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有哪些风俗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1:4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06:11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总结:

1、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倒贴福字。

2、春节来临之前会在门上贴春联。

3、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4、家中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取平安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3:19

一,跑驴

德州民间传统舞蹈,已有600多年历史。演员将扎制成型的“驴”挎在身上,给人以骑在驴上的感觉,演员的双腿则在“驴”下裙围中模拟毛驴跑动。表演形式有“单驴”、“对驴”和“驴队”等形式,表演时用锣鼓唢呐伴奏。

二,抬花杠

“抬花杠”原是由人们抬着花篮去祭祀“大姑神”的一种仪式衍生而来的,传说大姑神爱花,人们便抬着花篮在“大姑庙”前表演出各种动作让大姑神观看,表达对“大姑神”的敬仰并博得大姑神的欢心。 

三,绣球灯舞

“绣球灯舞”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愿望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起源发展于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并流传至济南*清、北园一带。

四,斗蟋

发轫于南北朝末期,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鼎盛于当今。宁津蟋蟀蟋蟀个大,皮厚、牙坚以柴胡店镇、杜集镇等乡镇的最为典型。斗蟋蟀是由养蟋蟀而生的。在玩赏、观察蟋蟀的过程之中,人们逐渐发现雄蟋蟀具有好斗的特性,斗蟋之风由此逐渐兴起。

五,马堤吹腔

马堤吹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属弦索声腔系剧种,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三弦等吹奏乐器,故俗称吹腔。其前身是500年前流传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柳子戏,各地叫法也不尽相同。清朝年间流传于运河以东的称柳子戏,及黄河以北的临清、夏津则称吹腔戏。

参考资料来源:德州市*-民族风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4:37

具体些啊,指那些方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6:11

德州杂技
德州市的宁津、乐陵、庆云、陵县不光是民间杂技运动最为聚合的地方,并且也是杂技术术人才辈出的地方,素有“杂技之乡”之称。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已有纪录。
刺绣
刺绣多为妇女,项目有枕顶、鞋面、炕围、腰包、兜肚、腰带、腿带等,题材有:菊、兰、梅、莲、鸡、鸟、凤、鱼、蝶、虫等。
剪纸
剪纸多为窗花、炕围、花边、包角云等,通常多见题材多取材于生存事物。
夏津小调
夏津小调又名琴曲,群众俗称“小音调”,曲种多达60余个,散布较广的有《平调》、《摇调》、《娃娃腔》、《胡涂调》、《反胡涂调》、《迭断桥》、《风阳歌》、《大金丝》、《小金丝》等。代表曲有《顶灯》、《秃子闹房》、《要婆家》等。
夏津民歌
夏津民歌丰裕多彩庆云凉帽辫
产于庆云县大靳、板营、常家等十几个州里,具有100多年的史乘。产物以雪白、匀净、板平、边齐等为特点。可加工成凉帽、提篮、纸篓等。
夏津印花蓝布
又名青花布,古代称“浆水颉”、“药斑布”。北宋时期夏津县已广大生产。该布具有光滑丰富、蓝地白花、色彩灿烂、耐久不褪的特点。
草柳系统品
产地是禹城、平原两县,始于本世纪60岁月,从1969年开始出口。主要产物有草编地毯、坐垫等195种;柳编果盒、纸篓、提篮等70余种。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