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4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12:24
意思: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 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离娄上》
原文选段: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释义: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
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用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
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扩展资料
本篇主要讨论“仁义”的问题,还涉及*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在孟子看来,“仁义”对于个人来说,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出发点,是个人人格培养与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而当统治者保持并发挥了“仁义”之后,它又变成了法先王、行仁政的出发点与途径。
孟子认为“仁义”是人的本性所在,所以统治者如果从自身的“仁义”本性出发推行仁政,那么也必然能顺应百姓的“仁义”本性,而得到百姓的拥护;那些*、苛政之所以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就是因为它们都是违反人的“仁义”本性的。
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仁政就是不忍人之心在*上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12:24
意思是:任何行为如果没有效果,都应该回过头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身端正做对了,天下的人才会归服他。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亲近,就应该回过头来考虑自己的仁爱程度;治理百姓却没有治理好,就应该回过头来考虑自己的智慧。用社会行为规范来要求别人却得不到回应,就应该回过头来考虑自己是否对这个规范恭敬。
任何行为如果没有效果,都应该回过头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身端正做对了,天下的人才会归服他。《诗经》上说:‘长久地配合天命,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幸福。’”
扩展资料:
解释
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从治理国家*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儒家*,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
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12:25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连天下的人都会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