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2:36
一部差点被海报毁掉的国产佳作
看见《闪光少女》的海报真的是让人看之前就阳痿了。
咳咳,但是不要被海报的浮夸风骗了,这真的是佳作啊喂!
提起民乐,上一部引起清嘉注意的还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这部是讲唢呐的传承最终消逝在西洋乐器的涌入中,只剩一缕孤鸣。
但最近看得这部《闪光少女》,却励志到想在电影院和主角们一起大唱大跳!
提起本片,首先要介绍的是它的编剧和导演。
2011年,新人编剧鲍鲸鲸凭一部《失恋33天》让很多观众认识了自己,并为自己赢得了一座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奖杯。
时隔6年,鲍鲸鲸与自己生活中的“王小贱”(本片导演王冉)合作了一部名叫《闪光少女》的电影,扬言要为14岁的自己报仇。(在鲍鲸鲸根据自己原创小说改编的电影《失恋33天》中,毒舌又心软的“王小贱”实属“百年一遇”,其原型正是鲍鲸鲸生活中的“另一半”王冉)
谈到创作的初衷,编剧鲍鲸鲸透露自己曾学了十年民乐,在学校里总被学西洋乐的同学欺负。
“有一天我翻开以前的日记,发现自己在中学时写的日记里有很多不开心的事,我想替14岁的鲍鲸鲸报仇,所以写了一个开心的故事。”
鲍鲸鲸口中这个开心的故事就是《闪光少女》,她介绍,这将是一个发生在现代的,不去回忆过去,也没有什么失落的,正在进行中的故事。
《闪光少女》将目光对准了中国传统民乐与新兴的二次元文化,这几乎是国内第一部以二次元为噱头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群青春年华的高中生,就读于音乐附中。
在音乐附中,“洋气”的西洋乐学生与“土气”民乐学生形成了水火之势的两大派系。
在这个似乎已经少有人听民乐的时代,学民乐的在西洋乐学生面前被欺压得无法抬头做人,作为官方的学校甚至偏心到,在一场干架之后,民乐学生被隔离起来,练习室都上了铁门。
本片的女主角陈惊自小学扬琴,她长相不出众,打扮还很土,在学校也没什么朋友,唯有一个邋里邋遢还钢牙的男闺蜜油渣。
作为民乐扬琴专业的她却喜欢上了校草钢琴王子王文,鼓起勇气的表白只换来了一句:扬琴是什么东西。
甚至直言:音乐是分阶级的。
徐璐饰演的陈惊为了向暗恋的学长证明自己,和502宿舍的四位二次元迷妹组成了团队。
两个三次元人类,四个二次元“精英”,2.5次元乐队正式成立!作为本片的重要元素,二次元绝对不能落下!
电影中陈惊第一次走进二次元少女的寝室时,营造的氛围是神秘而诡异的。
“攻气满满”的千指大人,作为帅气又寡言的古筝大神,几乎能把一众妹子“掰弯”,演员刘泳希现场更被“失控”女粉丝狂喊“老公”,粉丝还上台索抱超激动。
可爱洛娘风格的贝贝酱
哥特系少女塔塔酱
以及不爱说话的二胡少女樱仔。
她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一身纯粹的二次元打扮,无疑是路人眼中的异类。
看见这些海报真的是惊叹啊!
而陈惊收买她们的方式......
嘿嘿嘿,居然是买手办,典型的二次元文化咯!
当然,对于很多喜爱二次元文化的人而言,这部电影对于二次元的诠释显然是符号化、浅薄化。
古风歌、cos服、洛天依......这些都有种给二次元打标签的感觉。
有人甚至提出质疑:二次元不等于精神病!
