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感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1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7 03:56
唐太宗曾说过一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这个东西还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当代人对于历史的认知程度却实在是不容乐观,当然这也有一些原因,目前的古装影视作品泛滥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什么东西一到了批量生产那质量就很难保证了,目前的这些所谓的古装剧大多都先是根据历史上的一些小事捕风捉影,紧接着就是胡编乱造,不管是盐罐子还是醋坛子都倒进去一起搅和,再添点战争场面和几段儿女情长,剩下的就是砸钱请腕儿了,不过还别说就这样整出来的片子也还照样成为各年龄阶段的朋友们闲谈时的最佳话题,而且也不管它片头有没有什么“本剧纯属虚构”的字样,就直接把剧情纳入了自己那本来就没啥的历史知识中,留着日后拿出来向别人炫耀,你说这能不令史学家们寒心吗?
然而更伤心的还大有人在,那就是历史人物,不过在这方面的纠纷倒也不多——他们总不能向老天爷请半天假还阳来打名誉官司吧?那些把坏的说成好了的暂且不说,没准是他们后代积了些阴德,但那些把好的说成坏了的咱就不能不提了,像几年前《倚天屠龙记》播出后可就很少有不骂陈友谅的了,可事实呢?陈友谅和张世诚一样带头抗元,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只是后来都败在了朱元璋手里,没落得善始善终,但经过金大侠的江湖笔那么一加工成了另一副嘴脸还被当代人信以为真——那就有问题了。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武侠,所以金大侠在历史方面的影响力较某个人还差一些,这个人就是罗贯中。说起罗贯中就不得不去提“三国”,不错《三国演义》是一部好小说,本人也十分喜爱,但历史小说也很难避免与史实有一定出入,在这一点“三国”也不例外,其中冤枉最大的就要当属周瑜了,这位江东名将在这部小说里无非是成了提高诸葛亮身价的筹码,最后还被他活活气死,但事实真就如此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先比对一下两个人的基本状况:身高,都一米八几的个,可谓平分秋色;长相,诸葛亮虽然不丑但周瑜可是当时公认的偶像派帅哥;年龄,诸葛亮富有青春活力而周瑜则尽显成熟之美;再比老婆,阿彦丑女和绝色小乔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接下来就是权力、地位了,他俩一个是国防*,手握重兵,一个是空头参谋,没有实权……这上下一掰算我真不知道他诸葛亮有什么魔力能气死周瑜,顺便说一下这里关于小乔的身世也有待推敲,小说里她是东汉太尉乔玄之女,而这个乔太尉死于公元183年享年75岁,小乔则是在公元198年被周瑜娶回家,当时周瑜有24岁,如果乔太尉能活到那时也有90岁了,那小乔到底有多大?他美周郎总不至于也搞姐弟恋娶回来一个30多岁的婆姨八?好,就算小乔当时有30多岁那她也不可能是乔玄的女儿,起码我不认为他有这个能力。
如果说这些问题出现在文学作品上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正史上出现的错误似乎就不可原谅了,怎么正史上也有错误?当然有!拿破仑就说过:“历史不过是胜利者捏造的谎言。”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赢王败寇的道理谁都知道,失败者别说是去纠正孰是孰非了,能保住身家性命就不错了,就这样才出现了皇帝出生时的那些不着边际的祥瑞景象……
可见要想真正了解历史还要好好研究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7 03:57
今天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很是感慨,虽然以往也曾有此种感慨,但一直没有把这种感慨行诸文字,现在觉得有必要写一些文字来表述我的感想。
有些人对现实的分析往往是依据错误的经验和理论,而这种经验和理论往往是依据错误的历史观和史料作出的。要了解现实,就必须了解历史,然而历史并不是想我们理解的那样: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有绝对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实是相对(当然不能落入绝对的相对主义的陷阱)。历史是三极体系的,历史真实,认识主体(即探索历史的人),中介(就是历史资料,历史遗产),对于历史真实,由于人类局限性和物质条件的局限性,是不可能重构真正的历史真实的;而作为历史的认识主体的人,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利益驱使或者是偏见;而作为人们认识历史的中介的历史资料,也可能收集不全,真实性较差。我们能够说,在这样的一种无法改变的条件下,我们现在了解的历史就是真正历史吗?在中国,历史成为一种工具,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然,历史虚无主义也是错误的,历史的真实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但如果把相对的真实当作绝对的真实当作判断历史发展进程的依据,将会得到一个荒谬的结论!既然重构的历史只能是相对的,有局限性的的真实,那么这样的历史真实是否仍然是真实的?就象真理一样,我们所能了解或达到的真理也是有条件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否仍然是真理?其实,即使是有条件的真理仍然是真理,因为我们没找到无条件的绝对真理。
有的历史往往是根据一个预设的真理来进行进行编辑的,就是说,这些历史不是历史的*,而是一种观念,价值取向的附庸;这些历史陈述的可能都是真实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够说,这就是历史!因为历史是不可能重现的,即使是真实的事实,也只是整个历史的一部分。有一位历史学者说过,历史只是记载那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实。而那些我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事实,往往是不会记录下来,而是以实体的形式流传下来,或者是其他方式,在历史研究中,学者总是避免受到现存的思想的约束来研究历史,以便尽可能地反映历史。部分的真实代替历史的整个真实,也是是一种最为卑鄙的篡改历史的手段。我们在生活往往受骗却不知道,我们是被那些说真话的骗子骗了。虽然骗子说的都是真的,但骗子是用真实来创造一个虚假的事实(这比那些满口都是谎言的骗子,或者是以九句真话来掩护一句谎言的骗子要高明多了)。我们对日本与中国的历史了解大体上没有太多的歪曲,但有太多的掩饰,如果比较一下中国与俄罗斯的历史关系,再看看蒙元,满清*汉人的历史,你就明白了。同样不可原谅的罪恶,我们对日本的罪恶很了解,而对俄罗斯呢?
