告诉父母,父母会尽量满足你。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 社会 的一面镜子。有些细节可能家长和孩子并不在意,但在外人看来,却十分刺眼。
避免这些不经意的小细节,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一些规矩和道理,让孩子变得更有教养。这些良好的教养将会保护孩子走好以后的人生路。
一个家庭,什么时候最幸福呢?当然是父母平安,孩子有出息,才是最幸福。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很有钱,因为太有钱的家庭,往往会出现败家子,或者因为钱的事情,和亲戚朋友不友善,处处都要提防着被人算计,还要预防盗贼。
当然,幸福的家庭,不一定是非常有地位的家庭,他们可以很普通,或务工,或务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到家,有欢声笑语,有笑脸相迎。
一个家庭,如何才能创造幸福?一方面是大家努力赚钱,另一方面是努力提高教养。有时候,教养比钱更重要!教养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和习惯之中。一家人的教养,就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教养的集中体现。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汤。”只要一个家庭出现了一个没有教养的人,那么一家人的形象都毁掉了。
李嘉诚曾说过:对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们*后,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李嘉诚自幼家境窘困,连小学都没读完,所以为了能够做一个更加成功的人,他积极学习,勤奋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李泽钜和李泽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学习也很自觉勤奋。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时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诚都会坐在书桌前阅读、自学外语。
每逢星期日,李嘉诚就会带兄弟俩一起出海游泳,而游完泳后,必定要给他们上一堂严肃的国学大课。他会拿出随身带着的《老子》《庄子》等书,一句一句读,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解释给儿子听。时间一长,李泽钜和李泽锴记住了那些传统的做人准则,比如诚实,比如信义。
毕业了别找靠山,有本事自己创业去。事实证明,李嘉诚的狠心是正确的。后来,李泽钜和李泽锴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然而当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父亲却对儿子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兄弟俩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二十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再次离开了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做起。对儿子们,李嘉诚是慈爱的,他的慈爱基于任何一个父亲的本性;而对于儿子们的成长与培养,李嘉诚是清醒且绝情的,他的这种清醒与绝情是掩藏于大爱之下的教育思想的深度与深刻,这种深度与深刻尤其让人敬佩。就像李嘉诚曾说过的话: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一个人的修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的熏陶,一个人的福气除了受先天家庭的影响,更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后天的不断修为,只要心中有正念,在为人处世之时有好的发心,不断历练自己的品性,相信福气会不请自来。
《朱子家训》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前人总结的经验之谈,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子孙即使再愚昧笨拙,也要督导勤读四书五经。日常处世,为人务必要老实淳朴。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不可贪图意外财物,不能嗜酒过度。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产生奉承讨好的态度,是最为可耻的;遇到贫穷卑下的人就显示出自满骄傲的态度,真的是下贱到极点。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向别人施予恩惠,心中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就要牢记心中。无论做什么事情,应当留有余地,一旦遂愿,不应继续索取。他人有可喜可贺的事,不要心生妒嫉;别人有灾难或者困难发生,不可幸灾乐祸。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一个家庭能和顺相处,即使穷困到三餐不继,也会享受无穷的天伦之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嫁女儿不能索求大量的聘金,要挑选有德上进的好女婿;娶媳妇不要计较对方嫁妆的多少,要找贤良淑德的女子。这句话在今天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要想做有福之人,就要学会积累福报,就要心中有正念,善念,为人处世多为别人、为 社会 着想,其实你在成全别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没教养,这一特质是由家庭、家风的影响的,从父母那里沾染的,孩子日渐长大,这不好的特质就像长在骨头里一样,难以剔除了。
古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父亲长期缺位,不是忙着在外工作挣钱,就是从不过问孩子的教育。
董卿说过:你现在忙着去挣钱,不好好管教孩子,等将来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抵不过孩子败家一年。
有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越高,付出越多,孩子就越聪明,适应力越强,责任感越重。
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的开头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引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时候的教育在方向上即使只有细微的偏差,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很重要,因为父母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也是孩子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孩子如何为人处世,都会以父母为榜样,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不可马虎。
自律的父母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董卿曾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自律影响着孩子的自律,父母刻苦努力,孩子也不会太差。父母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就得为孩子做好带头作用,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变得爱学习,而不只是对孩子进行无谓的呵斥。
只有父母真正做到自律了,才能让孩子也成为同样自律的人,自律的父母,往往更懂得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充满爱与温暖、自由与尊重、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地位或是多有钱,但一定是通情达理、有远见卓识的,一个开明的父母擅于将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在孩子的成长中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自由。
父母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风向标,父母歪了,孩子也就朝着歪的方向去走,父母摆的正,孩子必也会学的正。
犹太教经典《塔木德》里有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嚎叫。”在现实生活中,“和谁在一起”可以影响孩子的为人、个性、学习等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了他的一生走势。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ー书中写道:“给我一打 健康 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说明了环境和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早也是最重要场所,是一个人 社会 化过程中最核心的 社会 支持子系统,可想而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有多大。
文章写到最后,我青苗最想说的是:成功家庭教育的要素是能够将爱和权威两种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孩子在家里总有些敬畏,不是如同小皇帝似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就容易养成规矩。
爱是尊重、鼓励、支持、倾听、蹲下身子与孩子讲话、从孩子的眼里看世界。爱不是事无巨细的包办,也不是无时无刻的牵挂,通常我在进入工作场域时,家庭都被抛到了脑后,一忙起来甚至忘记自己还有个孩子要接。但是,爱一定是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要在他的身边;你要支持他,帮他一起度过凭借他的能力不能度过的难关。
家庭教育如果没有权威,爱很容易变成溺爱。权威在家庭的作用是为了维持秩序和规则,比如几点起床、睡觉,不能做坏事等等。权威不需要摆着让孩子生畏的面孔,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在家庭生活和 社会 生活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不能违反,违反的后果是很严重,这种后果不是父母强加的,而是自然产生的,或者是 社会 强加的。
家庭教育的原则要与 社会 生活原则相一致。“相一致”倒不是说要让孩子去学会勾心斗角的技能、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回报要与付出成正比。没有付出,就不要奢望回报;你不爱别人,别人没有理由或义务去爱你;你不能奢望别人无条件地给予或奉献。
有句话说得好:爸爸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爸爸是孩子人生的“导航”,爸爸的素质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高。
共勉!
作者: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