但在这里,清嘉想说:电影只是把环境做到夸张化,而影院里坐着的大多数观众对于二次元还是零基础,相较于资深二次元,简单化的二次元只是为了让普通观众更好的理解。
当然影片也不完美,例如叙事模式很简单很套路,剧情发展过于理想化,后半部分较为鸡汤。
剧情设置上,有些地方的*前面铺垫不够导致后劲不足,*的力道达不到观众预期。此外为了加强矛盾冲突,有些情节强行制造矛盾脱离现实。
至于演员方面,倒是很令人满意。
凭借《甄嬛传》玉娆这个角色一举成名的徐璐,很好的诠释了异想天开的少女陈惊。
而从《太子妃升职记》中走出来的彭昱畅,从一开始四眼钢牙默默守护在陈惊身边的油渣,变成后来摘下眼镜的小鲜肉。
本人还是蛮帅的
千指大人小霾代扮演者刘泳希给了清嘉不小的惊喜!相信散场后离开影院的你也会带着这样的想法!
刘泳希不仅本身就是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同时还自小学习古筝,片中所有古筝的情节都是真弹。
当然咯!最大的惊喜还是文化局的老干部,发量惊人且穿着不可描述酷的陈奕迅。
就总的来说,除了海报除了bug其他方面来说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2:37
次元之间没有墙,认真的人最美丽
【温馨提示:本文含有剧透。】
从月初开始就一直不停有人提起《闪光少女》了,大家都不吝溢美之词,关键词包括“二次元”、“青春片”、“民乐古风”等等,成功勾起了我的兴趣,而随着观影群众的增加,终于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是好是坏,要看了才知道。
看完之后,从我自身感受来讲,如果单纯当成一部院线电影,成片效果算是“功过各半”,但要附加上其他东西,诸如张扬又适度的青春时光,追求挚爱和梦想的坚守,文化与艺术的传承等等,我还是非常乐意给出鼓励、支持的态度。
本文以“肯定”为主,所以就先来说说缺点吧。
整部片子看下来,给我最不适的感受就是:里面一直在营造一种对立和鄙视的氛围,大到从刚开场直至快结束时西洋乐和民族乐之间的敌视,小到“2.5次元”乐队首次去漫展演出前观众们的不屑,许多言行举止都把大写的“就看不上你”摆在脸上……这不叫“不理解”,而叫“没教养”。
当主角一伙人所在的民乐众被西洋乐众欺负地快要“绝后”时,双方甚至都约架在视察领导EASON面前来了一场“斗琴”,且不说文无第一,他们的输赢标准是什么,比谁的动静更响更持久么?……
我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先抑后扬能增加戏剧效果,翻身打脸看着确实爽,现实中也的确有“鄙视链”存在,所有不公和式微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呀。只能说,想要做的效果没出来,结果成就了不少尬戏。
这个问题也延续到了人物关系和剧情串联上,“神经”向学长表白,用实际行动介绍杨琴和自己,最后还是失败,拒绝就拒绝嘛,为啥只是两个人的问题,最后又变成钢琴不知杨琴、西乐鄙夷民乐的矛盾了?能再软化打磨一番会更好。
当然,真正的男女感情线还是在神经和男闺蜜“油渣”身上,打从一开始就能猜到尾的设计,应该说这部分其实没啥大毛病,点到为止看着也蛮暖心的……只不过,由点及面,从情窦初开到校园生活到热血年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青春”还是加了一层滤镜。
好了,接下去谈谈优点,同时还是会顺带提一些不足之处。
影评的故事很简单,学杨琴的民乐二年级女生“神经”(陈惊)犯花痴喜欢上了学钢琴的西乐三年级男生王文,可男神说“杨琴是啥?我要出国,你别搞我。”神经为证明自己,就想组个民乐乐队,可除了“油渣”外没人搭理她,不得已之下,她找上了502寝室的四人。
“二次元”是《闪光少女》的一个重要标签,影片在初次介绍四个人的时候用力略微过猛,樱仔不敢讲话生人勿进,贝贝酱和塔塔酱穿着LO装打游戏,酷爱《黑执事》的小霾更像是个帅T……典型到有点太典型了。
