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四个层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40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3:25

“仔细观察周围各种人,虽然形形色色,行业也五花八门,能力经验各不相同,表面看起来,很难比较,更难归类。

但世间万物,唯其存在,必有其律,识人也逃不出这个法则。

2000年前,古希腊人在帕特农神庙的门柱上刻下“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己”,才能富于智慧,得福免祸。

从这个方法出发,运用咨询常用的四象限思维工具,所有人都可以归为四类,见下图。”

01

第一类人:不明白自己不知道

所谓”无知者无畏“,这样的人构成社会底层的绝大部分。

如果再加以细分,可以分为:

1)无知且满足:这样的人就是前些年流行的“屌丝”们,他们因无知,无技能,只能靠出卖体力和时间维生。“屌丝”现象现在已经进化到“三和大神”现象,源自于深圳附近的一个零工市场, 那里日薪百元,零工们工作一天玩三天,故被称为“三和大神”。

海新信人才市场旁的街道上,围满了前来“抢”薪水日结工作的打工者。这里就是三和人力市场

他们睡网吧,吃一碗最便宜的5元清汤面,干一天玩三天,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也不知道自己如果生病了怎么办、老了谁来养 .... 至少目前,他们无知且满足。

2)无知但不满:前些年砸日系车的,不但砸了车,还把车主的头都砸破的、这些年业余时间忙于刷剧(高档一点的刷美剧、顺次日剧、韩剧)的,羡慕别人海外旅行,而自己没钱只能宅在家的.... 周围这样的朋友不少吧。

他们无知,不满,但完全没有意愿付出努力去改变。所谓最大限度的努力,也许就是哪天一不小心中了体彩这样的事情吧。

这两类人的共同点在于:不仅无知,而且对自己无知这件事,仍然是无知的。听上去,这种人简直是既可悲又可怜,但是这却是人群中的大多数。奇怪的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无知可怜,反而还对知识和学习很排斥,对于见地比他们高的人要么盲从,要么带着一种天然的抗拒心态(比如看不惯、或者其他因素),总之拒绝学习,无意愿改变。

02

第二类人:明白自己不知道

这种人仍然是无知的。但是他们和第一种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部分地明白自己是无知的这件事实。这种人虽然比第一种人多明白了一点事情,但是他们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无知的事实,却又一时找不到好办法去改变这件事。

前两种人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人,其中第一种人是最多的。其原因在于,第二种人往往面临很大的思想痛苦,同时因为这种痛苦,他们会被很多*所*甚至收割。

他们为了避免这种痛苦,可能会用各种方法来麻醉自己,酒精、游戏,一切上瘾的东西,很多都是为这种痛苦而设计。第二种人不仅痛苦,还会面临第一种人的不解和嘲笑,认为他们是无事生非,胡思乱想。所以他们是最难做的一种人。

03

第三类人:明白自己知道

这种人一般是第二种人在苦苦思索后终得柳暗花明,开悟得来的。

他们和第一种人一样,应该是比较快乐的。因为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实现人生的理想。

在某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到顶尖的人,所谓社会精英,成功人士,一般都是这种人。

不过随着社会竞争和不公平加剧,这类人也分化为:1)有良知的、和 2)无良知(“厚黑”、“精致利己”、“权力至上”等)两大类。

无良知和有良知之间并没有清晰界限,某些人在某些时刻,是有良知的;但在另一些时刻,却让你看到TA的自私、贪婪和猥琐,所谓人性的两面,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彻底和复杂。

04

第四类人:不明白自己知道

所谓“不知道自己知道”,就是说,这种人的知识结构,已经超出了自己意识认知的范围。他可能从未接触过某个领域,但是你如果告诉他关于这个领域的一些情况,他就好像在这个领域有过很多经验一样,马上给你推导出可能出现的结果。甚至一些在世界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他都能够预测出来。

这种人和第三种人的区别是,第三种人往往在某个领域做到顶尖,知道得很多,很有成就,但是他们做不到触类旁通,稍稍换一个领域,他就有可能成为第一种或者第二种人。第四种人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他们像第三种人一样,长期在某个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前几种人不同。

他们对周围的环境,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在大量的观察之后,他们能从中总结、抽象出一些假说,然后用这种假说去推导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现象,并且不停地用现象去验证这些假说。最后,他们就能总结出关于世界和社会的一般规律。所以表面上他们并不知道一些具体的事情,但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握世界的规律,所以他们虽然不知道,却已经知道了。

这种人在历史上并不常见。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我们日常社交所见的范畴,成为了得道之人,有的甚至成仙成圣,青史留名,百世流芳(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耶稣、老子、释迦牟尼、甘地等)。以前时代的人,很可能活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这种人。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

苏格拉底

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教育的普及,机会的增加,整个中国都面临着一场思想的大爆发。我们现在和即将到来的时代,很可能会比春秋战国时代拥有更多更好的思想家。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更快地接触到很多珍贵的思想。

我最近在读的《千面英雄》里的那些人物,就应该属于这一类。作者约瑟夫·坎贝尔,被美国总统奥巴马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向我们无比精彩地示范了如何进入第四类人层次。

05

你想做哪种人?

