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塑料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8 06:30

我来回答

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7:59

1、通风法:利用空气流通带走稀释塑料味道,放在通风的地方,让阳光晒晒。味道会去除一些,但可能会变黄。

2、吸附法:让塑料制品接触浸泡于适量的牛奶、食醋、小苏打、淡盐水、废茶叶、米汤或淘米水、柚子皮、菠萝块(质量好的)、白酒、稀硫酸(质量次的)等清洁剂中,经过一定时间可以去除一部分味道。也可以使用吸附剂比如活性炭、木炭、竹炭等去除味道。

3、可以用橙子皮沾点盐,把塑料制品里面擦一下。或先用洗洁剂将杯内清洗干净,然后将新鲜橘子皮(或柠檬片)放入杯中,拧紧杯盖,放置约四小时,最后将杯内清洗干净即可。

4、塑料杯白醋去味法,先用洗洁剂将杯子内清洗干净,然后再将开水加白醋进行清洗,可同时去味和水垢,最后将杯内清洗干净即可。

去除塑料加工时的异味

1、改变添加剂,使用多羟基化合物,多羟基化合物不仅是聚氨酯分子链的成分,而且也同样具有催化活性。

2、采用更为纯净的树脂,残留的微量单体会产生难闻的气味。采用单体残留量很少的树脂即可消除那些气味。

3、加入吸附剂,在聚合物中如果填充少量的沸石(一种铝硅酸盐吸附剂),即可起到去除材料气味的作用。

4、采用抗菌剂,在塑料中加入抗菌剂不仅可以减少其散发的气味,还可以延缓制品表面老化、变色和变脆。

5、解吸附方法,将塑料置于活性炭和高表面积硅酸盐等气味吸附剂之中,真空处理环境可以使这个解吸附过程加快。

6、加入芳香剂,在塑料中加入芳香剂一般应用于玩具、日用商品、化妆品容器、日用电器和园艺设备。

7、再生料的处理,有机溶剂抽提方法有助于去除产生气味的化合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9:17

1、加入吸附剂

在塑料中如果填充少量的沸石(一种铝硅酸盐吸附剂),即可起到去除材料气味的作用。沸石具有大量的结晶空洞,这些空洞可以捕捉那些具有气味的气体小分子。

分子吸附剂已经成功应用于聚烯烃挤出管材、注射和挤出吹塑容器、隔离包装材料、挤出成型的外包装材料和密封用聚合物。分子吸附粉末也可以作为吸潮剂加入塑料中以除去水汽,这些水汽也会有助于塑料制品产生气味。

2、采用抗菌剂

在塑料中加入抗菌剂不仅可以减少其散发的气味,还可以延缓制品表面老化、变色和变脆。常用的抗菌剂有10,10'-氧代双吩恶砒)OBPA)、三氧羟基二苯醚)Triclosan)、异噻唑啉酮)OIT)、羟基吡啶硫酮)Pyrithione)。含有锡和银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时也用作抗菌剂。

3、使用解吸附方法

还有一种除味的方法是将塑料置于活性炭和高表面积硅酸盐等气味吸附剂之中,真空处理环境可以使这个解吸附过程加快。

用特殊的清洁剂溶液处理塑料颗粒也可以有助于去除气味。这些清洁剂都是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性或者碱性溶液。这些清洁剂可以有效去除氯乙烯单体、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单体和不饱和烃等。

4、加入芳香剂

在塑料中加入芳香剂并不能消除难闻的气味,但是可以遮盖这些气味,很多情况下这就足以达到目的了。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聚乙烯、聚丙烯和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加工方法有注射成型、挤出或吹塑成型。

芳香剂保留时间并不一定等同于成型件的寿命,其保留时间决定于其聚集程度、体积表面积比、是否暴露于受热或潮湿环境,还有成型件是否进行了严密的隔绝空气包装等因素。芳香剂一般应用于玩具、日用商品、化妆品容器、日用电器和园艺设备。

5、废塑料气味处理方法

废旧塑料往往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大多数回收塑料,如HDPE、PP、PVC和PET等,都会通过水溶液洗涤来去除污染物。但是吸附在塑料内部的气味还是会残留下来。有机溶剂抽提方法有助于去除产生气味的化合物。最新的一种溶剂抽提方法还采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

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在了HDPE和PET上,它可以去除油容器、杀虫剂容器和其它废旧器件上的有味污染物。二氧化碳抽提剂的好处就在于不会带来有机溶剂麻烦的后处理问题。

气味去除装置是废旧塑料颗粒挤出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可以有效去除一些会产生气味的强挥发性化合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0:52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用废茶叶、柚子皮浸泡在白酒中,经过一定时间可以去除一部分味道。2、现在超市也有很多活性炭空气净化包卖,将其置于酒中也可以去除味道,活性炭的颗粒越小吸附效果越好。3、可采取土麦冬叶脱味法,即用土麦冬叶酒量的0.5%放入酒中,浸泡4天后取出,再加少许活性炭,白酒的异味即可脱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生活愉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2:43