但与众不同只是她们的表象,神经用手办勾引,迅速拉她们入伙,也就此上演了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的“2.5桥梁”,神经与油渣分别是这座桥上的两条路:
神经是“从三到二”的那条,她之前对二次元一无所知,原以为只是看看动漫打打游戏买买娃娃,随着交流加深,才知道在自己的认知外,还有这样一片广阔博大且同样需要真诚与努力的天地;
油渣则是“从二到三”的那条,他实际上一直就是资深宅男,只是囿于周围世俗的曲解眼光才掩饰自己,在得知小霾就是B站上弹古筝的“千指大人”后,他立马原形毕露,可惜因为形象太丧,还留言“平胸差评”,一开始也没被接受——当然,之后脱掉外套摘掉眼镜就变小鲜肉了也是挺“二次元风格”的。
就这样,6个人渐渐磨合成为了2.5次元乐队,他们要面对外界不理解声音的冷嘲热讽,也要为内部间的矛盾头疼烦恼,但最好的应对办法就一个:努力做好自己。
比如他们首次去漫展上演出,之前观众们为女子歌团S.I.N.G而疯狂呐喊,一见到下个节目是民乐演奏就走了大半,小霾等人为了台下屈指可数的粉丝继续用心弹奏,一曲好听的《权御天下》自然引来更多人喝彩;又像神经和小霾她们闹散伙,开口说“我妈让我学杨琴我才学的”,最后还是找回了喜爱的本心,并在之后的斗争中再次与伙伴并肩作战……这些桥段虽然略显生硬,但透露出来的精神足够积极向上。
再看下去,会发现“二次元”也只是一块拼图,对于传统民乐的热爱和坚持才是更大的一块。这绝非是异于常人的穿着打扮和学一件民族乐器那么简单,他们要通晓历史、乐器、曲目以及相关的发展演变和各类版本,更要在平时诸多不解下刻苦练习和坚守。
谈一个细节:在去推介演出前,乐队发现还少一套编钟,但这乐器真是可遇不可求,当大家都准备放弃时,一直偷偷把场地借给他们排练(顺便唱K)的看门大爷主动帮他们,把放在仓库里吃了20年灰的大家伙翻了出来——当油渣颤颤巍巍地在众人屏气凝神中敲响编钟时,空气里满是青春对于厚重历史的朝圣,以及历史对于热情青春的微笑。
最终的*戏,当然是民乐学生们在西乐学生们的帮助下暗中进入演奏厅,奉献了一出“彩蛋”演奏:此时,双方已摒弃前嫌,始终热爱民乐的学生们用心演奏了牵丝戏,OTAKU应援团们上前暖场,洛天依满场飞舞,贝贝酱和塔塔酱之后还弹起了吉他(文化的共存和融合)……台下的家长孩子们收获了惊喜,掌声雷动。
理想、美好、努力、奋斗、成长……这不就是青春吗?
当然,更令我感动的,是这场终极演出的三个节点:先是门卫大爷朗诵了一段《苦哉远征人》的“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接着是神经、油渣、小霾等民乐学生们的演奏,最后是台下小朋友们的欢乐、好奇和希冀。老、青、少三代人的同场经历,似乎也象征着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薪火相传。
这一点在影片结尾更加明显,陈奕迅领导在上次视察的时候要求把民乐区外的铁门拆掉,这次又把自己孩子送来学习音乐,同时,也有更多“二次元向”的学生成为了新一届的民乐系学弟学妹……
尽管有着不少拙劣、稚嫩,甚至有失偏颇的问题存在,但《闪光少女》仍是我看过最好的一部国产青春电影(貌似平时也不看这类片),二次元也好,民乐古风也罢,都是借物咏志的一种方式,它还可以是篮球、电玩、手工、书籍……关键是里面透露出来的青春活力和积极向上——这也是一种青春,这应该成为大家的青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2:37
这是一个你没学过乐器就不会懂的青春故事。
民乐专业的扬琴少女陈惊喜欢上了西洋乐专业的钢琴师哥,一场中西洋乐器的战斗因为两人的关系再次拉开序幕。伴随着二次元民乐少女的出现,2.5次元乐队正式成立。
……
西洋乐看不起民乐不上档次,
民乐看不惯西洋乐的装。
……
明明民乐才是中国最正统的艺术形式,
为什么会被人瞧不起。
我所珍爱的,是决不允许你们侮辱的!
