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是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0:3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30
清末开始,以山东、河北为主体持续和大规模向东北三省移民,在历史这被称作“闯关东”。近日,有网友提问:为什么叫闯关东而不叫闯东北?关东又是指的哪些地区?
1、“关东”战国时就已出现
作为一个地域性的专用词,“关东”早就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只不过古时的关东并非现在的关东。战国时期,远离传统中原地区,偏居一隅的秦国日渐强大,并且不断与东方六国发生战争。

函谷关之东广大地区被称为“关东”
秦国兵出渭河平原,进入中原地区时,必须要经过一道关口——函谷关。久而久之,战国七雄把函谷关视为地理、军事、*的分界。函谷关之西的秦国被称为“关西”,与之相对的函谷关之东广大地区被称为“关东”。
2、“关东”明朝时被重新定义
明朝自成祖朱棣起,向有''天子守国门''的传统。其来历最初是为防范蒙元势力,后期则主要防御女真铁骑、满族八旗兵。既然北京是“国门”,那么“门楼”在哪里?

山海关之东地区被称为“关东”
于是,就不能不提到山海关。山海关是明长城东起第一关,更重要的是:它距北京仅280余公里,是挡在北京身前的一道屏障,失去山海关意味着不出5天,八旗军就能兵临北京城下。正因为山海关军事、*意义极其重大,才有了“天下第一关”之称。
因此,“关东”明朝时被重新定义:山海关把满族八旗兵和北京城分隔开来,处于山海关之东的白山黑水被称为“关东”,因此清末这次大移民被叫做“闯关东”。那么,为什么不叫“闯东北”呢?

山海关军事、*意义极其重大
3、“东北”出现时闯关东潮已过
“关东”在山海关建立前统称“辽东”,这一称呼最早可上溯至周朝。用“东北”或“东北三省”专指辽宁、吉林、黑龙江则是在*,也就是说在闯关东的年代里,“东北”一词还没有发明,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闯东北”的说法。

关东主要指现在的东北三省
关东地区在普通民众眼里,主要指现在的东北三省。但因为满清与蒙古的特殊关系,至少在*初年,关东还包括有蒙古西北的大部分地区。随着日本侵入,辽宁、吉林、黑龙江相继沦陷,人们才开始用东北来特指这三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31
东汉时期,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部分地区。
秦汉时期,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大散关作为区分东、中、西三大地域的界标,
分别称函谷关以东谓关东、函谷关与大散关之间谓关中、大散关以西谓关西。关东与关中本为一体。
正确使用方位词语,才可以让语言所指的具体事项,更加的精准而规范化。
正确使用词语方法:
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同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同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细微差异。
(一)从词语的感*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彩。
根据感*彩的不同可将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1.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的词语。如:鼓励、成果、抵御、聪明、节俭、呵护。
2.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的词语。如:煽动、后果、抗拒、狡猾、吝啬、庇护。
3.中义词:不表示褒贬的词语。如:鼓动、结果、抵抗。
(二)从词语的语体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词语除感*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31
秦、汉、三国时期的关东
三国演义书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
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秦、汉时期:函谷关以东。
关东出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多出宰相,典出《晋书·姚兴载记》。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大散关作为区分东、中、西三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中、关西。以上等等表明秦汉关东由来。
历史演变
历史是最可靠的见证。不妨从历史的源头说起[1]。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当推《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冀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辽西东之分,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除《禹贡》,还有《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及《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书,都做了相类似的记载。其实,所谓“九州”、“十二州”之设,不过是春秋战国之际或稍晚时文化人把远古时代的理想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地理概念。因为尧舜禹三代还不具备形成国家的条件,自然也就不会有“州”的行政区划与设置。尽管如此,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此四州之设,并不包括今吉林与黑龙江两省之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32
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近现代的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今泛称“东北”,明朝俗称“关东”。

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主要是指虎牢关以东。近现代的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今泛称“东北”,明朝俗称“关东”,清朝称之为满洲东三省。

唐统治时期,特别是灭亡高句丽以后,在已有的建制基础上,对今东北三省包括吉黑两省西部的内蒙部分地区,全面进行*建制。后虽归并于渤海国治下,却仍然是唐代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辽金两代已把相当现今东北地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故其军政机构皆以〃东北〃名之。

明代以后,关东地区又有了一个新名称,这就是人人皆知的“关东”。此称之义,是指耸立于河北与辽宁交界处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以东的地方,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泛称东北。又以山海关为限隔,则有关里(内)、关外之别称。东北这一区域概念的形成,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与长城特别是与山海关的修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所形成的“关东”的地域概念,主要是指辽东地区。而到了清代,关东的区名已经扩大,就是说,已远远超出关东即盛京的范畴,把吉林、黑龙江也涵盖其内。
历代对关东行政区划不一,名称种种,而形成一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33
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近现代的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今泛称“东北”,明朝俗称“关东”。

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主要是指虎牢关以东。近现代的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今泛称“东北”,明朝俗称“关东”,清朝称之为满洲东三省。

唐统治时期,特别是灭亡高句丽以后,在已有的建制基础上,对今东北三省包括吉黑两省西部的内蒙部分地区,全面进行*建制。后虽归并于渤海国治下,却仍然是唐代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辽金两代已把相当现今东北地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故其军政机构皆以〃东北〃名之。

明代以后,关东地区又有了一个新名称,这就是人人皆知的“关东”。此称之义,是指耸立于河北与辽宁交界处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以东的地方,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泛称东北。又以山海关为限隔,则有关里(内)、关外之别称。东北这一区域概念的形成,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与长城特别是与山海关的修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所形成的“关东”的地域概念,主要是指辽东地区。而到了清代,关东的区名已经扩大,就是说,已远远超出关东即盛京的范畴,把吉林、黑龙江也涵盖其内。
历代对关东行政区划不一,名称种种,而形成一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