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9:4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22:47

六祖惠能是禅宗“顿悟派”的创始者。据说佛教禅宗传到他时已经是第六代,故称六祖。六祖法名惠能,俗姓卢,初唐时人。父亲卢行滔曾佐官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于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八日出生,三岁丧父,长大后靠打柴卖钱养活母亲。二十四岁出家为僧,拜弘忍为师。初作杂役僧,在寺内劈柴造饭,后因与师兄神秀比赛作偈(即诗),他作的偈对禅宗教义理解深刻,论述透辟,因而得到五祖弘忍的信任,秘传袈裟给他。惠能得到袈裟后,夤夜逃往岭南(今广州)。据《坛经》记载,师兄神秀曾派人跟踪刺杀惠能,但没有成功。原因是惠能说服了刺客,且收为弟子,二人一同逃往岭南。到岭南后,隐名埋姓十六年。在高宗仪凤元年(676),一次在岭南法性寺旁听众僧辩论关于风吹幡动的禅理,有僧云是风动,有僧云是幡动。他插言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师听此话出语不凡,料想惠能定有来历,绝非寻常之辈。请进大殿问明情况,印宗便自动让位,请惠能主持法性寺。从此,惠能便以禅宗祖师身份活跃于佛门,与北方神秀相对立。因惠能主张“顿悟”,称“顿悟派”;神秀主张“渐悟”,故称“渐悟派”,两派的主张集中表现在二人比赛作偈时的偈中,现引录如下,并稍加解释:

神秀渐悟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抚拭,

休教惹尘埃。

惠能顿悟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树,译作道树或觉树,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坐在菩提树下彻底觉悟的。有学者解释,先天所具有的佛性为菩提,或者说断绝一切尘世烦恼的大智大觉为菩提。佛教把人的肉体看作是摆脱烦恼的最大障碍,如果身体变成彻底觉悟的道树,当然就无所谓烦恼了。六祖从佛性纯然是一种抽象的理念,不能用具体形象去表示,故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而渐悟派则认为,佛徒要到达真正觉悟,需要不断修行,经常注意克服是非杂念,即时时勤抚拭,像打扫灰尘一样,不要被世俗生活所沾染。惠能顿悟派则认为,人要具有佛性,不必慢慢修行,世间一切都是虚无的,谈不到抚拭不抚拭,心净自然成佛。“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觉即是佛”。意思说佛是人主观兴起的一种信念,只能到心中去找,不必到客观世界中去寻。自己心灵清净就成了佛。他强调的是主观修养,自我意识。念佛念经、坐禅、修功德之类,都是蠢人的举动。有觉悟的人自净其心,不干那些傻事。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心但无不净,西方距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不到;但行直心,到如弹指。”惠能把过去佛教那一套繁琐的戒律统统否定了,剩下的只有他的心——主观精神。这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很适合统治者和广大文人士大夫的口味,所以很快就流传开来。惠能开创的禅宗顿悟派学说,对唐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佛教加以改造后形成的新的佛教体系,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