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什么工具钓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0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01:13

钓渔具也是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捕鱼工具。

陕西省半坡、山东省大汶口、黑龙江省新开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湖北省宜昌等地新石器时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就出土有相当数量的鱼钩,其形制有内逆刺、外逆刺、无逆刺和卡钓等,其质地有骨或牙、贝等,制作精致。

铜质鱼钩也已在早商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进步和铁制技术的提高,铁质鱼钩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

我国古代钓渔具的形式主要有手钓类、竿钓类和网钓类。手钓类出现最早。竿钓在《诗经》中也已出现。晋代人说到钓车和唐代人又说到钓筒这两个重要部件。

钓筒,一般截竹而成,作为标漂用,俗称“浮子”,使鱼钩在水域中保持一定的深度。宋代竿钓渔具已具备了竿、纶、浮、沉、钩、饵6个部件,在结构上已趋于完备。

纲钓类即绳钓。以长绳作为纲,纲上每隔适当距离系一支线,支线上系以鱼钩,钩上着饵,使鱼呑饵遭捕。

纲钓法最迟在清代中期前已出现,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已记述其在海洋钓捕带鱼的情况。

箔筌渔具是用竹竿或篾片、藤条、芦秆或树木枝条等所制成,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其形式和功能也多种多样,有的起源也很早。如笱在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中已有发现。罩、罶、椮等在先秦汉代文献中时有记载。

箔筌渔具按其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大致分为栅箔类、笼箅类两种。

栅箔类是以竹木及其制品编织成栅帘状揷在水域中拦捕鱼类的一种渔具。栅箔始自鱼梁。鱼梁也是以拦截方式捕鱼的,但鱼梁主要以土或石筑成,工程难度大、耗费多而且效果不佳。唐代称栅箔类渔具为篊、沪或簖。

笼箅类以竹篾藤条等编织成小型陷阱、潜藏处所或作盛贮水产品的渔具,以及作为捕捞用的笱、罶、篓、笭箵等通常设置在江河缓流处,湖、海近岸浅水场所或杂草边缘,使鱼虾入内。

根据捕捞对象的特性,有的在笼内放置芳香物、重膻味的饵料;有的以彩色,阴影等引诱;也有的将鱼笼编成细长状,口成喇叭形,口颈部装有逆须,放在河流鱼虾通道上拦截,导其就范,入不敷出。

杂渔具则是除上述种类之外的许多结构各异、功用不一的渔具,如猎捕刺射用的、抓耙水底用的和窝诱用的渔具等。

在钓鱼方面,创造出网罩钓梁筌叉射沪椮等,不管什么水域,什么水层,都能展现身手。在古代条件下,创造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渔业生产。

从历史上看,古代单人钓鱼主要有无钩钓、直钩钓、铁鱼钩、车钓、拖钓和滚钩钓等多种方法。

无钩钓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在西安半坡遗址之中曾经出土过骨鱼钩。当然,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也不是最早的钓鱼方法。最早的钓鱼方法应该是无钩钓。

在无钩钓之后,经历过一个直钩钓的阶段。所谓直钩钓是一种鱼卡,它用兽骨磨制,成棒形,两端尖利,中间钻孔穿线。鱼儿呑之,会卡于口鳃。

鱼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而鱼卡、骨鱼钩与无绳钓也共同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发明了铜器铸造,又与上述三种钓鱼方法共存。

铁鱼钩出现于春秋时期,至西汉时期完成大换代。在钩、线、饵竿等方面已经掌握了相当先进的技艺。

车钓出现于晋代,主要产生于长江流域。先人制一钓车,将长线缠绕于车上,鱼儿上钩膈,用钓车收线取鱼。这种车钓,是线轮的始祖。

还有一种筒钓,出现于唐代。它截竹为筒,不系线和钓钩;钓时定置于适当水域,无人看守,隔一定时间收线取鱼。

唐代诗人韩偓诗写道:“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描写的就是这种筒钓。

拖钓出现在北宋时期南海海域。北宋时期地理学家朱彧在《萍洲可谈》中描述南海海域的拖钓:“渔人用大钩如臂,缚一鸡鹅为饵,俟大鱼呑之;随行半日方困,稍近之;又半日方可取,忽遇风则弃之。取得之鱼不可食,剖腹求所呑小鱼,小鱼一腹不下数十条、数十斤。”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宋代的钓鱼出现大的飞跃。一是钓具走向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可在海上捕获大鱼。

滚钩钓是在一根竿上附结许多支线,支线再结大量钓钩,通常用于江海底层大鱼。这种钓法创于南宋时期,盛于明代。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鳣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渔人以小钩近千沉而取之。一钩着身,动而护痛,诸钩皆着。”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