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5:2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23:36
grape diseases
李知行
全世界已报道葡萄病害100多种,中国约有60种。其中重要的有葡萄黑痘病、白腐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较重要的还有褐斑病、蔓枯病、白粉病、锈病、病毒病及线虫病等。
褐斑病
中国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发生普遍、为害较重,多雨年份发病尤其严重。叶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暗褐色,有时有轮纹,病部生黑褐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发生时病斑密布,病叶脱落,严重削弱树势。病原物为葡萄褐柱丝霉,半知菌,丝孢目。管理粗放,有机肥不足,长势弱的葡萄园病重,发病高峰在秋季。病害控制应在秋后彻底清园,烧毁落叶,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及时喷施波尔多液、敌菌丹、甲基硫菌磷等杀菌剂。
蔓枯病
又称蔓割病。分布于中国的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多发生于老蔓基部接近地表处,病部纵裂,周围癌肿,木质部变紫褐色,病蔓生长势弱,叶小,重病枝蔓常春季出新梢后枯死。病原物为葡萄生小隐孢壳,属子囊菌,座囊菌目。中国未发现。无性态为葡萄生拟茎点霉(Fusicoccum viticolum Red.),属半知菌,球壳孢目。在中国还为害山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枝蔓皮层中越冬,翌年葡萄萌芽后,遇潮湿天气,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风雨传播,主要伤口侵入,潜育期较长,再次侵染少。病害控制,应剪除病、死枝蔓,集中烧毁;萌芽前喷石硫合剂与五氯酚钠混合液,生长期喷灭菌丹、克菌丹等杀菌剂。
白粉病
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其他主产区个别年份发生较多。葡萄地上部绿色组织均可被害,病部表面生白粉层,尤以病叶病梢上明显,严重时叶卷缩枯萎脱落,果穗发病重的,果粒表面布满白粉,幼果尤重,有些品种果粒后期开裂。病原物为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Schw.)Burr.],属子囊菌,白粉菌目。发现于新疆,多以无性态为害。病菌菌丝体在芽鳞上越冬,翌春就近侵染新梢和叶片,少雨干旱有利病害发生和流行。病害控制可喷施粉锈宁、硫磺粉、灭病威或其他含硫杀菌剂,一般发芽前后、开花至幼果期用药。
锈病
局部地区发生,以中国的台湾、广东、云南、江苏发生较普遍,影响下一茬葡萄生产。病叶上出现鲜*粉状疱斑(病菌为夏孢子堆和夏孢子),严重时疱斑布满病叶,导致早落,削弱树势。病原物为葡萄层锈菌(Phakopsora ampelopsidis Diet.et Syd.),属担子菌,锈菌目。品种间抗病性明显不同,温带种植的葡萄种群如美洲葡萄(Vitis lalrusca)、欧亚种葡萄(Vvinibera)、夏葡萄(V.aestivalis)等较感病,热带的葡萄如V.coreacea,V.simpsoni,V.tiliaebolia接近免疫。*一般在秋季发生,台湾在6月至翌年1月发生,以7月中至11月中发病最严重。喷施粉锈宁、灭病威等可控制病害,波尔多液、代森类杀菌剂效果亦好。
病毒病
扇叶病发生普遍,症状有三种类型:病叶变形,基部缺刻角度扩大呈扇状,不对称以及镶边和黄化。病原物为葡萄扇叶病毒(Grape fan leaf virus,GFLV),传毒介体为剑线虫(Xiphinema index)。卷叶病发生普遍,症状多在生长后期出现,叶片变红或浅绿色,反卷。病原物是葡萄卷叶病毒(Grape leaf-roll-ing virus,GLRV),有4种血清型,粒子直径不同,传毒介体为粉蚧(Planococcus sp.)。黄化矮缩病分布于中国台湾,其他国家尚无报道。病株矮化、黄化、不结果或严重减产,病原物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ea wilt virus,TSWV)。传毒介体为蓟马。茎痘病分布中国辽宁,根颈木质部出现陷点或条沟。多发生于带砧木的葡萄植株。栓皮病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病株新梢肿大,根颈部皮层松软膨大,植株匍伏地面不能向上生长,后二种病毒病的病原物不详,前者可用沙地葡萄圣乔治作指示植物检测,后者可用指示植物LN-33检测。上述5种病毒均可通过无性繁殖传播。选用无病毒母株育苗或对带毒苗进行脱毒处理,是新发展地区有效的控制措施。
