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1:4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9:09

  努力建设幸福六安

  刚刚闭幕的市三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的宏伟蓝图,是新一届*向全市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作出的郑重承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理念,顺应了全市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新期待。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感受,其内涵丰富,既涵盖物质生活,也涵盖精神生活。建设幸福六安,看似一句普通的愿景描绘,实际是一项以创造幸福为奋斗目标、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以构建和谐为基本要求的重大举措,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建设幸福六安,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观我党建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奋斗史。回顾六安建党以来的*史,既是老区群众举党旗、听党话、跟党走的历程,也是老区各级党组织不懈追求人民幸福、始终为群众谋利益的过程。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党人的天职,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硬道理。

  建设幸福六安,符合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幸福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顾及最广大人民的需要,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归宿之一。只有以幸福为目标和导向的发展,才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六安,顺应了全市人民的新期盼。近年来,全市人民日益期待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不仅对就业、社保、看病、上学、住房等有着更高需要,而且对民主权利、公平正义、公共安全、文化生活等有着强烈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幸福感的提升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相适应,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各项工作置于建设幸福六安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新的愿望和期待,在实力集聚、活力迸发、魅力彰显和社会安定和谐中,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建设幸福六安,关键在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在坚持科学发展中加速崛起进程。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义,盯紧跨越崛起的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夯实富民强市的物质基础。要着力改善文化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不断优化社会生活,让大家在生活中感觉到很舒服、很安全、很和谐。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在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追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和社会认同,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的同步提升。

  建设幸福六安意义深远,任重道远,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增强跨越崛起的坚定信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团结协作,共建共享,推进富民强市大业,努力把六安*老区建设成发展新区、幸福乐园。我们坚信,经过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幸福六安宏伟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老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彰显幸福六安的魅力
  核心提示:完成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需要全面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地彰显皖西*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将六安打造成中部地区生态、文化名城。
  完成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需要全面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地彰显皖西*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将六安打造成中部地区生态、文化名城。
  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必须突出滨水、生态、文化特色,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生态名城。进一步提高建成区规划建设水平,依托市开发区、市示范园区、金安开发区,坚持大规划、大产业、大城区,积极承接合肥西向发展,着力建设以产业集聚为特点的东部新城;加快沿淠和淠西开发,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景观,着力建设以生态文化为特点的西部新区;推进向南跨路发展、向北循序拓展,逐步形成中心突出、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六安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大力实施旅游业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和红色旅游规划,促进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争创世界地质公园,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构筑以南部大别山生态与地质自然型、中部城市休闲型、北部古文化体验型为主导的三大旅游板块,着力打造绿、红、古、特等“大别山锦绣山湖多彩之旅”,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
  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必须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和长效机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促进创建工作常态化。争创国家园林、卫生、文明城市,是打造优美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百姓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既事关当前,又有利长远,要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把争创工作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改善发展环境的过程,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为新的起点,瞄准更高目标,进一步提升巩固创建成果,营造更加生态宜居的发展环境,把六安市争创国家园林、卫生、文明城市工作推向新阶段。
  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必须坚持以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城镇,建设一批文明新镇、经济强镇。大力推动叶集和各县城关建设,形成以六安中心城区为中心,各县城关和叶集为次中心,重点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建成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的新型社区,让更多农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
  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全面打造生态文化,着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要构建配套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提供更多适合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开展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要求,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文化园区建设,构建六安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地方文化品牌和知名文化产品。着力打造“百亿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寿州古城、金领欢乐世界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以霍山玉石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商务产业,以中国红色动漫教育基地等为代表的文化影视产业,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实力。

