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能下火的御膳贡品,是来自哪里有多好的功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3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6:39

在鲁南与苏北地区,人们有着小暑时节“吃暑羊”的习惯,在炎热的伏天里,人们还不需要为刚刚播种下的秋麦的收割问题而担忧,所以在以前的农村里,人们时常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凑一大桌子人“吃暑羊”。乡村里的羊是喝着山泉水、吃着农家青草而长大的,肉质十分鲜美,正是食用的绝佳时机。

据传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尧舜时代,彼时的民间乡村有着“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传承至今天,在徐州依然有着入伏天吃羊肉的传统,人们叫作“吃伏羊”,而当地人也还留存着“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的民间谚语。



吃伏羊

除吃羊外,在我国许多地方还有着小暑“食新”的习俗,人们会在小暑这一天用刚刚收获的新米蒸出香嫩的米饭,将其作为供品摆放在五谷大神以及祖先的牌位之前。人们还会喝刚刚酿造出来的新酒,而无论是新酒还是新米,都贵在一个“新”字,人们认为“吃新”也就是“吃辛”,可以将一年的辛苦劳作吃下去,用以向上天祈求秋天时能够获得丰收。

还有一些地方不仅将新米用作供品,还会将新收割的小麦炒熟后磨成面粉,再用水和糖搅拌着吃下去,这种吃“炒面”的风俗早在汉代就已经产生,而这种做法也是人们尝新以求丰收的表达方式。



食新米

吃伏面同样是人们过小暑的一项习俗,伏天中的“伏”寓意人们尽量在伏天少出门,在家也应该多吃一些清凉的食品,以防止中暑。小暑时节正是我国北方小麦刚刚收获的时节,人们会用刚刚打出的新麦包饺子或做面条,伏天时节食欲不振,而吃饺子或凉面就成为人们消暑的食物,所以民间也有着“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据说这项习俗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有人在书中写道:“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书里写的“汤饼”实际上就是面条,至后来人们更是认为小暑伏天吃面条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还能够养生败火。


吃面

小暑时节降温养生

谈及小暑时节的降温养生食品,就不得不提及藕,清代时,莲藕就成为朝廷的御膳供品。而莲藕当中的“藕”字更是因与“偶”字谐音而被民间认为具有“佳偶天成”的美好寓意。除了这些美好的象征之外,莲藕作为一种食品,还有着润燥下火、清热养血、消肿止血和健脾益胃的功效,正是夏日消暑的绝佳清凉食物。


吃藕消暑

除在饮食上需多吃清淡清凉的食物外,小暑时节,人们还经常会因为天气炎热而烦躁不安,容易打盹犯困,所以就需要静心养气,在家可以做一些室内运动或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调节精神萎靡的状态,而这符合“春夏养阳”的说法。此外在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晚上进行,不宜过早,否则会影响夏季的修养,还可能因过早起床而对心脏造成危害。



总而言之,小暑时节的养生关键就在一个“静”字,我们可以选择在家中每日定时坐下来沉思一段时间,使疲惫的身体放松下来,保持充足的睡眠,摄入适量的食物,做好外出防暑工作,快快乐乐地度过最为炎热的一段时光。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