这是我们热血而中二的青春!
闪光少女,讲的是这样一个为了梦想去追求的故事。
我们骄傲的学习老祖宗留下的艺术
闪光少女的故事发生在高考临近的一所高中,
而这所高中的所有学生都是怀揣自己音乐梦想的艺术考生。
……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这是属于艺术生的别样青春。
……
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个简单的女追男不成功,结果男配角上位的狗血爱情故事吗?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个汇聚了流行元素的音乐大杂烩吗?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高中青春片子吗?
其实,不然。
陈惊他们所经受的日复一日的训练,
是疲惫的,是麻木的。
你只看到了,
他们在漫展上令全体粉丝沸腾的《权御天下》。
但你知道,她们九点以后在练习室排练了多久吗?
……
时间紧迫,不公正的待遇,西洋乐的嘲讽。
如同三座大山,压在民乐团的身上。
……
同样都是音乐学校的,
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区别待遇。
陈惊她不甘,
她和502的二次元少女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终于向师哥证明了什么是民乐,什么是扬琴。
但是,这样就够了吗?
一次的演出结束,
就真的结束了?
你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
你仅仅是尝了新鲜感就此罢休。
……
民乐还是会继续被西洋乐压在下面,
甚至于到下一年民乐停止招生。
……
这就是民乐最后的结果,末路吗?
陈惊纠结了,我为什么要选择扬琴,
我为什么要选*乐,
如果当初我学的是西洋乐,
会不会就是不同的结果。
其实,学什么乐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正把它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样的去珍惜它。
……
为了不让民乐就此止步,
陈惊率领民乐专业的所有成员发起了挑战。
一场《野蜂飞舞》见证了民乐团的实力,
也揭示了一个真理。
音乐本无国界,西洋乐和民乐其实本无矛盾。
音乐传递的是精神,是气节,是演奏者的心。
民乐专业保住了,矛盾也算是暂时性的解除了,
为了帮助招生,陈惊她们密谋了一场大型的演出。
被遗弃许久的编钟重回演出的舞台,
一场盛世的狂欢即将拉开帷幕。
……
影片中只有几个镜头是记录了他们排练的过程,
但都是匆匆一瞥,
还有些艺术性的加工。
但是,真正的艺术生的排练是枯燥无味的。
有着六年西洋乐练习经历的小编我深有体会。
当看到陈惊跟老妈说,我不想学扬琴的时候。
我深有感触,因为这句话我也说过。
而且不止一次。
……
我曾经十分痛恨我老妈,
为什么每周末别人出去玩的时候,
我却必须背上我的乐器风雨无阻的去练习。
老师严苛的指导,让我一次次倍受打击。
……
我曾很多次问老妈,
我可不可以放弃了。
可惜每次的答案都是否定,
一直到高中课业紧张了,
我才告别了练习乐器的日子。
我的大学就如同陈惊一般,
相反的是,
我加入了西洋乐团,
没有和民乐团的矛盾
也没有校方的干预和阻拦。
有的只是,没人在乎。
……
被人冷落的滋味,
可不好受,
好在我们团长是个全能的小提琴手,
能够给我们改谱子,
让我们能够演奏合奏乐章,
也给了我们上台的机会,
……
直到灯光打在我脸上的时候。
我发现,这六年的埋头苦练值了。
……
正如同在漫展上,陈惊所看到的。
即使我们很弱小,但是我们有伙伴。
学音乐,本来就是一条难走的路,
何况是打算把它当作一辈子事业的音乐艺考生。
刚学乐器的那两年,
是最痛苦的,
因为要打基础。
……
一个音吹好久,
一直到你脸红脖子粗,
喘都喘不上来气,
对了,我是吹单簧管的。
……
还有演奏姿势,
