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那边过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7 21:06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8 01:27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7 22:35

1、打糍粑

 在贵阳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吃糍粑,这已是多年的民俗,也就是牛王爷过年。

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种地是靠人拉犁,十分辛苦。这件事感动了上天,玉帝派牛神下凡。牛神来到人间后和人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有时还让人骑在他的背上。人们的劳动强度减轻了,一年还能收获很多庄稼。

人们为了感谢牛神,就每年过年都用糍粑来纪念牛神,并尊敬他为牛王爷,有的地方还为他修庙,每逢什么重要节日就给他供上人们最爱吃的东西糍粑。在上供时,先将糍粑用菜叶包着,然后递到牛的嘴里,有时候将糍粑贴在你的脑袋上表示人们对牛的敬佩。

2、炕腊肉

炕腊肉是贵阳人的特色食品。人们每年宰年猪时,便将鲜肉放腌缸里,腌制数天后取出来,再用柏香枝烟熏后,挂于火塘顶部的炕架上。
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这肉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火炕腊肉可保存数年而不变质,是招待客人的佳品。 

3、赶场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年前,贵阳人家家户户都要去赶场,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买鸡杀鸡。因为“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在场上,十里八村的熟人们见了面都互相拜早年,相互送去新年的祝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7 23:53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除夕,厦门、金门、台湾人民都称为“年暝”或“廿九暝”(即使是腊月三十也这么叫),是两地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承上启下,即往开来,对新一年充满新的期待与希望的日子。闽南民谚曰:“清明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妻)。”这说明民间对合家团圆吃年饭历来非常重视。在外打工者,即使远在南洋,也力争赶回故乡参加除夕的团圆之庆,同父母妻儿共享天伦之乐。即使因故不能参加者,也要替他(她)在桌上摆一副碗筷,或在椅上放一件衣服,以示人不在物在,身不到心到之意,并期待他(她)明年回家团聚。

  过年迎春,合家围炉,“吃”是重头戏。在围炉前,制作各种食品,皆含吉祥之意。这时做好的饭菜称“长年饭”,要插红春(绸制饰品)、芋苗和青葱。“春”与闽南话“剩”谐音,寓富余之意,长年菜也有同义;包薄饼(春饼)称为“包金包银”。春饼又因其作料多样,以面皮包而成卷,寓意合家团聚;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除夕围炉,即举行家宴之时,在桌下放着一个燃着木炭的小烘炉,或围吃火锅,可以取暖,制造一种热气腾腾的氛围。所吃的菜,也讲究含意,寄寓吉祥如意。如吃肉丸(圆)、鱼丸(圆)加上家人欢聚,合称“三元”即合家团圆。有的吃排骨汤加肉丸,寓意“骨肉团圆”。“菜头”谐音“(好)彩头”,“豆腐”谐音“斗富”,即丰裕富足之意;“鱼”谐音“余”,即年年有余;蚶,传说其壳为古代贝币(蚶壳仔钱),预兆来年发财,金银满室;“吃红枣,年年好”;吃甘蔗,寓“节节甜,年年好”之意,“吃甜甜、赚大钱”,长辈们要把整株甘蔗,结上红纸、红绸带,放到子孙房中,岳父母要把整株甘蔗送给新婚的女儿、女婿,寄望子孙、女儿、女婿甜甜蜜蜜,白头偕老,有始有终,永远幸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1:28

http://old.gywb.cn/gyrb-sub/html/2009-01/15/content_161587.htm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