Penicilliumspp.青霉病Mucorspp.毛霉病Rhizopusspp.根腐病roseumTrichothecium红粉病Guignardiabaccae房枯病Sclerotinia*eliana灰霉病果Agwbacteriumtumefaciens冠瘿病ArmiUarieUameliea根朽病Helieobasidiummo-mpa紫纹羽病Resellintanecatrix白纹羽病Atheliarolfsii白绢病cucumerisThanatephorus立枯病茎基或根Fusariumavenaceum枝蔓褐心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病枝干Eriophyesvitis毛毡病Acrospermumviticola轮斑病javanicaPhaeosaccardinula煤病Monochaetiauniseta叶枯病Marssoninaviticola叶斑病Phaeoramulariadissi-liens霉斑病叶或主要为害叶GuignardiabidwelUi黑腐病'叶、蔓、枝、果病原物病害名称为害部位
葡萄的其他常见病害
线虫病
主要有二种:根结线虫病和斑痕线虫病,均引起地上部生长衰弱,叶色浅黄,产量降低,前者在小根及须根上形成许多根疣,内有线虫,后者根上有褐色斑痕,使根系枯死。根结线虫病病原物为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斑痕线虫病病原物为斑痕根线虫。均属垫刃目(见花生根结线虫病)。病害控制,主要用杀线剂二氯丙烷或溴甲烷等处理土壤。
葡萄贮藏病害
有10多种,最主要的是灰霉病(&lerotinia buckeliana(de Bary)Fuckel),青霉病(Penicillium spp.)、根霉病(Rhizopecs spp.)等弱寄生菌引起烂果,特别是灰霉病,影响最大(见草莓病害)。各种机械伤口是病菌侵染的前提,不适宜的贮藏温度和湿度是采后果腐的诱因。病害控制:可用仲丁胺熏蒸、结合低温通风贮藏,或以特克多、多菌灵浸渍处理。
葡萄的其他常见病害见上表。
葡萄黑痘病
grape Elsinoe anthracnose
李知行
由痂囊腔菌为害葡萄的花穗、果穗、叶片、新梢与卷须等绿色幼嫩部分引起斑点的真菌病害。中国最早记载于1899年。
分布和为害
发生普遍,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山西等主要葡萄产区都有分布,特别是多雨潮湿地区,如江淮流域和南方发生最为严重。北方及西北多雨年份,感病品种,发病也重。葡萄受害降低产量与品质,削弱植株生长发育。
幼叶感病,病斑小,圆形,*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多个病斑愈合,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有时沿叶脉发生,使叶片变形或枯死,尤以新梢顶端叶片变形最明显。新梢易感病,病斑圆形或多角形、紫褐色,四周形成愈伤组织,病斑开裂,遇大风病梢易折断。叶柄、穗轴、果梗上症状和新梢相似。花穗、果穗直至上色前均感病,如穗轴病斑环缢病轴以下的果粒枯死。果粒上病斑圆形,边缘黑褐色至黑色,中心初紫色后变灰白色,光滑稍凹陷。后期可引起裂果。各发病部位均产生黑色小粒,为病菌分生孢子盘。
病因
病原物为葡萄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de Bary)Shear],子囊菌,多腔菌目,无性态为葡萄痂圆孢,属半知菌,黑盘孢目。分生孢子盘黑色,产孢细胞圆筒形,短小密集。分生孢子顶生、卵形、透明、单孢,具胶粘的细胞壁和1—2个反光的油球。秋天,分生孢子盘停止形成,新梢病斑边缘形成菌丝块,为病菌越冬主要结构。春天,菌丝块萌发形成分生孢子梗和产孢细胞,顶生分生孢子。子囊着生于子座内梨形子囊腔内,内含8个褐色至暗褐色3隔的子囊孢子,不常见。