  孙云飞*在*六安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摘要

  9月16日上午,备受全市瞩目的中国*党六安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市行政中心大会堂隆重开幕。孙云飞同志代表中国*党六安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推动科学发展 加速跨越崛起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六部分:
  一、回顾2005年以来加快发展的奋进历程。
  2005年以来,在*的坚强领导下,二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完成了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夺取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六年来,全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大局稳定和谐,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二、今后五年跨越崛起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六安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推动转型的加速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要抢抓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肥经济圈建设、加快皖北及沿淮部分市县发展、促进大别山*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机遇,打好*老区红色牌、优良生态绿色牌、丰富矿产金色牌、农副产品白色牌、人文厚重古色牌,奋力开创六安跨越崛起新局面。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强市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科技资本两翼发力,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实力六安、活力六安、魅力六安、和谐六安、幸福六安。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翻,总量进入全省前列、增速跻身全省上游人均指标不断前移,十二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部分指标力争提前实现;思想观念更加解放,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全民创业蔚然成风;青山绿水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中心城市滨水绿色等特色日益彰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民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水平切实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状况全面改善。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民生工程全面加强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着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不断夯实富民强市的物质基础,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做大主导产业,筑牢发展平台,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城镇发展,强化基础建设,繁荣活跃三产。
  四、致力构建和谐六安。
  切实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改善民计民生,推进民主*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创新社会管理。
  五、奋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全面打造生态文化,着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构建和谐文化,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培育扶持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强市建设。
  六、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推进富民强市大业提供坚强保证。要突出理论武装,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坚持求真务实,构建惩防体系,着力从思想信念上、基层组织、班子队伍、工作作风以及党风廉政上强化党的建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9:09

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是从2006年开始的 针对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今年4月13日,*批准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负责研究中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协调和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工作。 *还下发了《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范围的通知》,根据这一*,中部六省将享受历史欠税豁免、税收优惠等多项优惠*。 即将于4月26在郑州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与中部六省将签署促进中部崛起的合作框架协议;福建、上海、青岛、广州、宁波、天津、深圳七个口岸办将与中部六省签署中部六省口岸大通关框架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与中部六省签署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南昌、赣州、郴州、武汉、新乡、焦作、合肥、芜湖、太原等9座中部城市将被商务部授予“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河南财经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小建说,现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部崛起已从“坐而论”进入“起而行”的新阶段。 六省奋力崛起 “磁场效应”显现 早在国家出台具体的扶持*之前,中部六省就不等不靠,结合各自实际,开始探索崛起之路。 煤炭大省山西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目标,大力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现代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四大新支柱产业。安徽规划建设沿江城市带,2006年,安徽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增幅居中部六省第二位。江西则依据区位优势,谋求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对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了特色鲜明的昌——九工业走廊。 湖南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沿京广线长沙——株洲——湘潭“一点一线”经济带,为加快崛起创造良好条件。湖北一手抓武汉城市圈建设,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冈、鄂州、天门等多座城市的武汉经济圈已经成为长江中游地区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河南则确立了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发展目标,东引西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2006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达42961亿元,占全国20.5%。中部各省发挥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和粮食、煤炭、矿产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等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项目带动,大力招商引资,仅第二届中博会六省就发布招商项目1万多个,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投资商的关注。 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中博会,参会的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超过300家。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国际商业巨头齐聚郑州,展开在中国中部抢滩布点的竞争,反映了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外部投资的“磁场效应”已经形成。 从各自为战到合作共赢 中部六省山水相连、省情相似、使命相同。近两年来,中部各省在奋力崛起中,急切地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愿望。 半年前召开的“首届中博会”上,*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张小济说,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地区竞争不可避免,如果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共同发展,地区竞争将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积极因素。 同是在2006年9月召开的中部六省**、*等领导参加的“中部崛起高层论坛”上,大家达成共识:中部崛起,需要六省改各自为战为携手共赢。中部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板块,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发展、统一市场建设等领域密切配合,更好地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随之而来的是,中部六省间频繁互访,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中部六省间多条高速公路、水运航线开工,在合作中迈出了第一步。 与此同时,“中部办”的成立为促进中部崛起,加强区域协作创建了新的机制,而中博会、中部崛起高层论坛等也为探讨、完善中部区域合作搭建了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