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了解别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2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21

每个人都想让别人去体谅自己的处境,就象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自己找个借口,让自己不平横的心找个平衡点一样;
别人了解自己可以让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的相处,但没必要强迫别人了解自己,人都有好奇心,相处中别人会自然的想了解你认识更多的你;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事情,会让别人觉得你很关心别人,有更多的朋友,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了解别人同时也可以了解别人的优点使让自己进步.了解了别人会更多的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的喜或忧,这样也可以帮助别人走出心的死角,或许能让你了解的人进步或有好的方面改变.
同时我认为帮助人最重要的不是在钱上,也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精神上的.在一个人最困难的时候,或许有一个人跟他说一会儿话就可以改变一切,尤其在这精神压力这么大的时代.
这只是我自身的想法,我不懂什么心理学,我只知道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句及时的问候一句关心的话他都会感动,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他会接受也会安慰.
爱一个人就是付出你的真心去爱她(他)。
你爱他(她)就会包容他,理解他,支持他,喜欢他,为他高兴,为他痛,为他分忧,又为他担忧,其实爱很复杂,并不是一言两语能解说的清,不要以为我懂的很多,其实我只是刚刚懂的一点皮毛而以。
得付出你的真心,这样才能让她感觉得到啊
。区别一下爱他(她)还是爱自己,很多人其实是在爱自己,爱自己的感觉、爱自己得到对方的荣誉感、爱自己被对方欣赏的满足感、爱自己被别人羡慕的虚荣、爱自己从对方得到的生理满足。这不是爱
!爱是无私的付出。
最重要的是付出你的真心!
首先要在性格上改变自己,多与人交往,多介绍自己,让自己变开朗,这样,别人就会更容易了解你了,否则,如果你是个不爱与人交往的人,拿别人就会认为你很难接触,就不会了解你喽!(要把自己真是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这样别人才能了解你!!!加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21

谈知人

《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少旁人眼中的聪明人,因为不知人,而吃过大亏:可见智慧与聪明,并非同物而异名;要想知人,实不容易。

心如水,静则澄清,躁则浑浊;亦如镜,无尘自明,染尘便昏。乌云虽小,遮日则天黑地暗;物欲虽少,塞窍则心偏智昏。故《鹖冠子》有云:“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所以,心静而后能烛理,心明而后可知人。并且,遇大事,不可糊涂;对要人,必须明察。尤其是终身大事,若识人不准,则悔误此生。虽说人心难测,但是观人有术——运用得法,常无大失。

相人之法:上取其德,次取其能,下取其言;远观其气,中观其友,近观其过。外之美丑,相交便知,不可轻取轻弃;内之善恶,日久方明,休要妄评妄断。

德者厚重,待人尽诚,处事尽心,谨言慎行而重内轻外;鄙者轻薄,待人虚伪,处事敷衍,言多行杂而外美内拙。孔子有云:“刚、毅、木、讷,近仁。”厚重者,常性缓而稳,可托大事而不善交际;轻薄者,多心躁而粗,言语浮华而善于钻营。

孔子有云:“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善所而处下,乃不思进取;恶处而居上,必无视节操。事业固有善恶之分,亦有高低之别:愈利人愈善,愈害人愈恶;愈益己愈高,愈伤己愈低。于事业,愈就善就高,且尽心尽力者,愈可崇敬:若前者(就善就高)有而后者(尽心尽力)无,终是平庸之辈;若后者有而前者无,多为险恶之徒。

言之出口,常从其心。以言取人,或有失误;以言观人,并无大碍。故孔子云:“听其言而观其行。”言虚者,心伪;言乱者,智昏;话鄙者,心陋;话粗者,性率。言多而浮,心躁;话少而稳,性厚。喜言人之美,多有所图;好谈人之过,非德便贼。言多生硬而不厚重,常自是且私;语多诙谐而不轻薄,常心明且善。

古人云:“相由心生。”品德容于心,如实物藏于瓶,虽隐不可见,但满则溢而显于外。以貌取人,固然不当;以气观心,或许可行。若与人所交甚浅,不妨观其气而略窥其心。心正气正,心邪气邪,心清气清,心俗气俗。性厚则气重,性浮则气轻。心阳刚,则气焕发;心阴郁,则气晦黯。性急则气躁,性沉则气静;志高则气傲,志低则气卑。

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友观人,用力少而收获大,费时短而效期长。无正经人亲近,必不正经;无真心人交往,必不真心。酒肉之徒,多酒肉之朋;忠厚之人,多忠厚之友。

孔子有云:“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人矣。”(什么样的人,就会犯什么样的错误。观察所犯的错误,便知晓对方是怎样的人。)若相处较多,以过观人,最为精准。不可为而为,是过;当为而不为,亦错。当然,人生于世,必有误失;若毫无过错,实乃大过。君子有小错而无大过,且知过能改;小人无原则而欲求多,且过而不改;常人则介乎两者之间。

——观人之术,只能浅谈;若欲深入,还需自悟。学问愈高,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勤于琢磨且善于总结,岂能取得人生的大智慧。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