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到底怎么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01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3

“乐”念“lè”。

本句出自《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扩展资料: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的完足思想体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十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读:lè。

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之行,圣人之心是学生立身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认知就不要学圣人之学。此时虽不知圣人为何行止,但要有君子的基础,这是我们学习基础也是不可含糊的东西,心性不可在此有一丝一毫的偏颇,否则学之大患,行之大难。以后的世间各种缘法起始处行之也知如何约束自己。虽不可能遍成大家但也不坏一世苦读修身之功。

扩展资料:

乐(lè,yuè,yào,lào,古音luò),中国汉字之一, 常用于形容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相关词组:

乐不思蜀: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念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见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后来泛指乐而忘返。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

参考资料:论语十则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4

乐(lè)。

这句话出自《论语十则》第一则。

第一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曰:说,说道。

(3)学:学习。

(4)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常常;习,复习,温习。

(5)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6)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7)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8)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9)自:从。

(10)乐:快乐。

(11)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12)愠 :生气,发怒的样子。

(13)不:表示判断。

(14)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扩展资料

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十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5

乐读作:yuè

乐有两个读音:lè,yuè。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施。

笑:这事太可~了。

    yuè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a.音乐与歌曲;b.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释义: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出自《论语·学而》

    原句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温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做朋友,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简介:《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本书选取了《论语》中的部分经典内容,并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述,一同时精心编入了与原文主旨相关的人文掌故,内容新颖,蕴意深邃而又妙趣横生,能帮助小读者从中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拼音:[ lè ],乐: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ù yì lè hū]: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乐“有两个读法:

①乐 [lè]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其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笑:这事太可乐了。

    ②乐 [yuè]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a.音乐与歌曲;b.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姓。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