我们平时可能会对人生的境界有一种模糊的认识。但是既然我们知道了人可以有四种境界,那么我们就能够利用这个思考,去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大多数人是第一种,少部分人是第二种,很少人是第三种。我们即使做不了第四种,也至少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人生境界,然后选择一个方向去追求。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开悟的开始。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在成为第三种人的道路上,大部分人退却了。而一旦成功,人生就完全处在一个不同的境界。

最后,留一个小彩蛋:

“认识你自己”被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与之相对的石柱上刻着另一句箴言,这两句名言作为象征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0:43

人的认知四层次:

1、不知不知

既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处在这个层次的人最为可怕,做事盲目,经常半途而废是其特点,他的进步非常缓慢,经常不懂装懂,感觉什么事都很简单,还总幻想着上天的眷顾,幻想着自己总有一天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2、知我不知

既知道自己不知道,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为人谦虚,他知道自己不懂什么,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强大,开始敬畏生活,开始懂得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但是行动还不是太明显。

3、知我知之

既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开始懂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他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干好某一方面的事情,但是还不能运用自如。

4、不知我知

这个层次的人,俗称智者,他基本上看懂了这个世界,也热爱着这个世界,他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为自己所用,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往往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人的认知也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触发学习的*。根据认知的特点,可以把人的认知分为四个层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2:18

我个人认为对某个事物的认知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听过,知道,会操作,领悟。

认知的第一层次:听过。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这个层次就是对事物基本没有概念,只是道听途说得来一些消息。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人把道听途说的事情当真理一样传播(我也这么干过,现在时不时还会这么做,只能希望以后频率少些,捂脸),这么做的背后原因可能有:不思考;不懂装懂;装专家唬人;或者就是显得自己牛*(捂脸)等等。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些人对这些事物的认知都是处于听过这个层次。除了我们认真研究过一段时间的事物,我们对大部分事物都是处于这个认知层次。然而经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事情出来,就是某个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后,他就仿佛成为了所有领域的专家,贪嗔痴慢疑,多少人能逃得过(捂脸)?

认知的第二层次:知道。

嗯,回答开篇说的,当你回答“我知道了“的时候,你确定你知道了吗?比如我经常叮嘱同事,某个事情要注意什么,对方一般回答都是:我知道了。每每此时我心里都在想:哥,你可能真没有知道。为什么?我叮嘱是因为我在这里踩过坑,是有过踩坑的亲身经历,我亲自感受过当时踩坑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以及我发现掉坑后的懊恼。我还知道这里不止我一个人踩过,我亲眼看到过不少人在这里跌倒过。可是你对一个没踩过这个坑的人讲,很难讲清楚。你跟他讲很多人都在这里跌倒过,要注意,他会觉得我跟他们不一样(自视过高的倾向,想了解更多建议读《穷查理宝典》的人类误判心理学)。所以以后回答别人“我知道了“前认真想想,我真的知道了吗?有没有什么我还是不知道的,比如目的,意义,案例等等?一个亲身经历过战友饿死在身边的老兵说要珍惜粮食,我们真的能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吗?假设真实经历过四行仓库的人(推荐最近很火的电影《八百》)跟我们说要珍惜今天的国盛民强,珍惜今天的和平时代,我能知道他这句话的份量吗?我得承认,我无法知道。所以这又同时提醒我们,当我们要传递某个信息的时候,不要简单直接地把最终结论给到他。最好的传递办法是把你这个结论是怎样来的,为什么重要,不注意的话会有什么后果等等都告诉他,这样对方一定会更理解我们想表达的意思。就比如我们看过电影《八百》后,我们就更能理解战争有多么残酷,出生在和平时代是多么幸福,国盛民强有多么重要。


认知的第三层次:会操作。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一个感受,我们觉得我们知道了,但是真的操作起来就会发现很多事情跟我们之前想的不一样。就像学游泳,无论你把游泳理论学的多好,在岸上把游泳姿势练的多标准,你不下水,你对游戏的认知就会一直停留在第二层次,而真正游过泳的人跟没有下过水的人对游泳的认知肯定不在一个层次。比如说实事求是,我们从小学到大的一个词,有多少人会操作?所以才会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提醒大家光有理论不够,还得有实操(至于赵括的典故有争议,当时的背景,条件太复杂,不能简单地说他就不注重实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前遇到一位面试者,他说看到网上很多人推荐一本书(个人觉得网上不少人推荐是为了显得自己牛*,因为书名是带有程序员修养字眼,捂脸),所以他就去读了,但是读了两遍都没读懂,都读得要怀疑自己了,还一直纠结自己要不要继续看(捂脸)。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本好书是有条件的,它要在这个人理解的范围,但是又超出一些,说白了就是要处于这个人的学习区,最好还能解决这个人久久思考而不得的困惑。那网上说这本书是好书,这本书就适合你吗,就适合现在的你吗?再比如,很多人觉得别人也是人,为什么别人能行我不行。很遗憾,人和人是不同的,别人能做成是在那个时间和条件下他能做成,他拥有的条件你不一定有,你也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我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实事求是地判断(推荐一本讲实事求是的小说《天幕红尘》,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里边关于实事求是的思辨非常精彩)。


认知的第四层次:领悟。

领悟就是抓住了事物表象后边的规律,抓住了不变的本质,从而不会被表象迷惑。比如人,只要你还是人,你就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所以明白人都知道不要考验人性。商业的本质就是竞争,就是丛林法则,优胜劣汰,所以一家企业没有生存下来前,先不要想太多。如果你了解资本逐利的本质,那你就会相信只要有真正的低估,就一定会被资本填平;只要有真正的高估,资本也会用脚选择。如果一家企业抓住了行业的本质,就会有战略定力和战略魄力,当遇到短期利益*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已有的日后必有,已行的日后必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这也是本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