塑料是石油产品的衍生品,绝大部分是合成树脂,含有不少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并且难以降解。那些塑料散发出的难闻气味可能就是这些有害物质释放出的,包括胺、苯酚、硫醇、过氧化物、苯、醛、酮,氯乙烯单体、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单体和不饱和烃等,及一些增塑剂和阻燃剂。此外,塑料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溶剂也会释放出很强的化学气味。
尽管人们考虑到使用安全,已经对塑料制品有关制备做了规范,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劣质的塑料用品,忽悠着消费者,这些产品大多气味刺鼻。此外,一些工业产业不得不采用对健康有害的塑料制品,如汽车装备、新房装潢,一开始都是不能用的,要严格的通风散气三个月以上。
对此,消费者应该以警醒的态度加以注意,自然往往才是美的、最健康的,让生活回归到朴素纯净的自然中对人体最好。

怎样去除塑料味?
1
通风法:利用空气流通带走稀释塑料味道,也可以用电风扇吹吹,或者到空气新鲜的户外山林去“泡泡”哦。需要提醒的是有的人利用负氧离子发生器治理低浓度空气污染,但治理效果差强人意,负氧离子也易转化成臭氧,造成二次污染。

2
替代法:一些劣质的塑料产品往往气味较重,可以选择较安全的塑料制品,如纯净的树脂材料做的塑料,单体残留量较少。或者用陶瓷、玻璃、木头等替代材料。

3
吸附法:让塑料制品接触浸泡于适量的牛奶、食醋、小苏打、淡盐水、废茶叶、米汤或淘米水、柚子皮、菠萝块(质量好的)、白酒、稀硫酸(质量次的)等清洁剂中,经过一定时间可以去除一部分味道。
现在超市也有很多活性炭空气净化包卖,将塑料置于其中也可以去除味道,活性炭的颗粒越小吸附效果越好。但要注意炭包需要隔一段时间拿出来晒晒,以排出有毒物质。
光触媒技术也可以治污。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可灭菌、分解有机污染物、除臭、防污、亲水、防紫外线等。

4
加入芳香剂:这种方法可以遮盖气味,不能消除。芳香剂除味一般应用于玩具、日用商品、化妆品容器、日用电器和园艺设备中。因为现在毒玩具、毒化妆品等也屡见不鲜,不知不觉危害人体健康,应该日常减少接触,多吃蔬果排毒才是。

5
植物吸收法:植物有极强的吸收不良气体的能力,如仙人掌、吊兰、芦苇、常春藤、铁树、菊花、龟背竹、银皇后、金琥、散尾葵、桂花、白掌、铁线葵、黄金木、垂叶荣、米兰等。一般来说,大叶面和香草类的植物吸收塑料中甲醛的效果较好,如吊兰、虎尾兰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仙人掌、金琥等少数植物外,大部分植物都是晚上吸氧,不适合摆卧室。

END
附常见塑料种类及危害
PET:常用于汽车工业、电器元件、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不适合放高温液体、强酸及强碱剂等。PET饮料瓶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处致癌物DEHP。

HDPE:常用于清洁、沐浴用品、白色药瓶等,通常不好清洗,残留物会变成细菌温床,不适合做水杯。

PVC:可见于塑料门窗、下水管、线槽、少数食品包装等,保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融入食物可引起乳癌、新生儿缺陷。

LDPE:常用于保鲜膜、塑料膜,耐热性不强,高温容易溶解出有害物质,合格的产品在110°以上会热熔,留下人体难以分解的成分,所以微波炉加热物品最好不用保鲜膜。

PP:常用于管材、卫生洁具、微波炉餐盒、保鲜盒等,丙烯的密度在所有塑料中是最小的。据说也是唯一可以放入微波炉的塑料盒,但其盖子可能是PET制成,需小心。

PS:常用于泡沫隔热材料、透光材料、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等,比较耐热抗寒,但温度过好会释放出有害化学物,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也不能用于承装酸性、碱性较强的物质,如柳橙汁等,会分解出聚苯乙烯等致癌物。所以快餐盒应避免承装滚烫食物。

PC:常用于排水管、卫生洁具、水壶、水杯、奶瓶等。含有双酚A,可能会释放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小心为好。

ABS:苯乙烯塑料,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常用于把手、外壳、行李箱、冰箱衬垫、家电制品,坚硬、难燃、抗冲击,但耐溶剂性差,易染色,据说含有毒性添加剂较多。

END
注意事项
现在各种化工制品污染很重,加上电子辐射,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三餐定时,适当锻炼,增加身体免疫力才好。

塑料制品普及造*体内塑化剂超量的问题并不罕见,对此平时要多吃水,多吃蔬果排毒,清淡饮食,少食甘肥厚腻及添加剂多的食物。

良好的情绪是最好的补药,中医也认为七情对人体健康又很大的影响,所以一个平静稳定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无法左右外境,至少可以随时保持我们的好心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4:5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怎么样去除酒中的塑料味儿?1、用废茶叶、柚子皮浸泡在白酒中,经过一定时间可以去除一部分味道。

2、现在超市也有很多活性炭空气净化包卖,将其置于酒中也可以去除味道,活性炭的颗粒越小吸附效果越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7:16

可以清洗的话清洗一下,没法清洗的只有在通风处晾晒去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9:57

1#通风
2#柚子皮,活性炭吸附异味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