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冬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5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9:12

展开3全部

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一生写出过无数的现实主义诗词,除了耳熟能详的诗作,还有一篇反应节气冬至的诗,名为冬至,以节气为背景,为杜甫弃官之后的第九个冬至,感慨自己的境遇和漂泊的心境。这篇诗为七言律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1.原文:

题目:冬至

作者:【唐】杜甫

正文: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

2. 注释:

(1)至日:诗中指冬至。

(2)长为客:长时间成为远离亲人的漂泊人

(3)泥杀人:纠缠着人。

(4)形容:身形模样神态。

(5)杖藜:意味拐杖,这里指拄着拐杖走。

(6)丹壑:指山中美景,也指道家之地。

(7)鸣玉:指古代*腰间佩戴的玉饰,行走或者骑马的时候撞击发出声音。

(8)紫宸:指的是唐代大明宫中的紫宸殿,是天子住的地方。

(9)心折:心碎,伤感之至。

(10)三秦:这里代指唐代朝廷。

 3. 译文:

  每年的冬至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在异乡漂泊,神情恍惚,生活穷困潦倒,愁苦不堪,简直要被折磨死了。

  江上看自己的身形样貌,只有我自己独自老了。看着这些异乡的风土人情,也仿佛和家乡的一样让人感到亲近了。

  在下雪后,我拄着拐杖,面对山中的景致,想起带着佩玉的*们在宫殿里早朝刚散,也该离开了紫宸殿。

  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破碎不堪,看着前方的路迷茫,不知道站在哪里才能看见朝廷。

4.赏析:

(1)全诗对仗工整,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为:八句皆对,比如首句的年年,对应下句中的忽忽等。

(2)层层递进,首联直接告知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之苦,直接将全诗的主旋律氛围勾画出来,那就是愁苦、阴冷、压抑,然后又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独老是因为穷愁导致的,正因为穷愁就更引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让自己的穷困落魄更加形象化了,再之后又表达了自己目前独自一人凄凄惨惨地拿着一根拐杖冷清看着荒野,与朝廷上朝之时的热闹回忆想对比,加重了凄凉的氛围,最后承接想到长安,想到朝廷,心理更加难受,想重返故里却寻不到回家的路,将这种凄凉、孤独的心情发挥到了极致。

冬至这首诗,是杜甫的一首佳作,反应出了作者在诗方面登峰造极的造诣,着实是好作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9:12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

 

  每年冬至节,dou一家人,在异乡为客,生活穷困潦倒。

 

  江上风景虽好,唯独自己渐渐老去。时间长了,就连这些异乡的风物,也觉得和家乡的一样。

 

  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后离开皇宫的往事来。

 

  每到此时,心里无限感伤,顿觉前路迷茫,何处才能见到三秦。

 

  注释:

 

  (1)至日:指冬至、夏至。这里指冬至。

 

  (2)泥:缠着。

 

  (3)形容:外貌;模样。

 

  (4)风俗:指一地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5)杖藜: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6)丹壑:指峡谷深渊中一汪水池。形容山中胜景。

 

  (7)鸣玉:原指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后常常比喻出仕在朝。

 

  (8)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唐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

 

  (9)心折:心惊,心碎;伤感。形容伤感到极点。

 

  (10)一寸: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11)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

 

  赏析:

 

  杜甫这首《冬至》从题材上看属羁旅诗,抒发了对流离异乡与仕途无望的伤感与迷茫之情。

 

  首联,“年年”对“忽忽”,对偶、叠词妙用,表现时间飞逝,又是一年冬至,而长期漂泊的诗人仍然有家难回、穷愁潦倒。

 

  依据《诗源辨体》的点评:“年年”(按指《冬至》)一篇,虽通体对偶,而淋漓骀[dài]荡,遂入小变(和以前不同)。一般律诗,首联尾联并不要求对偶,可是诗人却有意为之,八句皆对,何故?只因一气呵成,舒畅淋漓,故脱口而出,并无违和感。所谓“情到深处句便工”,读来感同身受。

 

  首句“长为客”三字,可为一诗纲领。四联都围绕着“长为客”而展开。“至日”,即冬至。呼应标题“冬至”。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9:13

杜甫的诗东至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至
唐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年年在这里都为客人穷的让人感到惆怅,在江上人看到我都非常老了,这里的风俗只有我自己知道,拄着拐杖到雪后看一看沟壑,看鸟儿和星辰,我在这里的心非常的迷茫,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故乡呢?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愁苦穷困潦倒,以及百无聊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的孤寂的心情,全诗充满了悲愁和苦闷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