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在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3 15:0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16:30

在厦门的西南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17:48

在厦门的西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19:23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3 21:14

都知道啦~那偶就再唠叨下吧~~

在福建省厦门市,濒临台湾海峡,是厦门市的一大旅游胜地,岛屿上多为娱乐性设施!

介绍下吧~HOHO~~

鼓浪屿(Gulangyu Islet)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面,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5分钟可达。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乃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此,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门故址。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洋行、建医院、办学校,炒地皮、贩劳工,成立"领事团",设"工部局"和"会审公堂",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兴建住宅、别墅,办电话、自来水事业。1942年12月,日本独占鼓浪屿;抗日战争胜利后,鼓浪屿才结束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历史。

鼓浪屿与厦门市区相隔,面积仅1.91平方公里,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屿上龙头山、升旗山和鸡母山并列,冈峦起伏,碧波、白云、绿树交相辉映,处处给人以整洁幽静的感觉。小岛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各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屿上人口约2万,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前茅,被赞为琴岛。现在,鼓浪屿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港仔后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日光岩又名晃岩,为鼓浪屿最高点。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树木葱郁,亭台掩映。拾级而登,先至莲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形成殿堂,庵旁巨石镌刻“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庵后有“鹭江龙窟”、“古避暑洞”诸胜,中间即郑成功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有蔡廷锴、蔡元培赞郑题咏。登临绝顶,山海奇观,风光无限,厦门、鼓浪屿、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底。

菽庄花园在日光岩南麓海滨。台湾富商林尔嘉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携眷内渡,寓居鼓浪屿,1913年始建此园,以寄托对台北板桥故园的怀念,并以其号“叔臧”谐音为园名。园主铜像,现屹立园中。全园借山藏海,巧为布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令人流连忘返。有壬秋阁、四十四桥、叠石、假山、谈瀛轩、顽石山房诸景,为厦门名园之最。左侧港仔后海滨浴场,沙清水净,可容数千人游泳。附近有延平公园,为纪念郑成功而建,其中有指净泉,俗称“国姓井”,相传是郑氏屯军时开设的水井。

《鼓浪屿》

设色纸本 立轴 尺寸:96 ×109 cm

  本幅无标题及年款,据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吴冠中画选〉中取题〈鼓浪屿〉,可知画中取景之地。该画册出版说明称「这本画辑选了他的一部份近作」,而其中彩墨部分收录他一九七六年至七七年间作品。又按吴氏在一九七七年曾赴福建厦门、鼓浪屿、武夷山等地写生,故可判断本幅属该趟写生之行后的作品,约写于一九七七年。

  正如画家所言,他爱老树的苍劲之美。品种不同的树木各具形态迥异的特征,特别置于艺术触觉份外敏锐的画家眼下,更能捕捉树木的异态而毕现于画中。如北京白皮松、如四川黄桷树、如苏州四汉柏……,这些都成为他创作历程中这项题材的独特标记。

  近景见巨树矗立正中,其枝干向四周伸展,在枝叶或疏或密互迭交缠所形成的缝隙空间,从中可透视眺望远方的景物,这种前实后虚、宽密相济的特点,正是画家早期较具象的处理手法,逐渐演变为他写同类题材的典型。如一九七五年的彩墨〈北京白皮松〉,又或一九七六年油画〈鲁迅故乡〉,都出诸上述构图典型,只是因应远方取景的环境不同而生变化,如〈北京白皮松〉图中俯视着闹市高低错落的房屋;〈鲁迅故乡〉则见水道两傍的沿河乡舍;本幅却是海岛周沿的小屋密聚,再接极目处茫茫大海中的点点帆踪。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