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4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14:5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现行课程体系的上述特征,都反映了这么一种教育理念或关于人的发展观:国家和社会发展集中地体现为经济的发展,因此,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乃是学校课程体系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它也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全部内涵。
扩展资料
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14:5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六项具体目标:课程目标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实施即教学过程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的改革.从近几年的新课程实验进程看,课程评价的改革,尤其是教学评价的改革,即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课程新理念与评价旧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主要表现为单元测验,学期考试,对学生的评价焦点集中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上;对教师的评价焦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业成绩的比较上.这种重终结性轻形成性,重结果轻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观,已严重制约课程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由于重表面课程分数而轻内在主体性人格品质培养,因而泯灭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和成功亮点,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在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都功利到只追求完美的结果上,殊不知没有过程何来结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评价在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而常常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往往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教学评价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课程教材结构与内容的改革,同时更要关注课程评价的改革,用新课程的评价观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
1.促进学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课堂教学.
2.促进教师成长: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
3.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因为,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现象:许多教师尽管掌握了许多"更新的"教学观念,从理智上说,他们也认同这种教学观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却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些新的教学观念.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评价观陈旧,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存在片面性,"分数"既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评课者评的是教师的教,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表现,而忽视课堂主人(学生)的行为表现.有的教师总是抱怨现在学生难教,学习无动力,不主动,尤其是落后学生.但反观这部分学生对体育和信息课就特别有兴趣,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他们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亲身经历了成功的体验.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做什么 能做什么 怎么做
1.学习过程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学习过程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特别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2.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多元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重视了认知目标的评价,而忽视了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重视了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却无任何要求,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交流,方法及策略的学习过程是相互交织的,因此教学目标具有*度,它不仅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而且还包括体验性目标.因此,在评价方法上,我们不仅要采用量性评价法,而且还要采用表现性评价法,过程记录评价法等多元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科学习目标外,还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如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学会学习的技能,个人与社会责任等.因此,研究学生素质与新课程标准转化的可操作体系,建立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多元化体系,通过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来建构学生素质发展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3.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新课程的评价观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对教师的评价上,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评价;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新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时;当他以满腔的爱心和责任感呵护着每一位学生时,他能够体验到教学不是在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而是在进行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他将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无限的动力.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成为不需要教师刻意去提醒自己做的时候;当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差异,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思维能力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时;当教师为培养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而营造一个安全,宽松的教学环境时;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新理念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14:53
大家都知道:全部文的东西,都是人类自己彼此忽悠的、嘴上和文字的东西。字典摆在那里,能多识字、多背词语、分清好话坏话而巧妙的用于面对者,也就全有了。而数理化类的科学知识,则是支撑社会实际变化的真知识。人类能上天入地的用遥控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靠的是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绝不是文的说词。若把文的教学量,砍掉三分之二给科学知识,让孩子门学会干真事、实事的知识和本领,就是改革教育的宗旨和大方向。至于个人对文的方面之爱好,完全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会、从事而玩之。中国历史的落后、屈辱,源于泡在文海里人玩人、人吃人。而进步、崛起,所依赖的科学知识、动手能力,才是我们“活着所依赖的条件”源泉。所以,当前和未来,是国人的着眼点和智慧,纳入科技知识的摄取之时了。教育,作为往孩子这张白纸上书写的统称,看着“人对人以外所依靠的条件”来想,孩子们出了校门到社会上,才能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才不至于把好好的孩子,培养成只会摇唇鼓舌、编撰已逝的嘴子。基础课程的改革,是瞄准:“从会做什么的一向,来看其学与说”的仔细选择,是国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