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有哪些生活习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5:4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1:20

七星瓢虫是瓢虫科的昆虫,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并用于生产。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1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
七星瓢虫有吃卵和互相捕食的习性。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七星瓢虫成虫很容易吃掉已产下的卵块。即使有充足的蚜虫,它们也喜欢吃卵;幼虫则常互相捕食。同一卵块早孵出的个体,常吃掉尚未孵化的卵粒。大龄幼虫常吃掉小龄幼虫。蛹也常被成虫和大龄幼虫吃掉。
生活习性是七星瓢虫以成虫越冬,多选择较干燥、温暖的枯枝落叶下、杂草基部近地面的土块下、土缝中、树皮裂缝处潜伏,蛰伏越冬后,若遇温度回暖,又爬出越冬场所活动。出蛰后的七星瓢虫迅速在林木、杂草和作物之间活动,特别是带蚜虫的作物与开花果木上。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
扩展资料
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体卵圆形,背部拱起明显。头、前胸背板和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前上角有1个近方形黄白色斑。小盾片两侧有一个白色的三角形斑。鞘翅红色或橙*,两侧共有7个黑斑,斑变化较大,或鞘翅全黑。幼虫共4龄,变化较明显,其中4龄幼虫体长11毫米左右,体灰黑色。前胸背板前、后侧角有橘*斑。腹部第1、第4节两侧刺疣为橘*,其余刺疣黑色。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主要受食物和温度的影响。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七星瓢虫主要以蚜虫为食,有时还取食小土粒、真菌孢子和一些小型昆虫,秋天还常常取食植物的花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1:20

七星瓢虫,别称: 金龟、新媳妇、花大姐、七星瓢䖬、七星花鸡等。
生活习性:
1、食性
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蚜虫、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
2、自卫能力
有较强的自卫能力,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3、互不干扰
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4、活动场所
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
5、繁殖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七星瓢虫1只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1:20

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是七星瓢虫以成虫越冬,多选择较干燥、温暖的枯枝落叶下、杂草基部近地面的土块下、土缝中、树皮裂缝处潜伏,蛰伏越冬后,若遇温度回暖,又爬出越冬场所活动。出蛰后的七星瓢虫迅速在林木、杂草和作物之间活动,特别是带蚜虫的作物与开花果木上。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



七星瓢虫是瓢虫科、瓢虫属昆虫。成虫体长5.2到6.5毫米,宽4.0到5.6毫米,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一淡*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两侧共有7个黑斑,左右两侧各有3个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个更大的黑点,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斑,体腹及足黑色。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主要受食物和温度的影响。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七星瓢虫主要以蚜虫为食,有时还取食小土粒、真菌孢子和一些小型昆虫,秋天还常常取食植物的花粉。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1:21

鼠标垫吗是在外多的人都是这个样?阿里阿里普乐迪卡死了利润率心理健康课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1:22

飞,,,,,,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