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5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6 10:53

导致孩子学琴不喜欢有很多种原因,
比如:
1、教学方式方法不符合孩子,特别 是 3—6 岁孩子,他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和*是完全不一
样的,所以必须用适合他们 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让孩子愿意学,喜欢学;
2、最终让孩子坚持学习钢琴的必然 是音乐本身,所以我们在让孩子学钢琴时,首先必须让孩子
学会理解音乐、懂得音乐, 而不是学会弹几首曲子,因为纯粹的钢琴演奏教授是非常枯燥的肌肉
练习,孩子很难坚 持住;
3、还有可能是老师教学方式方法和沟通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帮孩子解决问 题,孩子看不
到自己的进步,而且在不断重复同样的问题,也会让孩子对学琴、对自己 失去信心,一样会让孩
子学不下去。 我们会根据导致宝贝不愿意学的不同原因,帮孩子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这是很多
家长外面学不下去,选择音卓的原因,而且很多孩子都可以在音卓重新拾回对音乐和钢 10 / 22琴
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6 10:54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各种心理教育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形成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人格。那么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专业不断提升,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课堂教育的艺术,把自己的课堂成为引导孩子形成优秀品质的沃土。
  一、研读心理教育书籍,这是心理健康教师提升的前提。
  作为心理教师什么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专业化知识体系。推荐书籍:《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师生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教师。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为此,我深深思考,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仅要读,而且要仔细地研读这些书籍。那么为了少一分惭愧,多一份责任 ,少一点错误,多一份用心,从现在开始潜心研读这些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被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有的孩子见到书就想撕……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问题学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这样的教育名著值得一读。研读教育名著不只是局限于阅读那些“适用性”较强的学科杂志,吸取那些“可操作的”点滴经验,而要真正阅读教育理论专著,要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必须研读一定数量的教育名著,获得真正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正在成长的儿童随时地都在用自己的那双敏感的眼睛观察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老师的言行举止。因此,老师的良好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最生动的教育力量,它不仅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已的文化素养。
  请让我为你推荐一些我读过的好的教育名著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陶宏开的《救救孩子》,这些书籍通过教育故事和对现代孩子心理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教育当代的孩子们。那么让我们共同学习,一同走进名家教育的理念中吧!
  二、善于运用心理教育的途径,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1、要学会关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这是反映教师教育理念的标志。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构成、学生语感的形成,更应该关注学生与学习有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的关注应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等入手,为学生发展打好牢固的基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带着希望和自信离开教师和学校。
  2、要善于发现。当关注成为自觉行为时,教师便会对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如学生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的接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存的处境以及学生的智力类型等。因此,学生的思维火花便会不断闪现,主体意识就会凸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情境自然就会展现在课堂中。
  3、是重视倾听。有专家指出,未来的教育是倾听者的教育,“教师的沉默是金”,意在说明教师善于倾听不仅是教学艺术,更是新课程理念的形象化。倾听,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这样,你会品尝到儿童纯真的情感。教师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这其中包含有平等和接纳──这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有鉴赏和学习──这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评论和欣赏;有执著和冷静──这是对语教学的不懈探求和思索;有参与和体验──这是参与学习活动的快乐和对学生创造的体验。
  4、要及时对话。心理教学是一种社会性的沟通现象,自然少不了对话。对话需要真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最忌“话语霸权”、一言堂;对话应是情境化的,既有文本的情境,又有师生经验的现实情境和对话过程中创造的新情境。这意味着对于师生而言,永远充满出乎意料的魅力,一种源于师生思想的魅力,它召唤师生创造力和智慧的涌动和勃发,使师生的潜能在富于挑战与激励的教学情境中不断释放。因此教师要在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建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人格的自信,成为快乐的学习者和爱好者。
  5、要让表演走进课堂。儿童先天都具有良好的表演天分和较强的表现*,如果整堂课都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课,既压制了潜能又压抑了个性,十分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也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参与意识。同时我认为肢体语言的表达更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文章内容,“不是麻木的看客,而是文中的角色”,学生的心和作者的情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通过师生参与、同桌交流、动作演示、上台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途径使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发挥,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表现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的主观参与愿望得到很好的实现。
  总之,心理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待点燃的“火炬”、待开发的“矿藏”、人生旅途中需要“加油”的跋涉者,用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在学生生命提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完善。让学生走进快乐的世界。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