我也是历史的初学者,对历史的真正了解也不是很多,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我以往喜欢看一些历史传记,战争纪录等,我不喜欢人物传记,历史小说,因为我认为这不真实。但到后来才发现自己和那些喜欢看人物传记,历史小说的人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如果对历史仅仅是一般的兴趣,把历史作为一种知识,作为一种文化消遣,看人物传记,历史小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对历史很执着,把历史作为一门职业,或者借鉴历史,或者是在历史中尊求历史的归宿感,仅仅看一些历史资料时不够的,还需要从历史理论入手,进行专业的历史学习。把不要以为看基本历史传记,人物传记,历史记录,就以为了解历史了,要学习历史,还是从理论上入手,而这些理论的依据往往可以上升到哲学,而哲学的依据往往与一个人的信仰有关。我以前也是任凭自己的兴趣,找一些历史书籍看,完全不知道历史的目的,本质。后来接触到的资料和思想多了,原来的知识和思想的正确性受到自己怀疑,因为原来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根本经不起专业的历史理论,哲学理论的质疑。
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我和许多学习历史的人深切体会到,历史是一门求真的学科,真实是历史的生命线,是历史的灵魂。没有真实,历史就沦为普通的艺术(在欧洲,在历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历史是一门修辞学)。为了真实,史官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春秋战国,鲁国曾发生过多起弑君的事件,孔子却不敢直书,且美其名曰“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同样是春秋战国时代,一位史官和他的两各弟弟因为忠实纪录而被杀。要维护历史的灵魂,代价是高昂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情愿作出这种牺牲,因为能够这样的人做只有为了一个理由“信仰”!所以,历史的灵魂往往是粘着灰尘的。我们不能把蒙灰的历史当作真实的历史,必须靠我们知识和才华,方法和努力,抚去历史的尘灰。使得历史蒙灰的不仅是强权的干涉,而时代与观念的干涉更为可怕与隐蔽,历史的记录者与评论者个人的素质修养与喜好偏见也是重要的原因。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0639609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7 03:57
工业的前身是什么?是手工业。手工业在古代,中国远比西方发达,但为什么西方将手工业发展成了工业文明,而中国却没有呢?那是因为中国缺乏西方的科学,工业其实就等于手工业加科学。手工业配上了科学这支翅膀就必然发展成工业,如果配不上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手工业---中国及其他国家之所以只能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古希腊发展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不等于技术,技术是手工业的支柱。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有发达的科学,那是根本不懂得科学和技术的差异,中国古代发达的是技术而非科学。科学需要我们认识事物的“所以然”,而技术只需要我们知道事物的“之所然”。
因此,技术只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总是可以总结出来的。但科学却不同,科学不仅需要实践,更需要我们有一种精神---求知的精神,认识事物的内在原因,而非只知道外在现象的精神。
为什么中国没有象古希腊那样酝酿出科学精神?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地理环境决定的。
如果我们随意地查看一下欧洲和中国的海岸线,可以发现,欧洲的海岸线犬牙交错,且近海岛屿众多,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不是很大,人们很容易征服的地中海,以及也不是很大的大西洋,这样由近海岛屿、再到地中海,近而横渡大西洋,使得欧洲的航海经验有一个由近而远,由落后而先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得欧洲的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先进的航海技术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又推动了工业*。而中国的海岸线平滑有序,近海几乎没有大的岛屿。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西部是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西北部不是沙漠就是茫茫大草原,南部不是高山也是大海。这样一种四面楚歌的地理环境,都是人类无法迂越的屏障,茫茫的大平洋,出去一个死一个个,谁还会想着去发展航海技术呢?同时,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又有适于农耕的平原,使得人们不必要到外面争夺资源,通过自给自足就可以生存得很好,天然的屏障外界也难以攻入,当然中国人就只要发展农耕技术而成天窝里斗就可以了。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农业文明如此先进,又有窝里斗的国民性的原因。欧洲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众多竞争的小国,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则有利于形成大一统的帝国,从而也决定了两个区域不同的发展轨迹。