拿着乐器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那可比站军姿累多了,
一瓶水拿五分钟都会手酸,
何况是沉甸甸的乐器。
……
学乐器的第三年,
我获得了成为入门学童的证明。
手上起了厚厚的茧子,
不过总算那个地方再也不会疼了。
……
第三年开始,终于可以练习完整曲子,
告别了之前的音阶练习。
就如同陈惊她们所演奏的歌曲,
基本上通过勤加练习就可以掌握。
但是,为了我耗费的日日夜夜已经数不清了。
每当看到陈惊和她的民乐团演奏的时候,
总是想起当年练习的日子。
还有乐团里的伙伴,
毕业了,也就走了。
告别了所爱的乐器,也告别了自己的青春。
……
我们已经无法像陈惊她们一般,
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
仅仅只能在闲暇之余,
擦掉上面的土,静静地给演奏一曲罢了。
……
而我,
在毕业之后,
已经将单簧管封存。
估计,以后。
很少能在拿起来。
……
我怀念那段在乐团的日子,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成就都要感谢当年的自己,
我们都把音乐当作自己的梦想过。
……
我们的故事可能就在这里结束了。
可是陈惊的故事还在继续,
此生无悔入乐团,感谢曾经坚持的那些年。
……
感谢你们,
让我们重拾对乐器的回忆,以及那份深沉的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2:38
#不一样,又怎样#
民乐、古风、二次元,没有流量小生、大IP,却有着不俗的口碑,《闪光少女》可以算是暑期档青春片的一匹黑马。
编剧鲍鲸鲸,以《失恋33天》的原作者和编剧出名,是我很喜欢的女生。看她的微博,有点无厘头的可爱、好奇得什么都想尝试,学开飞机、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在旅行、种满花的小院子和花匠“小王”(对丈夫王冉的爱称)……
因此也就诞生了电影中那些无厘头的桥段,用饮水机煮火锅、卷发棒烤肉?!
她说影片里的女主角其实有自己的影子,同样喜欢二次元,同样学了十年的扬琴。
电影的导演王冉是鲍鲸鲸的丈夫,夫妻搭配,默契满分。
剧情完美避开了青春片惯用的“疼痛三部曲”堕胎、出国、死人,却还原了我们大部分人的青春,感同身受,比《悟空传》更燃。
全片启用以徐璐领衔的94后年轻演员,好在演技基本在线。特别是酷帅酷帅的“千指大人”小霾圈粉无数,迷妹们都想给她打call。
影片的女主角陈惊(外号“神经”)是一所音乐附中学扬琴的高二女生,喜欢上了隔壁弹钢琴的校草并勇敢告白,却遭到校草的拒绝和嘲笑。陈惊为了证明自己,在好朋友油渣的帮助下,和502寝室里喜欢二次元的小伙伴们组成了2.5次元乐团,从而引发民乐和西洋乐间“斗琴”等一系列故事。最后,民乐班的同学们凭借自身努力打破成见、成功逆袭。
那种青春特有的孤独感,毫不意外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十七岁。
在音乐附中里,民乐是“小众”且没有前途的。
在旁人的眼中,二次元是“小众”且无法理解的。
当b站大神“千指大人” 小霾头顶假发、穿着cosplay的衣服在房间演奏录制古风曲的视频时,父母眼中的无奈和不理解。这一幕将小众群体的孤独感表露无遗。
蒋方舟说过,她有个搭讪的高招,就是跟对方说,“你才是真正的孤独。”对方保准觉得你懂我。而这种孤独感在青春叛逆期显得尤为明显。
影片的宣传语“不一样,又怎样。”为二次元群体发声。
我的表弟小星就是这么一位二次元少年,谁也没想到,性格温吞、别人眼中毫无个性的他在高二那年执意要考动漫专业。为了劝退他,全家老小轮番出动,试图做通他的思想工作,都没能成功。一向温和的表弟甚至以离家出走威胁,姨妈姨夫只好松口让他试试,以为学画画的辛苦能够击退他。没想到,因为热爱,小星忍受住了2个月的封闭集训和日复一日的重复临摹,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学校,学了广告设计。
那一刻,我挺羡慕他有能为之拼尽全力的梦想的。
17岁,不正是做梦的年纪吗?
