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症状怎么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5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20:02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复征的简称,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百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称为儿童多动症度, 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治疗:

  一,多陪孩子玩。多动症的孩子虽然看似贪玩,但实际上那不算是玩。因为多动症的孩子不会认真的去完成一件事,甚至连三分钟的热度都没有。所以家长首先就是要多陪孩子玩他喜欢玩的游戏,先把孩子对事物的专注力培养起来,多动症的情况也自然会得到改善。

  二,饮食调理。对于多动症的儿童来说,家长还要注重饮食调理才行。但是在调理之前,最好先带孩子做一次微量元素测试,检查出孩子是哪种微量元素失衡,然后对症去调理。但大部分多动症儿童的铅元素都处于超标的状态,而锌元素都比较缺失。所以家长要少给孩子吃粉丝类含铅量高的食物,多吃菠菜,猪血等可以补锌的食物。

  三,医学治疗。多动症是一种病,因此家长还要尽快带孩子采取医学治疗。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治疗多动症,比如说多动宁,这就是一种专门治疗多动症的中成药。还有地牡宁神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也可以用于治疗多动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20:02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多动症治疗:

  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

  2、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

  3、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

       4、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20:03

提问者采纳
多动症的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多动症的孩子从小就比较难带。有的母亲回忆,孩子在胎儿时期胎动就很历害,出生以后更显得活泼,不安宁,手脚乱动甚至在吃奶时候也不安静,喂养困难,老哭,难以入睡。睡着以后又易醒, 早晨醒的又特别早;有的则是睡的很死,难以唤醒。但醒来就立即要起床。学走路时也是慌张跌倒。老是翻弄可能得到的东西,不是拆坏玩具就是打翻碗盆。 大人一不留神他就已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停留在一个事物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声响等刺激所分散,而这种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觉的,不能控制的。这些孩子做游戏时不能全神贯注,常常半途而废;往往不经思考就行动,非常冲动。没有耐心,在做集体游戏时,常常会突然跑上前去进行破坏。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会突然大哭,又会在几分钟以后象没事人一样又说又笑。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多种多样。专家认为,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它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轻度脑损伤。可能造成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有内、外因两种。

内因包括遗传的作用——因为学者们发现患儿的亲属中患多动症的人要比其它家庭的人多。还有些孩子在出生时或母亲怀孕时出现过宫内感染、缺氧,出生时的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脑的损害。外因也很多: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学习困难、或学习压力过重等都可减弱脑的调节功能,促使多动症的发生和持续。还有剖腹产的孩子容易出现多动症,出生后营养过度也会导致多动症,其他还有铅中毒等原因。多动症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如何区别孩子是多动症还是只是好动?

〈1〉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多动症儿童无一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损症状。而好动的孩子做他所喜欢的事能专心致志地去做,并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他上课及做功课时表现不安宁,主要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

〈2〉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好动的孩子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多功症患儿的行动常呈冲动式、杂乱,有始无终。

〈3〉自制能力:好动的孩子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安分守己不再胡乱吵闹。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

专家提示:六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够诊断为多动症,当然0-6岁的阶段孩子有一些细节也可以提醒家长提早关注。多动症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影响学习成绩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对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因为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症状。即使是再大一点的孩子,要确诊为多动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医生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家长和老师的评价,而他们的评价也经常会存在分歧:一个多动症孩子也许在家里可以几个小时地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在拼写课堂却无法坐稳十分钟。另外,多动症还可细分为三种情况:极度活跃型、粗心大意型和两者的结合型。而有一些多动症的孩子可能从来都不会出现极度活跃的状况。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最好向医生咨询,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症状的细微之处来区别是多动症还是其他类型的精神紊乱等问题。

3、真正的脑紊乱

最新的扫描技术令医生可以更深地了解多动症的生理因素-大脑发育紊乱。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详细的大脑分析图发现多动症孩子在大脑特定领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相对较弱。最近的一项调查还发现多动症孩子的大脑要比其他孩子小了4%。其他研究还发现多动症在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方面存在困难,这两者对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看电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注意力的发展。最近西雅图儿童医院和地区医疗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多动症与早期看电视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显示如果1-3的孩子每天收看电视一小时,那么在他到了7岁时,对注意力的反面影响就会增加将近10%。

4、多动症的发生无性别之分

一些传统的说法认为男孩子更容易患上多动症,他们患此病的几率是女孩的7倍之多。但最近的调查显示这个比例实际上只有3比1 。专家认为,这并不是说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开始换上多动症,而是因为精神病学家发现多动症在不同性别的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特征存在细微的差别。例如,女孩的破坏性相对较小,更多的体现为爱幻想或爱聊天。她们的多动症更多地属于粗心大意型,而不是极度活跃型。

5、良好的药物治疗记录

治疗多动症的常用药包括甲强龙氢氯化物(*),以及右旋安非他命硫酸盐。至于这些药物在减轻多动症症状方面的具体疗效还无法确定,但研究者相信它们可以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减少冲动。

