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4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19:07

意义:

1、科举制的推行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提高了*队伍的素养。

在门阀统治时期,统治权被上层士族垄断,世袭相传,将出身寒族的精英分子排除出权力层之外,从本质上讲缺乏*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的机制,表现出凝固和封闭的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其退化和*的倾向愈加暴露。

2、科举制的推行有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的提高。

科举向全社会开放,每个个体和家庭都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权利。为了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就需要加入考试队伍。

科举制也有它的局限性。

1、八股文的局限。

八股文是文体形式,它不是从科举制产生时就出现的,据学者考证,它始于明朝成化年间。乡试、会试第一场的四书义和五经义的题目均须用八股文来做。

2、时文盛行的弊端。

在科举时代,年轻士子为走捷径,不去读经书白文和大量注疏,做融会贯通的功夫,只读时文。当时书坊出于利益驱动,迎合这种需要,或从诸科程墨中选取,或是雇人编撰,刊刻售卖,至今仍留存有大量宋元明清时期这样的考试用书。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转需要人才和官僚队伍,而科举制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官僚或者说*选拔的基本途径。国家运转得好坏,主要看官僚队伍的素养和运行的机制,因此科举制度不是一般的*制度。

从科举制对英国文官制度产生和对世界文明贡献的角度出发,称科举制是继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外的中国“第五大发明”,还提出了建立“科举学”的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19:07

一,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1,科举制度合情合理的平等广泛的直接了当的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自然诠释了中国式的民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选人用人制度.因此,也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修养,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育的良好风气,从而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3.一般情况下,科举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事*
科举制度产生以后,逐渐配套了弥封制,篹录制,锁院制,复试制等,如果稍微运作严格的话,很难产生认人事腐化的.尽管科举在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的产生过鄙案,但其积极作用还是应当肯定的.
二,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和局限
1,由于科举制度的巨大的优越性(几乎可以调动全民参与),使得封建社会统治者过分重视科举选拔文官武将而忽视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的选拔和*地位,有误导民众之嫌.
2,考试的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武举则表现的更加明显一些,在冷兵器时代,考核弓马娴熟并无什么非议之处,但在热兵器来临的时代再考试这些东西就未免荒唐了.
3.科举制度不应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形式.
4,古代基本上杜绝了女性的参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19:08

意义:1、打破了氏族垄断官职。2、提高了*素质。3、缓和了阶级矛盾。
科举本身没有局限性,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是考试的内容有局限。启蒙运动时期,科举制传入欧洲,形成了近现代欧美国家的近代文官制度,再传回中国变成了现在的国家公*。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