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几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5:1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09:41

中国的重阳节是指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由于“九九”谐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并逐渐衍生出登高“辞青”、观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总结:

中国的重阳节是指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由于“九九”谐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并逐渐衍生出登高“辞青”、观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6:49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祭祀、登高、饮菊花酒等风俗。重阳节这天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农历九月九日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8:07

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重阳节是哪一天
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重阳节是哪一天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重阳节那天,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正式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
  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习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除了佩戴茱萸,也有头戴菊花的,但大多是妇女或儿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的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重阳节是哪一天
重阳节
重阳节谚语
  九月九,剪石榴。
  九月九,大撒手。
  九月重阳,移火进堂。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熟不过三月三。
  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
  重阳无雨,一冬无霜。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九月重阳,瞎釆菱秧。
  重阳不打伞,葫豆豌豆光杆杆。
  九月青蛙叫,大麦种两道。
  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重阳节是哪一天
重阳节诗句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枚不胜举。重阳仲秋,芳菊盛开,万紫千红,一片灿烂,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多有咏菊的重阳节的诗句传世。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九九重阳节,开门见菊花。”(王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成大)菊花,给秋风萧瑟的大地增添了一番艳丽景色,使重阳节更加令人神往。从以上所引重阳节的诗句,亦可窥见赏菊之风盛行的一斑。有的重阳节的诗句,情趣盎然;有的重阳节诗句,富于哲理,值得细加品味。此外,尚有不少诗人写了吟颂重阳节的诗句。
  李白(701一约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其《九日》堪称重阳节古诗经典之作: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此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他属下的官吏都参加游宴,并且都穿上整齐的军装。不料一阵风来,竞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嘲笑他。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李白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和风流韵事,是欲说明即使他在*上很不得志,屡遭挫折,也还是保持着怡情自然“醉山月”的旷达胸怀。
  孟浩然(689_740),襄阳人,盛唐诗人。一生除40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他的两首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写得洒脱轻灵。
  其一《过故人庄》重阳节的诗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有名的田园诗,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友人家做客时所作。前两句自然朴素,写出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接着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清淡幽静的山村田园风光。在这样美丽如画的环境中,宾主I临窗举杯,更显得畅快淋漓。诗人被乡村生活深深吸引,临行告别朋友之时,相约来年重阳节秋高气爽时再聚赏菊,饮酒话桑麻,何等坦率,何等亲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9:4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不是哦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1:49

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主要节俗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