欧亚种葡萄感病,欧美杂交种和美洲种葡萄抗病。早玫瑰香、无核白、龙眼、火红无核、红宝石无核、无核紫、意大利、葡萄园皇后、保尔加尔等严重感病;玫瑰香、小红玫瑰、新玫瑰、佳里酿、上等玫瑰香、法兰西兰、吉姆沙等中等感病;纽约玫瑰香、红瑞宝、黑奥林、龙宝、巨峰、先锋和红富士等抗病。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及流行。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春天新梢上越冬菌丝块在2℃以上、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潮湿,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到葡萄的绿色幼嫩组织。2~32℃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侵染。2℃时潜育期为13天,32℃为4天,发病适温为24~26℃。葡萄园地面越冬的病果形成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
病害控制
在中国南方和江淮流域多雨地区,植株生长初期,组织幼嫩,经常潮湿阴雨时,不宜栽植感病品种,适当选择纽约玫瑰香等抗病早熟丰产和易于栽培的优良品种;病重地区于休眠期喷二硝基磷甲酚钠盐、二硝基酚或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等铲除剂以及退菌特、百菌清或多菌灵等,减少越冬菌量和初次侵染源;生长期喷波尔多液,配制波尔多液时注意勿用过量石灰以免发生焦叶药害,开花前、谢花后是重点喷药时期;葡萄采收和修剪后彻底清园,减少越冬菌量;新建果园用的苗木或插条应严格检验,淘汰病苗,并用五氯酚钠与石硫合剂混合液进行苗木消毒处理。
葡萄霜霉病
grape downy mildew
李知行
由葡萄轴霜霉为害葡萄叶片、幼果穗和嫩梢的真菌病害。美国于1834年在野葡萄中发现,1848年首次描述病原菌。中同1899年最早记载。
分布和为害
除高温干旱地区外,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在中国,除新疆外的各葡萄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尤以江淮流域发生严重。引起病叶早落或大面积枯斑,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来年产量;枝条生长不充实,易受冻害,越冬芽枯死;减少葡萄果粒糖分的累积等。
病菌侵染幼嫩叶片,最初出现浅*的病斑,油浸状,对光呈半透明状,边缘不明显,有些病斑受叶脉*呈多角状。叶背面相应部分出现白色霜霉层(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斑变黄褐色,引起焦叶及早落。果粒受害表面有白色霜霉层,生长受抑制,呈暗色僵果,丧失经济价值。嫩梢感病变曲肥大,表面有白霉,影响生长,卷须叶柄受害,呈水浸状,后变黄绿至褐色。
病因
病原物为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tis)Berl.et de Toni],属卵菌,霜霉目。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以球形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吸收养料。孢囊梗从叶背气孔伸出,丛生、无色、单轴分枝,分枝处近直角;孢子囊卵圆形、无色,萌芽时产生多数双鞭毛游动孢子。后期叶片组织内产生圆形、褐色、厚壁的卵孢子。萌芽时产生梨形芽孢囊,作用同孢子囊。葡萄含钙量与抗病性有关;细胞液中钙/钾比例大则抗病,如老叶较抗病,幼叶易感病;感病品种叶片气孔密而大,抗病品种叶片气孔稀小,且气孔周围有白色堆积物质,气孔的密度和结构与葡萄抗霜霉病相关,中国原产的葡萄属植物中未发现对葡萄霜霉病免疫的种,只存在抗病种和感病种。其中比较抗病的有:岚-5、镇3、留-8、留-9、商-23、白-35-1等。野生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严重感病。
凡增加土壤、空中和寄主表面湿度的因子和白天无直射阳光以及阴暗的环境,如降雨、大雾、阴天等均有利病菌侵染,其中,降雨是引起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气候暖温地区,菌丝体可在芽或未脱落的叶片内过冬。卵孢子在潮湿的土表存活最好,温度达11℃时卵孢子在水中萌发,借飞溅的雨滴传播游动孢子。孢囊梗和孢子囊只通过发病组织的气孔才能形成,同时需要95%~100%的相对湿度和至少4小时的黑暗条件。游动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8~22℃。孢子囊不能长期存活,只能在生长季传播病害。孢子囊萌发最适温度为22~25℃,随风飘落到叶面,遇游离水萌发释放游动孢子。侵染多在清晨发生。从侵染到显症约4天。叶片的老嫩、品种、温湿度影响潜育期的长短。
病害控制
