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以过年为题的手抄报怎么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3:27
先写题目画上边框再抄资料,配图一般是灯笼、烟花。
“年”的传说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年!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年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地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它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年”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僵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年”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年”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十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年的来历
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
“过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起初日期并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后规定过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过年”,直到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才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从殷商至清朝,“过年”有“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多个名称.
1912年,中华*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天文史学家石云里介绍,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
直至1914年为接轨西方历法才将“元旦”之名移到阳历1月1日,阴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2013年到来的癸巳蛇年正月初一,是1914年以来的第100个春节.
100年来,春节也在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初期20多年里,*一直试图将贺年、祭祖、贴春联等活动移到阳历元旦,是民间强烈的传统意识保住了春节.”安徽省民俗学会秘书长王贤友说,新中国建国后移除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习俗,改革开放后城镇化、信息化浪潮也在改变源于传统农耕社会的春节,如传统过年仪式简化、部分人改到饭馆吃年夜饭、上门拜年变成电话或网络拜年等.[2]“虽然形式在变,但春节祭祖祈福的内涵没变,家庭团圆、强化家族意识的功能没变.”王贤友说.
在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当前,春节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如同西方的圣诞节,春节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石云里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多样性文化增添国家魅力,在春节“百岁”之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6节日习俗
年俗民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过年必备
贴门神
贴门神是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据说,大门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种类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贴窗花和“福”字
过年时,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因大多贴在窗户上,也被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
红火富丽.
贴春联的同时,人们往往也在门楣或墙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挂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我国有三个重要的传统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初年,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创造出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