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寒”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5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2 19:11
1、中医上面所说的咸寒,主要指的是中医的四气和五味。中医的气气包括药物的寒、热、温、凉,而中药的五味包括心、甘、酸、苦、咸,所以中医上面所说的咸寒主要指的是中药的属性。
2、咸寒指的是某一个中药既有咸的性质,又有寒性的性质,一般治疗温性的疾病。中药不同的气味和属性具有不同的作用,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药物之间相互配伍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懂视网
时间:2023-01-12 19:11
1、中医上面所说的咸寒,主要指的是中医的四气和五味。中医的气气包括药物的寒、热、温、凉,而中药的五味包括心、甘、酸、苦、咸,所以中医上面所说的咸寒主要指的是中药的属性。
2、咸寒指的是某一个中药既有咸的性质,又有寒性的性质,一般治疗温性的疾病。中药不同的气味和属性具有不同的作用,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药物之间相互配伍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03:25
1.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三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_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2.同本义。寒,冻也。——《说文》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乾为寒。——《易·说卦》。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左传·哀公十二年》。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03:25
中医的“寒”与“热”是和抗原与抗体有着一定的关系的。“寒”既是指人体的状态充斥着抗原或容易被抗原所侵入。“热”则是指人体的状态充斥着抗体或容易制造抗体。“过寒”是指人体过度被抗原所侵入;“过热”则是指人*造过度的抗体。属于寒性的食物药品服了能使人体更加充满抗原或降低抗体;属于热性的食物药品服了能使人体更加充满抗体或降低抗原。“寒”与“热”亦是指“阴”与“阳”
。
中医说的寒热并不一定指身体的实际温度,而体温表却只看人家冷暖,基于此,用它来判断寒热可得小心点儿。对体温表,中医当然要洋为中用,有了它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只有它又绝对不行,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辨证施治,
恶寒:恶寒机理有二,一是外寒相侵,卫阳被郁;一是自身阳虚,卫阳不固。先以外寒言之:寒流骤至,机体为御寒侵,毛窍因寒而收缩,卫气不能出表,内郁腠理,成为病人自觉恶寒而以手摸之则热,反映了恶寒与发热并见的外寒特征。其基本病理是:外感风寒→毛窍收缩→卫阳被郁→不能出表而恶寒,郁结于里而发热。若寒邪长驱而人,直中三阴,多呈经遂痉挛,产生疼痛、气喘、吐泻、尿闭。次以自身阳虚言之:其人平素畏寒怯冷,是卫外阳气不足。追本穷源,卫外阳气不足是因肾阳虚损使然。其基本病理是:少阴阳虚→卫阳虚损→固护无权→畏寒怯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03:25
你找中医看病时经常听到的外感风寒,
寒邪侵袭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何谓阳气?《黄帝内经》里解释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这种情况,人们常称之为“火力不足”,即祖国医学所说的“阳气虚”。
人身之阳气盛衰,往往标志着人体生理功能活跃的程度,但威胁人体阳气的莫过于寒邪。寒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体内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
,常见的情况有:
恶寒:即泊冷,这是由于寒邪外夹肌表后,体内阳气之一的卫气与外寒相搏,而见腠理闭寒,致使卫气受到遏制而不得宣泄,就产生恶寒,在恶寒的同时
,亦可见到发热的症状,这是卫气郁结的缘故。
脘腹冷痛:是这外来寒邪经体表侵袭后,直入肠胃所致,寒邪损伤了人体脾胃的阳气,故胃脘部疼痛,同时还可出现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甚至四肢厥冷等症状。
脉象异常:寒象邪袭人所致脉象异常,主要是脉紧、脉迟、脉沉,原因是寒邪侵入经脉后,影响了脉内的气血运行。寒邪留著人体后,还能见到人体肌肉、皮肤、筋脉拘挛之象。
疼痛:这是寒邪侵袭人体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如寒邪侵袭肝脏经脉,阻碍肝经气血运行,引起气血凝滞,则见*肿胀疼痛,即人们所说的“寒疵”其病;若寒邪客于四肢,则形成痹症,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即属此类。《黄帝内经》里在探讨疼痛病的机理时,曾明确指出:“血虚则痛”,但血虚形成的原因很多,重要的一点就是寒邪入侵血脉后,造成血流不畅,由于血流不畅。血液的供应发生障碍,故产生疼痛。
总之,临床表现具有寒冷、凝滞、收引、清澈等特点都为“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03:26
这属于中药四气的范围。
所谓的“四气”,就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这四种药性,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经过反复多次的实践观察,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以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归纳。例如: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大多属于热性或温性。因此,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与病情的寒热相对而言的。
药性的寒凉与温热,是绝对不同的两类药性。凉与寒,温与热,仅是区别药性程度上的差异。寒性较小的,即称凉性;热性较小的,即为温性。所以,在历代本草书籍中常有
微寒、大温的记载。所谓微寒,就相当于凉;大温,即相当于热。
寒和凉,温和热,虽然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因其属性是一致的,所以,在作用上则有它
一定的共同点:即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性药具有散寒、温里、助阳等作用,常适用于寒性病症。
除寒热温凉四性之外,还有一种平性药,由于这类药物寒凉或温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平和,不论寒症热症,皆可配用。所以,按药性来说虽有五气,但一般则常称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