按地理环境对人类的适应程度来化分,可以分为优良、适中、恶劣三类。太优良的地理环境会使人类较多的关心社会问题,而非自然问题,因为优良的地理环境较容易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他们不需要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考虑怎样认识自然、怎样从自然中获取更多食物的问题上,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考虑社会问题、考虑如何将社会治理好的问题。中国的地理环境就是对农业文明极度适应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有宽阔的适合农耕的土地,黄土是比较松软的土。中国文明拥有许多这方面的特性,中国的哲学家几乎全都是社会*学家,他们并不热衷于自然问题,他们关于的是治国安邦的问题。中国的哲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中国人较少有真正的宗教感情,他们关心的是世间的生活而不是对天国的期望。中国的文化非常注重饮食,也比较铺张浪费,在物质生活方面具有纵欲的倾向,这与我们的地理环境能较容易满足我们的生活有关。
太恶劣的地理环境会使人们对自然充满恐惧和害怕,会使他们的哲学产生较多的超自然的幻想和期望成份,太恶劣的环境滋生的是出世的哲学,而非世间哲学。印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印度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认为人世间是苦的,摆脱的方法是出世。印度的哲学是一种禁欲的哲学,为什么要禁欲?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难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不得不禁欲呀!
只有适中的环境才会使他们既在一定程度上关心社会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关心自然问题---是审慎的关注而不是对超自然的幻想和期望。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是古希腊能够酝酿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恶劣的地理环境不适合人类的发展,这是所有人都会赞同的。但是说优良的地理环境也不利于人类的发展,恐怕没有多少人相信。但是事实正是这样。比如,现今还存在的许多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之所以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没能继续发展,就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较优越,使他们产生了进化的惰性,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产生了相对于他们所适应的环境的进化的定向性。
事实上,宇宙中的所有事物的发展都符合这一规律。一种优越的环境虽然会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事物,在该环境中取得极大发展,却无助于该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只有介于优越的和恶劣的之间的恰到好处的环境才最有利于该事物的发展。
中国文明之所以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而不能自发的进化到更高级的工业文明阶段,正是由于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农业文明的极度适应性造成的。我们不得不悲观的说,中国地理环境的优越性使她创造了最为优秀的农业文明,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使得她只能停留在这一阶段而不能自发的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西方文明正因为她的环境并不是最适合农业文明的,而使得她没有创造最优秀的农业文明,但她的文明里却有向更高阶段的工业文明进化的种子---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在古希腊中后期已几乎完全形成,我们有必要仔细研究一下西方近代科学产生的几大重要因素。
首先是中世纪作为教条主义的亚里斯多德体系,亚里斯多德建立了一个十分庞大的科学哲学体系,当然他的体系并非严谨的科学理论,而更多的是哲学家的领悟。众所周知,他的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比如他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力的持续作用,它将静止下来。但重要的不是他的观点的错误,而是他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试想如果根本没有人提出问题,那更不会有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问题一经提出,如果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解决的人会很多,虽然很多人可能给出错误的答案,但最终会有人给出正确答案。亚里斯多德的作用正在此,他的庞大的科学哲学体系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问题体系,他给出的答案许多都是错误的,但只要有人纠正了他的错误,这个体系就会变成一个十分严谨的有价值的正确体系,牛顿的体系其实就是对亚里斯多德的错误的纠正,但体系本身是一致的。一些人常说中国古代存在发达的科学,但问题在于中国有谁象亚里斯多德那样鲜明的提出了这个观点---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力的持续作用,它将静止下来。我们都是将这个观点当作非常明显的事实来看的,而非象亚里斯多德那样上升为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永远不会出现类似伽利略、牛顿这样的纠正这一错误的学者,所以我们永远得不出牛顿的科学体系---最基本的科学体系,所以我们永远无法自发产生科学这一花朵,从而也无法将手工业发展为工业。中国没有从农业文明阶段进入工业文明阶段的根本原因就是如此。
