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4 12: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4 13:47
除了高酒精度,苦艾酒为人熟知的还有其轻度致幻效果的苦艾脑成分。也正因为此,苦艾酒是许多艺术大师的灵感源泉,如海明威、毕加索、梵高、王尔德、德加等都是苦艾酒忠实的追求者,并为其创作过多幅知名作品。苦艾酒因其独特口味及历史文化背景,自19世纪开始在欧洲许多地区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青睐及并流行一时。但是好景不长,在保守主义者和禁酒协会带动及误导下将苦艾酒和社会*画上等号。20世纪初期,许多国家对苦艾酒颁布禁令。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各个国家才开始逐渐解除对苦艾酒的禁令,并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内重新流行开来。
假如喝苦艾酒真的就仅仅像是吮吸“金属钮扣”,那它肯定不会让颓废诗人和先锋画家们趋之若鹜。这里还有一个秘密,苦艾酒的微妙之处在于它有一点点致幻作用。对此了然于胸的多是些法国人,但英国人王尔德是个异数,他对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颇有心得。他描述着这种幻觉:酒后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却感觉大簇大簇的郁金香,在我脚边挨挨擦擦。1882年,王尔德游历美国时的比喻则更为诗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轮落日有什么分别呢?”即便到了后来,王尔德孑然一身、贫病交加,但他的聪明劲儿却未尝稍减:“我正跟我的墙纸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要么是它走,要么是我亡。”
苦艾酒的风行,让那些像王尔德般的街头醉汉明显地多了起来;因此苦艾酒遭到“卫道士”们的敌视与诅咒也就不足为奇了。顺带遭殃的,还有那些画家们。德加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伦敦参展时,竟引发了英国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国人将苦艾酒看作是“法国毒药”;当然,这就跟将梅毒说成“法国痼疾”一样的不公平。同行毕加索也有画作《喝苦艾酒的人》。
大约就在同时期,从荷兰来到法国的、落落难合的画家凡高也爱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尔的乡间写生,金黄的烈日让这头寂寞的兽干渴难耐,便在星夜里一头扎入了“绿色缪斯”的怀抱。凡高写信给他亲爱的弟弟提奥:“咖啡馆是个会让人毁掉自己、让人发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绿色、用孔雀绿,再衬以黄绿色、粗糙的青绿色,我用这些来表现在低矮的咖啡馆里蕴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魔鬼熔炉一样的氛围中,泛着硫磺的颜色。”多年以后,阿尔卡萨这处苦艾酒徒们麋集的地方竟因这种“令人疯狂的绿色”,成了绘画史上的一处名胜。
至于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个跟“绿色缪斯”发生了关系,他是法国公认的天才,十几岁就出版诗集,31岁就晋身法兰西学院。可自打那以后,他几乎没写过一首像样的诗,因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国*也开始禁绝苦艾酒的时候,那些为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的酒徒们还在近乎绝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还激发过缪塞的灵感!”———可在我看来,缪塞的灵感哪里来自苦艾酒,它分明是来自乔治·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