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9 20:43
一、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的原则
1)综合整体性。在充分反应不同区段地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将全区看做一个整体进行评价。
2)评价因子体系化与全面化。全面考虑区域地质环境各组成因子的相互作用,所选取的评价因子应具有整个环境体系表征特点,特别是能全面反映区域地质环境的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既能反映自然环境要素,又能反映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评价技术的系统化、定量化、概化。因为各地质环境因子构成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因而评价力求具有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用系统分析观点突出因子与因子,因子与子系统,子系统之间以及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分析。为使评价结果直观、可靠,并能定量地说明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应恰当地概化归类,力求采用适合的定量手段,建立定量化评价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
二、评价方法与数学模型
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也叫综合模式法。它能有效地反映各个因子对总体质量状况的贡献大小和起决定因素的环境因子,同时能兼顾一些本身非定量化因子评估时对专家意见的采纳和综合。一般数学形式为:
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式中:H为评价因子(或评价单元)的环境质量指数;Si为第i个评价因子(或评价单元)的权重;xi为第i个评价因子(或评价单元)的评价向量。
关于权重Si的确定,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建立环境质量评价的层次结构(图9-9),在各层元素中两两进行比较,以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
图9-9 地质评价系统层次结构图
本次评价采用五级定量法给判断矩阵元素赋值。这五级是相等(同等重要)、稍重要、重要、很重要、特别重要,相应赋值1,3,5,7,9。至于一个元素遇到比另一个元素不重要,则相应赋值为上述数字的倒数,即1/3表示较不重要,1/5表示不重要,1/7表示很不重要,1/9表示特别不重要。
经专家讨论,本项目选取与地下水关系密切的水环境子系统、土地环境子系统和植被环境子系统作为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的三个子系统。疏勒河中下游区干旱少雨、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一切环境问题的起因都与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水环境子系统相对其他两个子系统处于重要性的地位,赋值1;土地环境子系统和植被环境子系统,同处较不重要地位而彼此同等重要地位,同赋值1/3;同时也对各子系统内部环境地质因子和评价要素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并计算了权重值(表9-14)。
表9-14 环境质量评价子系统、因子权重计算结果统计表
续表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识别指标
区内环境地质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涉及范围广,为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与评价,需建立表征各评价因子状态好坏的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标。根据前人研究,本次采用1~10区间内的1,3,5,8,10来确定指标分级量化值。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与评价因子如表9-15。
表9-15 环境质量评价因子识别指标体系统计表
区域环境地质系统综合的质量状态值,也就是综合质量好坏评价的准则参数,用1~10区间的连续数来表示(表9-16),计算结果和该表比较来判断优劣。
表9-16 环境总体质量对照表
四、评价年份与评价分区
现状评价以2004年为水平年份。涉及变化率的指标,表9-15备注中已分别指出。
评价范围与工作区范围一致,以灌区作为评价的最小单元。
五、综合评价计算与结果分析
疏勒河中下游平原区共有灌区5个,荒区6个,合计11个。其评价要素的现状值列于表9-17,计算过程见表9-18。
表9-17 三大盆地各灌区、荒区环境评价因子现状值统计表
表9-18 三大盆地各灌区、荒区环境综合指数计算表
续表
在运用综合模数法进行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时,需要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取值及相应的识别刻度,结合各环境要素的综合权重值,利用式(9-1)综合评分,比照环境地质总体质量表9-16,得到综合评价结果(表9-19)。
表9-19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一览表
评价结果显示:区内环境质量较好区3个,一般区6个,较差区2个,分别占评价区总数的27.3%、54.5%和18.2%。环境质量较好区分别是昌马、党河和双塔灌区,它们都是一些大型灌区,这些地区由于水资源较丰富,土地垦耕率高,植被发育,田间林带密集,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程度低,故为环境质量较好区;环境质量一般区有榆林灌区、花海灌区和花海荒区,尽管水资源相对也较丰富,但由于地下水TDS较高,植被欠发育,且部分地段已出现沙化、盐渍化现象,故属环境质量一般区;环境质量较差区主要是安西-敦煌盆地的玉门关以西荒区和黄墩子以北荒区,这些地段由于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地沙漠化程度严重,以及湿地萎缩、河道缩减严重等原因,属于环境质量较差区。
因评价因子中包含了时间序列的因素,因此上述评价结果也代表了近二十年来各评价区环境质量优劣化的等级,环境质量较差的区都是环境劣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而较好的灌区基本上是人工绿洲发展的区域。值得一提的是,榆林灌区、花海灌区水资源较丰富,植被较发育,环境质量应属较好,但由于花海灌区北部和榆林灌区南部土地沙化程度较严重,反映在评价结果上是一般。可以说,戈壁、沙漠等环境恶劣的地区,除人类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造成的影响外,环境状况基本上是稳定的,而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其环境状况呈现出不稳定性。本次评价把绿洲的变化列为重点,所占权重较大,评价结果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个特征。
归纳起来,区内环境质量存在以下规律:绿洲内部较好,外围荒区较差;中游较好,下游较劣;东部较好西部稍差(图9-10)。
图9-10 疏勒河流域盆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
评价结果与现状调查状况和前人研究成果比较吻合,宏观全面地反映了各灌区、盆地环境质量的等级。同时可以看出,疏勒河流域环境的变化受水土资源开发影响显著,区域环境体系尚未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平衡状态,环境衰退明显。建议进一步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找到环境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以期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护环境、恢复环境,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