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宦官干政起始于什么时候;什么事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8:0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02:18

  起于东汉 桓帝 灵帝时期
  第一次党锢之祸
  起因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赵津、侯览等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脱惩罚,而*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桓帝听信一面之词,重处了这些*。
  发展
  朝中重臣、位列三公的太尉陈蕃、司空刘茂一同向桓帝进谏。桓帝不悦。刘茂不敢多说。陈蕃独自上书,以汉初申屠嘉召责邓通,董宣追劾湖阳公主的例子,为受罚的*们辩解,并要求桓帝“割塞近习与政之源”,清除宦官乱政的不正之风。桓帝不理他,而宦官等人更加嫉恨士大夫们,虽不敢加害名臣陈蕃,但对其他人则大加报复。   朝中大臣、地方*以及民间百姓大多站在士人一边,纷纷指责宦官乱政,为非作歹,排斥忠良。结果却被纷纷免官,成瑨刘质等最终在狱中被害,岑晊、张牧等人逃亡得免。   河南尹李膺,在大赦后处死了蓄意在赦前杀人的张成之子。张成为宦官党羽,宦官一党遂让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陷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士人、宦官间的矛盾在此爆发。   桓帝大怒,诏告天下,逮捕并审理党人。太仆卿杜密、御史中丞陈翔等重臣及陈寔、范滂等士人皆被通缉。太尉陈蕃认为“罪名不章”,拒绝平署诏书。桓帝见诏书无法生效,干脆跳过司法程序,直接让宦官负责的北寺狱审理此案。李膺、陈寔、范滂等人慨然赴狱,受三木酷刑而不改其辞。   当时被捕的大多是天下名士,民间所认同的“贤人”。度辽将军皇甫规以没有名列“党人”而被捕为耻,上书“臣宜坐之”,要求桓帝连自己一块儿治罪。桓帝没有理他。   陈蕃再度上书,以夏商周三代之事劝谏,言辞激切,桓帝嫌他多嘴,以陈蕃提拔的人才不好的罪名免去了他的太尉一职,改以光禄勋周景为太尉。并罢免了司空刘茂,改以光禄勋宣酆为司空。    同年十二月,桓帝窦皇后的父亲槐里侯窦武为城门校尉,他名列三君,同情 东汉士兵
  士人,于次年(即167年)上书求情。同时,负责审理此案的宦官王甫等人也为党人的言辞所感动,取消了对他们的酷刑。   李膺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宦官等害怕牵连到自己身上,向桓帝进言,说天时到了大赦天下的时候了。于是同年六月庚申日,改元永康,大赦天下。党人等获得释放,但放归田里,终身罢黜,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
  不久,又出现太白金星经房宿,由上将星入太微垣的天象,当时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象征奸佞在皇帝身旁,大将军有灾难。窦武等人准备动手除去宦官曹节王甫一党。   九月辛亥日(九月初七),窦武轮到休假日,出宫回家。宦官偷出他的奏折,得知了士人的计划,因而连夜歃血共盟,发动政变。宦官们与皇帝的乳母赵娆一起,蒙骗年幼的灵帝,格杀亲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追捕窦武、陈蕃等。   年过八旬的陈蕃闻讯,率太尉府僚及太学生数十人拔刀剑冲入承明门,到尚书门因寡不敌众被擒,当日遇害。   窦武驰入步兵营起兵对抗。名将、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此前率军出征,此刻刚回到京师,尚未了解局势,宦官等人假传诏令骗过了他。张奂误以为窦氏叛乱,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士与王甫所率领的千余虎贲军、羽林军一起进攻窦武。窦武被重重围困,无奈自杀;他的宗亲宾客姻属及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等人皆被族灭;虎贲中郎将刘淑、尚书魏朗等也被诬陷而*自杀;窦太后被软禁在南宫,李膺等再次被罢官,并禁锢终生。   议郎巴肃参与了窦武的计划,但宦官不知道,只是将他禁锢而已。巴肃认为“为人臣者,有谋不敢隐,有罪不逃刑,既不隐其谋矣,又敢逃其刑乎!”,自己投县官官衙就案,县官要解印与他一起逃亡,他不同意,被害。   陈蕃的友人朱震弃官痛哭,收葬了陈蕃的尸体,并将他的儿子陈逸藏到甘陵,被人告发。朱震全家被捕,都受到酷刑,然而朱震誓死不肯说出陈逸的行踪,陈逸得以幸免。   窦武的府掾胡腾收葬了他的尸体,为他发丧,也被禁锢终生。窦武的孙子窦辅,才二岁,被胡腾收留并冒认为自己的儿子。胡腾与令史张敞一起将他藏匿在零陵,窦辅也得以幸免。   党锢之祸汉灵帝
  张、谢上书
  张奂因“平叛”的功劳被宦官们提拔为大司农,封侯。张奂因深恨自己被曹节等欺骗,害死国家忠良,铸成大错,坚决拒绝不肯受印。并在不久后趁天象变化而上书灵帝,要求为窦武、陈 党锢之祸汉灵帝
  蕃等人平反,迎回窦太后,并推荐李膺等出任三公。灵帝认为他说得有理,但宦官们纷纷进谗言,改变了灵帝的想法,反而追究张奂的责任,张奂自赴廷尉,被拘留数日,罚俸三月。最终也被罢官回家,禁锢终生。   郎官谢弼上书也为窦武、陈蕃等人鸣冤,要求迎回窦太后,却被宦官贬职杀害。   宦官等见窦武、陈蕃、李膺、杜密等名望仍在,不肯罢休,于是向灵帝进谗言,诬陷党人“欲图社稷”,意图谋反。年仅十四岁的汉灵帝被他们欺骗,因而大兴大狱,追查士人一党。   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此前曾得罪宦官的张俭四处*,在路途上,看见人家就前往投宿(“望门投止”),没有不愿意冒灭门之祸而不收留他的,张俭在众人的帮助下,得以逃到塞外。因为收留他而被追究灭门的,前后有数十家之多,郡县也因此残破。   是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党锢再起
  八年之后的熹平五年(176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解除禁锢,灵帝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收捕并处死曹鸾。接着,灵帝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党锢的范围扩大,波及更多的无辜者。
  结局
  中平元年(184年)春二月,黄巾之乱兴起,汉灵帝怕党人与黄巾一同作乱,遂于夏四月丁酉日大赦天下,免除了亲属关系与党人在小功以外者的禁锢。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灵帝死,九月董卓掌权,废少帝立献帝,派使者吊祭陈蕃、窦武等人。董卓掌权后,大肆淫乱后宫,施行*,弄得民怨沸腾,百姓怨声载道,各地诸侯纷纷讨伐,直到王允利用貂蝉和吕布以美人计和反间计才将其杀死。事隔整整22年,东汉朝廷才算正式为陈窦等人平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02:18

