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特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7:10

我来回答

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0:41


特征:一般来讲,卷发,深眼窝,高眉骨—低颧骨,黄—蓝眼睛,鹰钩鼻,都是汉族正常的变异范围。



就大多数而言,汉族的头发是深棕色的,眼珠是棕色,皮肤是浅褐色,而“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是完全错误的描述。



汉族人的主要血统是黄种人,纯黄种人的面部特征如下:



眉骨比颧骨突出,大眼睛双眼皮,有明显的眼窝,棕色眼珠,深棕直发,尖窄脸,中等鼻梁。



与纯黄种人最接近的是显白人种(北欧)与印第安人,其次是暗白人种(西亚北非)



由于汉族与大多数黄种人民族在到达东亚的时候,吸收了大量亚太棕种人与亚洲矮黑人母系血统,导致外貌偏离了原有标准。



现代黄种人中,蒙古人的亚太棕种人血统比例较高,约70%。这个人种的特征:



颧骨比眉骨突出,眼窝很浅,单眼皮小眼睛,深棕或黑眼珠,黑卷发,宽平脸,塌鼻梁



日本人与印度低级种姓有较多的矮黑人血统,其特征是:



颧骨与眉骨都比较突出,眼窝深,小眼睛,黑眼珠,黑卷发,短方脸,塌鼻梁



大部分印第安人也因为吸收了很多棕种人血统,外貌与东亚黄种人一样偏离了原有的外貌。

扩展资料: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人口92%, 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汉族民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

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一般而言,同一个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有着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在汉族诸民系中,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

对汉族人而言,炎黄认同是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之一。类似的,对于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个民系里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无论*、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诸侯国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大体同时的古希腊文明东西辉映。

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体系,即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

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

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1:59

汉族人的特征:

汉族人的一些基本特征:三绺胡子,上唇胡子下弯,黑眼瞳,单眼皮,鼻梁上端的凹点在两眼睛之间,A型血为主。

汉族人小脚拇指的指甲盖,通常*为两半。不过两半不成比例,一半大,一半很少,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男左女右。

“中国不存在纯种汉族人与长期的大规模人种迁移也有关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周边少数民族甚至周边国家都在不断与汉族融合。” 

汉族人的嘴唇突出度也比较明显,日本人韩国人的嘴唇突出度就比较小,看着比较紧的感觉。

北方汉族种族上属于远东人种,南方汉族属于南亚人种与远东人种的过度种族。    

但从一个更大的角度讲,东亚各民族,都属于蒙古利亚人种,既黄种人。亚洲的黄种人,可以大致的分为北方蒙古利亚人种和南亚蒙古利亚人种两种。而这里所说的远东人种,实际上是两者的混血人种。    

北方汉族具有以下特点:身材高大,华北,西北,东北人普遍比南方人高6-10cm,皮下脂肪厚,这与气候寒冷有关,肤色较浅,鼻骨高,鼻翼不发达,鼻指数小,颧骨位置靠近眼眶,.眼裂小,既小眼睛。

南方人具有以下特征:身材较矮,皮下脂肪薄,肤色深,鼻骨低,鼻翼发达,鼻指数大,颧骨低,眼裂大,既大眼睛,且多双眼皮,内外眼角在同一水平线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3:34

世界上有九个人种,汉族有其中六个人种的遗传成分,在汉族形成之前,至少就已经有了五个种族的成分。

所以汉族是没有所谓“纯种”的说法的。

一般来讲,卷发,深眼窝,高眉骨—低颧骨,黄—蓝眼睛,鹰钩鼻,都是汉族正常的变异范围

就大多数而言,汉族的头发是深棕色的,眼珠是棕色,皮肤是浅褐色,而“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是完全错误的描述。

汉族人的主要血统是黄种人,纯黄种人的面部特征如下:

眉骨比颧骨突出,大眼睛双眼皮,有明显的眼窝,棕色眼珠,深棕直发,尖窄脸,中等鼻梁。

与纯黄种人最接近的是显白人种(北欧)与印第安人,其次是暗白人种(西亚北非)

由于汉族与大多数黄种人民族在到达东亚的时候,吸收了大量亚太棕种人与亚洲矮黑人母系血统,导致外貌偏离了原有标准。

现代黄种人中,蒙古人的亚太棕种人血统比例较高,约70%。这个人种的特征:

