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风俗有那些民俗传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1:5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06:18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总结:

1、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倒贴福字。

2、春节来临之前会在门上贴春联。

3、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4、家中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取平安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3:26

陇东一般指庆阳,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唯一的新剧种。
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
庆阳市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庆阳人民对饮食品位的追求越来越高,促进了饮食技艺的不断 改进和更新。传统名吃有臊子面、荞剁面、羊羔肉等。
节日的相关介绍可以参见http://tianxing739.blog.163.com/blog/static/1029345820072307582355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4:44

在陇东的民俗文化中,少男少女们常常能借助花灯这一活动以灯喻人、明挑暗逗,“看了花灯结了亲,红火了咱二人”,这种民俗文化借以表达双方的爱之意,这种活动本身客观上为年轻人提供了自由恋爱的机会。
勤俭持家,更是陇东人的又一特色,这包含陇东人勤劳、节俭、持家的家庭伦理精神。陇东人在这方面十分推崇古训“男女犹尚循古制,俭而不奢,亦尚有豳风之遗意存鄢” (《重修灵台县志》)在节俭方面,陇东人“丧葬、寿辰,以盘大蒸饼十枚为仪,尤见敦厚之俗。”(《镇原县志》);“灵俗本朴,近来居城市者稍向浮华,居乡村者犹尚节俭,足见风俗之本醇焉。”(《重修灵台县志》)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要与人家比种田,不与人家比过年;家有万石粮,说话比人强……陇东人这种质朴观念透视着治家之道。在陇东乡间,“耕读传家”“勤为贵”“勤为本”等一类门匾是随处可见,这些都作为陇东人民的一种风尚,映射着“勤俭持家”的光芒。民俗文化中,民谣可谓最直接地表达着劳动人民的呼声。陇东人十分重视和提倡节俭,勤劳似乎是他们最本质的东西,也是衡量人们德行的客观标准。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