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 讲文明 树新风的小报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5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20:28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全面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1、大力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全队首要的*任务,以“红领巾心向党”为主题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进一步增进对党的感情,用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他们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深入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以“祖国发展我成长”为主题贯穿全年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抓住“六一”、“十一”、少先队建队节等重要节庆日和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团十六大等重要契机,深入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深入了解祖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美好前景,进一步把祖国发展的奋斗目标与自身的成长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为构建和谐沙区做贡献。
3、继续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继续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实践体验活动为主要途径,深化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使广大少年儿童进一步认识、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深化开展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围绕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深入开展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倡导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新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二、扎实推进“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工作,促进地区少先队工作的全面活跃
5、进一步推进《意见》落实。继续加大团*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落实力度,努力在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少先队活动时间、阵地、经费等突出问题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少先队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强化督查考核,健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年终组织各校互检、督查工作。
6、深化开展“雏鹰争章”活动。结合普及实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进一步在基层少先队组织中普遍开展“雏鹰争章”活动。重点建立有特色的雏鹰奖章体系,将“雏鹰争章”工作与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员的评选推荐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雏鹰争章进社区”行动、“雏鹰创新行动”,为深化“雏鹰争章”工作提供强大的活动支撑体系,以“雏鹰争章”促进地区少先队品牌工作的发展。
7、全面推进《纲要》普及实施。继续抓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的宣传贯彻。加大力度推进《纲要》的文本普及和培训普及。推进《纲要》的试点实施,推出一批实施《纲要》的示范学校,以点带面推进《纲要》的普及实施。充分发挥《纲要》对基层少先队工作的规范与指导作用,促进基层少先队组织的全面活跃。
8、推进社区少先队建设。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研究,开展试点创新工作,积极依托社区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辅导员的积极作用,做到社区少先队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努力为广大少先队员的社区生活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并通过社区少先队的进一步活跃,积极服务和谐社区建设,不断扩大少先队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9、探索加强中学少先队工作。在中学贯彻落实《纲要》,以加强团队衔接为重点,设计开展适合中学少先队员身心特点的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团组织配合,积极探索贯通一致的团队分层教育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促进中学少先队工作。继续办好少年团校,开展好“推优入团”工作。组织中学少先队员积极参与街校共建活动,促进中学少先队活动的全面活跃。
三、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品牌工作项目,加大服务少年儿童和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力度
10、全面深化“手拉手”活动。按照“就近就便、重在实效”的原则,探索此项活动的长效机制,扩大活动的辐射面,使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少年儿童能够共同快乐成长。关注弱势群体及留守儿童,进一步加强活动宣传,拓宽资助范围,资助更多的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完成学业。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认真做好建立学困生档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1、广泛开展少先队阳光体育运动。以“迎接奥运、展示风采、快乐成长”为主题,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少年儿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少先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奥运理念,弘扬体育精神,提高健康素质,以实际行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造氛围。组织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红领巾喜迎奥运”活动。
12、稳步推进“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以开展“平安自护营”、“安全知识讲座”、“送法进校园”等活动为重点,推进“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用好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的专刊、指导手册和安全知识口袋本。
13、巩固发展有特色的少先队文化品牌。开展好青少年科技创新、环保实践、少年军校、平安行动、少先队鼓号演练等少先队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集中展示我区少先队风采。
四、着眼长远,注重提高,切实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
14、加强少先队基础文化建设。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主导少先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用少先队的呼号、誓词、队歌、队旗、队礼、红领巾及队干部的标志等队的文化载体去影响和作用于少年儿童。要切实规范少先队的队室、红领巾广播站、心理咨询室等校内阵地建设,发挥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阵地作用。要积极探索学校大队部领导下的红领巾小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要依托队报队刊、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少先队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快乐和谐的少先队文化氛围。
15、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光荣感和责任感教育。以《纲要》的实施为重点,加大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吸纳家长、青年志愿者、“五老”以及社会各届热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辅导员队伍,加强培训和管理。
16、做好先进典型的培养和选树工作。开展“魅力少先队”评比活动。通过开展评选优秀队日、队集体、实践体验基地、宣传阵地等活动,进一步活跃少先队工作,推进少先队自身建设。积极做好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的推荐工作,做好典型的宣传,发挥好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17、加强少先队信息化建设。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网络媒体在教育和服务少年儿童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要构建少先队网络教育平台,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满足少年儿童的网络文化需求。要进一步规范信息上报制度,及时上报各类工作信息(邮箱地址:sqsgw1311@163.com),要注重典型经验及工作理论的宣传,加强对少先队集体、个人典型的发现和培养工作,大力宣传少先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少先队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氛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20:28
我们小学生还应该从小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下面请听快板《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
(快板同时响起,6名同学同时站起):
1、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2、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3、见同学,问声好,团结友爱讲礼貌;
4、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
5、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
6、勤思考,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1、不唯书,不唯上,超越文本当自强;
2、做笔记,细整理,积少成多知识广;
3、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
4、课堂外,多阅读,博览群书采信息;
5、晓天文,知地理,人见人爱有志气;
6、好习惯,早养成,自强奋进有活力。好学生,爱学习,远志博学数第一。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
文明礼仪伴我行
八年级 宫亚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见很大。居*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20:29
几点回家的决定和机顶盒的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20:30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
文明礼仪伴我行
八年级 宫亚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见很大。居*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