其次是伽利略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可以说是哲学对自然现象的领悟,而非象伽利略那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实验和研究得出的结论。这是他的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根本原因。亚里斯多德说,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力的持续作用,它将静止下来。如果我们不经过仔细观察和实验,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出亚里斯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的作用就是排除一些外界干扰因素---比如摩擦力,而专注于特定的研究对象,从而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伽利略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是纠正亚里斯多德的错误结论,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正确方法。
最后是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公理体系。欧几里德几何学象一座明亮的灯塔,照耀着西方科学研究之路。与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几何知识相比,更重要的不是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她提供的方法---公理体系,用从公理中推出定理、再推出各种推论、结论的方法来构建严谨、正确的体系,从而保障各知识的关联性和正确性。至从欧几里德几何学建立之日起,西方学者一直将她当作楷模,他们希望一切知识和学科都能象欧几里德几何学那样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公理的基础之上,然后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正确的命题、结论。亚里斯多德虽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科学哲学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不具有严谨性,各观点之间不具有严谨的论证性。这种体系还是属于哲学家的领悟体系,而非科学家的论证体系。如果说伽利略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是纠正亚里斯多德的错误结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那么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公理体系则是保障体系本身的严谨性的方法。正是这两点完全解决了亚里斯多德科学哲学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了正确的体系---牛顿科学体系。牛顿科学体系首先是以运用伽利略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得出的牛顿三定律(公理),然后通过推论推出各定理、结论,从而构建的庞大科学体系。牛顿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体系>中是完全仿照欧几里德的公理体系写的。
李约瑟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现代科学,是因为中国人重实用,而轻分析。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官僚*最初非常适宜科学的发展,位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它无力把最初推进科技发展的工匠们的技艺和发明,与学者们发明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科学的发展超越工匠个人的活动,过渡到一个以数学和逻辑为基础的新时代。
希腊人思考物质和自然,他们是人思辩的角度切入的,包括原子论,虽然这与现代原子论有着很大的区别。可以说希腊哲学是思辩的产物,它是从单纯的逻辑上去想问题,是关于自然的学说。所以,为什么希腊人能够在数学上、几何上做出伟大的贡献。这和他们地处一隅,处于多种文化交汇的中心有关。大家知道,希腊在爱琴海边,它的周围有不少很近的岛屿,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那时候盛行城帮制,行政单位都是各个非常小的城帮,在比较小的文化单位里面,比较容易形成思想群体。而且没有那种大一统的控制,各种思潮便会涌生。
在这一点上,中国与希腊不同,中国的统一局势比*局势的时间多出二分之一,总体上说来,是统一比*的情况多一些。而中国虽然在很长的海岸线,但附近并没有非常多的岛屿。我曾经去过浙江和江苏,当地人如果想到对方的省去,往往会选择内陆行走,而不会坐船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么长的海岸线对于交流并没有很大的益处。中国的历史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最为值得欣赏的思想自由的年代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生活是多么值得想往,这和当时的各国分立、列强并存的态势有关。中国真的太大了,并不利于伟大思想的产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7 03:58
可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命题,写作文。比如数举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实例,以此为鉴,论证当前的科学发展观。这样的命题是很好成文的。
历史让我们感悟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7 03:58
不要迷恋历史,历史只是一个传说,而渺小的我们只是构成长篇累覑传说里的小小的一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