颧骨比眉骨突出,眼窝很浅,单眼皮小眼睛,深棕或黑眼珠,黑卷发,宽平脸,塌鼻梁

日本人与印度低级种姓有较多的矮黑人血统,其特征是:

颧骨与眉骨都比较突出,眼窝深,小眼睛,黑眼珠,黑卷发,短方脸,塌鼻梁

大部分印第安人也因为吸收了很多棕种人血统,外貌与东亚黄种人一样偏离了原有的外貌。追问人可以改良种族吗 比如 亚洲人和欧洲人杂交

追答前面有一点说错了,汉族的皮肤是浅棕色的。同时生活在日本北海道的日本土著虽然长得很高,而且皮肤很白,但是他们的基因鉴定结果是亚洲矮黑人,所以他们的颧骨也很高。

可以的,比如选择很多外貌比较接近纯黄种人的汉族人(按照上面的标准去找,单看脸还是很多的,例如中国达人秀里的卓君。身体和激素分泌方面的特征就不好找了),进行连续时代的近亲结婚,不进行计划生育,尽多的生。

然后凡是长得不像纯黄种人的全部淘汰出局,有恶性遗传病的全部淘汰出局,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比较接近纯黄种人的群体,他们的外貌也比较接近西方人。

近亲结婚的结果没那么可怕,只要及时淘汰恶性遗传病患儿,不会有那么多遗传病病例。当然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不被允许的,但是道德通常只是理想化的东西,并不现实。

同时,混血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圣,不但没那么多帅哥美女,而且智商只是原有人种的平均数。同时,混血还会导致大量隐性遗传病基因不能被及时淘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5:25

八大特点:
1, 头发:直而质地较粗,横切面呈圆形。
2, 发色:黑。
3, 肤色:黄或黄褐。
4, 眼形:杏仁眼,两眼分开较远,即常说的“凤眼”。眼脸较厚,具有蒙古褶(单眼皮)。
5, 眼色:黑褐色。
6, 鼻形:鼻根较低扁。
7, 脸形:颧骨较突,面形扁平。
8, 体毛:体毛和胡须较少。
四次特点:
1, 体形:肩宽,躯干长,四肢较短。
2, 体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3, 牙齿:常有箕形门齿。
4, 蒙古斑:即所谓的“胎记”,在婴儿期至5岁时常出现。
从这12点特征来看,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点。不仅可以追溯到殷商之际,而且可以至新石器时代,甚至一直到北京人的远古时期。

参考资料:搜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7:33

各个民族都不是纯种,汉族也不是。没了解过历史,说纯种是纯粹扯蛋。但是东方人的特征都差不多,也就是学术上所谓的蒙古人种。包括中国*的大多数民族、日本人、朝鲜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9:58

汉族并不是一个名族,而是一个共同文化群体。民族信奉的是血统,而汉族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认可中国的文化,就能称自己是汉人。入中国则中国之。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融合共存共荣的群体,没人会介意你祖上来自波斯还是西伯利亚又或者两河流域,只要你来到这里安居乐业,你就是汉人。
所以,汉人外貌没有明显特征,唯一的特征是文化想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2:39

曾经有那么一个说法,但是自从晚清时期,满汉通婚,五十六个民族融合团结,也就没这么细化特征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5:37

卷发共欧式眉系正统汉人嘅血统、系土著中国嘅黄种人。直头发共一字眉、八字眉先系胡人血统、系棕褐色种人嘅蒙古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8:52

汉族,是由农耕文明延伸而来的,以民族平等和创造共存为核心的中华文明的主体继承者。汉族是继承中华文明的多民族集合体,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汉族应以祖先在整个历史中发展和捍卫中华文明的英雄壮举而自豪!
汉族应以祖先和中华民族其他民族一道,围绕一个文明中心,积聚,创造出如此博大精深的多彩文化而自豪!
汉族应以祖先和前辈不屈不挠终于战胜历史上一切*的种族主义,建立起全面继承中华文明的大中国,以文明的胜利者而自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23

哪有汉人论坛,汉人在线等网站?请给个链接;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