当然这些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包括缺少食欲、暂时性的身高增长缓慢、痉挛以及睡眠问题等。但专家还是认为好处要远远超过该药带来的副作用。在结合药物和治疗的孩子中,68%被认为恢复正常;只单纯服用药物的孩子中这个数值达到56%;而只进行治疗和医师护理的孩子,恢复率分别为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6、治疗是必要的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单纯的药物并不能完全根除孩子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是必要的。通过治疗帮助孩子解决不善于结交朋友的问题、缺乏自信心的问题,还可以加强孩子的组织能力。由于多动症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所以最好让多动症孩子和他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配合治疗。

7、多动症也许会伴随孩子一生

医生通常会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会随之消失,但事实上多动症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孩童时代。最近研究发现,多动症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有40-80%的人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症状,还有50%的人会持续发展到*时期。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也有不同的变化。20岁的人可能不会再坐立不安,但仍旧不能聚精会神坚持听完一堂课或完成一份冗长的案头工作。总的说来,外在表现出的极度活跃的情况好像消失了(或者演化为其他大众化的行为如锻炼身体或运动等),代替它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愈来愈严重的粗心大意。而内在的遗传现象还存在。一项最近的调查发现家有多动症孩子的父母出现类似情况的几率要比没有的高出24倍之多。
TIPS:如何帮助“好动”的孩子

1、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比如当孩子喜欢画画时,你应该给他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画。

2、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爸爸妈妈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参加适当运动,如平衡木、跳床等。

3、避免含铅食物。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不给孩子吃铅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给孩子用铝制器皿。

4、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减少压力。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他学会坚持。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不会弹琴就把他说成“笨小孩”,不给孩子压力,让他轻松成长。

5、不孩子面前吵架。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教给他冲动和吵闹不是解决问题得方法。
据儿科诊疗中心专家介绍说,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饮食疗法等。其中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等,是最为传统、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在治疗上它较为有效,能提高注意力。但是*的缺点是,它无法根治这种疾病,只能长期服用,副作用主要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儿科诊疗中心专家首推中药结合推拿为主的治疗,无副作用,见效快,稳定不易复发。
中药结合推拿治疗小儿多动症
从中医角度上分析,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即小儿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尚未成熟,功能还不完善,与*相比较,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脏腑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均未成熟,必然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即显示出生机旺盛、迅速生长发育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发现,本病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型;心脾气虚型;湿热内蕴痰火扰心型最为多见,治疗上强调调整阴阳平衡为原则,以滋肾为本,并将平肝、清心、健脾、安神益智、祛痰化瘀等贯穿其中,以此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法以中药结合推拿为主,配合教育及心理行为矫治综合治疗,在中药的运用上区别于以往的口服,改用了直肠滴入的方法,其优势表现在:

1、效果更显著,直肠滴入的药效是口服的两倍以上。
2、疗程更短,通常1~2周便可见效。
3、除去了儿童怕吃“苦”的烦恼。
4、避免西药的一些副作用,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5、结合中医推拿,与药物协同增进疗效。
6、联合心理治疗,让孩子更快适应周围环境及克服心理卫生问题。
7、治疗多动症的同时还能增进食欲,增强体质,改善睡眠等,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若患儿在学校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厌学、逃学、成绩下降;长大后也因基础知识的贫乏,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就业困难,而影响终生。儿科诊疗中心专家在治疗多动症上有着独到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希望通过治疗让每个多动症孩子健康成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20:03

1.心理治疗
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2.药物治疗
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1)中枢兴奋剂 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
哌甲酯,商品名*。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
中枢兴奋剂仅限于6岁以上患者使用。因有中枢兴奋作用,晚上不宜使用,药物副作用有食欲下降、失眠、头痛、烦躁和易怒等,尚不能确定是否影响生长发育。中枢兴奋剂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抽动症状,共病抽动障碍患者不建议使用。长期使用中枢兴奋剂时还必须考虑到物质滥用的问题。
(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代表药物托莫西汀,托莫西汀疗效与哌甲酯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已被列为ADHD的一线治疗药物。特点:每天给药1次,疗效可持续24小时;长期服用,无成瘾性;该药起效时间比中枢兴奋剂缓慢,一般要在开始用药1~2周后才能出现疗效,不适用于需要急性治疗的ADHD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需餐后服药。
3.行为管理和教育
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当ADHD患儿的父母和校方确定患儿的病情或行为已经影响患儿参加学习的能力时,则患儿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干预治疗。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20:04

  心理治疗方法
  1.放松训练
  用这一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 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放松训练可采用一般的放松法,或使用在有关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训练时间要集中,可以一连几天,从早上一直训练到晚上,其 间除了患儿吃饭、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按计划进行训练。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物质奖励。其余45分钟可安排患儿 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2.支持疗法
  这一疗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用来帮助患儿解脱受挫折以后的情绪抑郁和由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尊心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对患儿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给予奖励。
  对待多动症患儿,除了实施药物治疗和专门脑心理训练外,家长和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适当。一开始对患儿的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2)、做到生活规律化。家长、教师督促患儿遵守作息制度。在儿童吃饭、做作业时,家长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以培养患儿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3)、明确疾病性质。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以上即是小编为您总结的小儿多动症的康复疗法介绍,相信您已经有所了解。在科学进行心理辅导,训练疗法的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建立正常的家庭结构而且也要注意加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促进孩子正常行为的增进表现。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