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回武乡后的感受日记3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2: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3:43
今年清明节是4月5日(年年都是4月4号或5日,不知大家注意到没),周六回家祭祖。
我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原来葬在湾北锡野山下。窃想当初下葬时偶父亲的父亲以为此处背靠青山,前面地势开阔,良田千顷,虽非什么风水宝地,也是万世不易之处。谁想斗转星移,世事变幻,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家国有大型矿山进驻,征用坟前八百亩良田做尾沙坝。据说当时征地费用给了四百万,那个年代,一切归公,村民们没有得到一分钱,而人均耕地从二亩多降到三分多,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尾沙坝以很快的速度上升,到2003年,已*近偶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坟前。这就成了大问题,要不深埋几十米深的沙底,要不移葬于别处。最后,我父亲、我哥和我形成决议,迁葬于锡野山顶“细凼dàng”。自后每年清明全家人都要上一趟山,山不高,但挺陡峭。 一路行来,处处烟熏火燎都在祭祀祖人。坟头插着七彩纸花,非常漂亮。每年清明祭祖,是中国人特有的全民大互动。在这个日子里每个人都遵循祖规传统,追思先贤,发散悠思。
上山时,不忘和孩子们重温杜牧千古绝唱《清明》(年年如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重新断句后成了一首词,意思未改,境界更深,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早虽小雨淅淅,须臾间艳阳高照,暖风拂面,更增踏青之兴,悲伤缅怀之情已逃之夭夭,久久强思之而不来。 山上远眺,眼界高远,也有指点江山之豪情,心境为之一空,烦恼顿去。
照例烧纸、上香、摆祭品、放爆炮后,大家一窝蜂叩头,以酒洒碑头仪式完毕。
图片
自古以来 凡祭祀酒是必备之物。酒乃中华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猜想古人或许认为酒乃阴阳间之煤介,祭之以酒,向未知冥冥传达某种信息。
观一座座墓碑,就是一张张屹立几十年几百年的名片,无声在这清明间向人们简略介绍其生前经历荣耀。凡是生前有大事业、大功名的亡者坟墓,或昂立,或独居,或在沟壑间偶露,坟前往往有新祭迹象。而无名乃至穷困潦倒者其墓早已湮灭,碑亦无处可寻,而有无后人祭之,阴阳相隔两不知。古传闻“祖坟发祭主”,反过来看,战乱、瘟疫或其它原因绝户之坟主哪有什么后人来祭?
以我观之,今人祭祀之心之情恐怕与古*为不同。古人生活大多艰辛,无所求助,故清明祭祖时重要内容也许就是祈祷祖人保佑,收成稍厚,能裹腹以延续香火,故其心情之虔诚无以复加。今人生活富足,清明出行恐怕一个可能是掩他人之口,做给别人看,以防骂其数典忘祖;也可能是春色明媚,借祭祀之名踏踏青,散散心也不错。总之古今事同而心不同,同春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一样,相同的外在之下,内涵随时代变迁而渐渐改变。
下山时,看到孩子们追追打打,嘻嘻嘻哈哈,我想,中华民族这些传统的节日将来会向何处去?改变是必然的,但改变了,原汗原味的东西将不复存在,所谓“传统”还是那个“传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