党锢之祸。

汉代前期外戚干政现象十分严重,至东汉时仍然如此。东汉桓帝时,由梁太后临朝摄政,实权落入其兄大将军梁冀之手。梁家一门7人封侯、3人做皇后、6人娶公主为妻,势力极为宠大,其本人气焰很是嚣张,被人称为“跋扈将军”。桓帝在长期与梁冀的相处中,对其行为极为不满,一直想方设法要除掉他。不久,梁冀的两个妹妹——皇太后和皇后相继去世,时机成熟了。
  公元159年,桓帝召见太监单超和左悺说:“大将军梁冀专横霸道,今招你等到来,与寡人除此祸患。”两人因过去曾受梁冀*,早已心存不满,听皇上一说欣然受命。接着桓帝迅速命太监具瑗等带领宫中卫士1000多人包围梁府,梁*自杀,梁氏其他宗亲也“无少长皆弃市”,至此,外戚干政告一段落。
桓帝粉碎了外戚集团之后,*行赏,单超封为新丰侯;徐璜封为武原侯;具瑗封为东武侯;左悺封为上蔡侯;唐衡封为汝阳侯。这便是东汉著名的五侯。唐人韩翃《寒食》诗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其中的“五侯”便是这五位大宦官。
但是,东汉政权从此之后落入了五侯之手。单超等人,独霸朝政,巧取豪夺,“搜括百姓,与盗贼无异。”,朝政混乱到了极点。当时,五侯之一的徐璜有个内侄叫徐宜,任下邳县令,他在向一女子求婚不成后,率人强抢并将其射杀。东海太守黄浮得知此事后,逮捕了徐宜,并处以死刑。徐璜为此向桓帝审诉,结果黄浮被罢官、处罚。可见当时五侯权利之大。
  桓、灵之后,灵帝继位,单超等五侯或死或老,权势不再,但国家大权掌握在了另一太监集团手中,这批太监有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等12人,其核心称为“十常侍”,他们担任中常侍,掌管文书,传达圣诏,拥有绝大的权势。皇帝只不过是傀儡而已。
公元169年大太监侯览依仗权势,残害百姓,强抢民女,侵占田宅。时任山阳督邮的张俭上书揭发。侯览得知后,唆使张俭一同乡,诬告张俭与同郡24人连结为党徒,欲图不轨。朝廷为此大捕党人,致使数百人死于狱中,张俭因逃往塞北才幸免一死。
  正是由于太监集团的长期黑暗统治,东汉政权最后大厦倾覆。灵帝崩,其子少帝即位。不久袁绍率军进入宫中,戮杀太监达2000余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02:19

东汉的历史,自孙皇后之后,完全可以这样总结:“外戚打宦官,宦官打外戚,外戚打宦官,宦官打外戚,外戚打宦官,宦官打外戚……”
最后何进这个外戚,打宦官的时候没打好,东汉就结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02:20

始于10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皇帝年幼,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收权,成功后宦官开始干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3 02:20

始于汉和帝时期。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