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时间,来源,习俗,意义,诗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2:20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1:20

寒食节的时间、来源、习俗、意义、诗句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节的习俗-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咏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寒食诗词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2:38

寒食节的来历:

  1、春秋时代 ,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 , 生活艰苦 ,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 , 重耳回到晋国 , 做了国君 ( 即晋文公〕, 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 , 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 , 只好放火烧山 , *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 - 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 , 并修庙立碑。同时 , 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 ," 寒食禁火 ", 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 , 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 ," 寒食禁火 " 的习俗 , 被后人流传下来 , 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专家表示 ,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 , 久而久之 , 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唐玄宗顺应* , 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 , 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

  2、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出走。在*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以此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晋文公死的那天,大家就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他。还会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晋文公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晋文公。

  寒食节的延续历史长:

  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 , 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 , 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 , 最后变为一日。

  寒食节的文化内涵深:

  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 , 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 , 清正廉明的*抱负 , 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 , 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寒食节的风俗诗词:

  《寒食看花》

  早入公门到夜归 , 不因寒食少闲时。

  颠狂绕树猿离锁 , 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 , 醉饶言语觅花知。

  老来自喜常无事 , 仰面西园得咏诗。

  《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和子由寒食》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0:12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在每年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后的105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到两天,又有“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之称。因寒食节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的来历一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出走。在*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寒食节的来历二

秦朝末年,刘邦终于打败霸王赢得天下。

刘邦衣锦还乡时,想去双亲的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他无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纸,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父母在天有灵,我将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父母坟墓。”

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2:04

寒食节的来历:

  1、春秋时代 ,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 , 生活艰苦 ,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 , 重耳回到晋国 , 做了国君 ( 即晋文公〕, 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 , 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 , 只好放火烧山 , *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 - 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 , 并修庙立碑。同时 , 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 ," 寒食禁火 ", 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 , 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 ," 寒食禁火 " 的习俗 , 被后人流传下来 , 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专家表示 ,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 , 久而久之 , 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唐玄宗顺应* , 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 , 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

  2、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出走。在*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