陈惊鼓起勇气表白,却遭到校草“怕因为谈恋爱而挨处分”的拒绝后,歇斯底里喊出的那句“以后回忆起十七岁,你一定比现在的我们要后悔。”
*着我们自问,我的十七岁有没有那一刻的不顾一切,留下值得一生回忆的故事?
17岁那年,暗恋着光环万丈的男孩,你的身边或许也有个默默守护的他,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的叛逆,特别容易满足的快乐……这些构成了青春独一无二的记忆。
作为一部音乐电影,配乐同样不容错过,电影找来了曾为王菲、陈奕迅等多位歌手作词编曲的梁翘柏担任音乐总监,民乐和古风曲的结合,附带逃跑计划、GALA,燃遍全场。民乐和西洋乐斗琴的旋律让人眼前一亮,不禁发出陈奕迅老干部般的感慨。
《闪光少女》成功的原因大概在于,和《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一样,平凡但却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不是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经历堕胎、车祸、绝症,但一定会有一个小心维护的梦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2:39
音乐本是没有国界之分的,二次元的世界也并不是如同导演臆想的那般另类,但在《闪光少女》中,不论是将二次元刻意的划分为另类去编排也好,还是将民乐与西洋乐进行对立也罢,以此所矫揉造作呈现的故事,着点的燃情,又能拿什么去得见青春的真挚呢?!
在看《闪光少女》时,其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部日本电影《摇摆少女》,同样是正值花季的青春少女,同样是阴差阳错的音乐梦想,抛开电影二次元的附加,两部作品是尤为相似的,但与后者不同,在《摇摆少女》中不论是音乐梦想的缔结,还是情感徐徐道来的酝酿,都令人能去接纳那音乐与梦想的糅合,但在《闪光少女》中,却让人很难去看到这种真挚淳朴的内在。
首先《闪光少女》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不论是民乐也好,还是二次元也罢,这些东西更像是被导演贴在演员身上的标签,种种刻意造作的剧情展开,对民乐和二次元符号化的堆砌,只是在不断的去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并且电影自身也并不理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二次元与民乐,二次元既不是让一个演员整天穿着如同巴啦啦小魔仙的衣服,民乐也更不是拿读了多少遍《中国通史》来卖弄自我的标榜。
在这种符号化的堆砌中,电影也俨然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其几乎无法去树立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所有的角色俨然都成为了电影展现矛盾张力的道具,这种矛盾是什么呢?就只是将民乐与西洋乐刻意的对立起来,在这种对立中,电影所做的只是一再的贬低西洋乐,而树立对民乐的推崇,还弄出了一场中西对决来让民乐去大放异彩,殊不知这种做法,实则与那些歧视西洋乐的学生又有何异同呢?
一个好的青春故事并不需要一个又一个噱头的叠加,执着于民乐的青春,钟爱于二次元的青春,其实都可以呈现出一段关乎梦想的燃情所在,但电影却并没有能攫取这种真正源于青春的光芒,而只是徒有其表的让人看到了些许浮于表面的闪光。
个人评分:5 文/梦里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