以药剂防治为主。有效药剂有瑞毒霉—锰锌,喷布或灌根,但长期重复使用,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宜和其他保护剂如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葡萄炭疽病
grape anthracnose
陈子文
围小丛壳引起接近成熟期葡萄果实腐烂的真菌病害。又称晚腐病。
分布和为害
中国各葡萄栽培地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各省、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新疆虽有报道但很少发生。
病菌侵染枝蔓、嫩梢、卷须、叶片及果穗等绿色部位,以果粒受害严重,其它部位受侵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果粒在幼果期即可受侵染,待着色后或接近成熟期才出现症状,初期果面出现褐色小斑,渐扩大,边缘呈水浸状,病斑圆形,凹陷,凹陷处果皮易开裂,上有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病菌分生孢子盘)。潮湿条件下,大量分生孢子聚成鲑红色粘质粒。有些品种如玫瑰香,在绿色果皮上先出现暗褐色放射状菌索,后扩大转变成褐色、圆形凹陷斑,继而出现病征。果面上只有一个病斑时不能引起全果腐烂,果粒上有多个病斑时病果全果腐烂。病果脱落或失水干缩成黑色僵果留在果穗上。果梗或穗轴染病出现暗褐色长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下部果粒干缩脱落。多雨年份,感病品种无完整果穗,损失严重。
病因
病原物是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Spauld et Schrenk],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半知菌,黑盘孢目(见仁果炭疽病)。
品种与发病关系明显,一般薄皮品种发病较重,早熟品种避病,晚熟品种发病严重,吉姆沙、季米亚特、无核白、牛奶、鸡心、亚历山大、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黑罕、玫瑰香、龙眼和巨峰等品种均感病,赛必尔2007、赛必尔2003及刺葡萄等抗病。果园排水不良,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有利发病。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叶、蔓、卷须等绿色组织受侵染后当年不表现症状,8月至9月份抽生的不成熟副梢可严重受侵染,秋季修剪时副梢多被剪除,少数留下后入冬埋入土中过冬,遗留地面的病残梢、卷须、落叶以及缠绕支架铅丝上的卷须,翌年春末及夏季遇雨或较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花虫等传播,成为当年初侵染源。在一年生枝蔓上潜伏的越冬病菌,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完成初次侵染后,随蔓的生长及加粗而随皮层脱落,新的越冬部位在当年新蔓上形成,病菌在枝蔓上交替出现新旧越冬场所,二年生及多年生蔓的皮层脱落后不再带菌。
果粒坐果后受侵染至成熟期或着色后表现症状,潜育期长达40多天,一般20天左右,果实近成熟期或着色后再受侵染,潜育期只有2~4天。果粒中含酸量高含糖量低,病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反之则有利病菌生长,因此,果实近成熟期才进入发病高峰。
病害控制
严格剪除秋梢等不成熟枝蔓及弱蔓,彻底清除落地残体;生长季节加强管理,及时摘心、绑蔓、抹副梢,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清沟排渍和清除杂草。重病葡萄园落花后开始喷药保护,可用波尔多液、退菌特、百菌清、米鲜胺、多菌灵加退菌特等药剂。套袋保护可减少喷药次数。采前7—10天去袋曝光可促使着色。根据检测病菌孢子出现决定第一次喷药适期。华北地区6月中旬、下旬如日降水量达15~30毫米,田间可出现病菌孢子,以后陆续降雨,孢子继续形成直至7月中旬,当田间第一次检测到病菌孢子时,开始喷第一次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23:37
葡萄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等。如需更多关于葡萄病害防治的信息推荐咨询天天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