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5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05:53
有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认为冬天寒冷而人体耗热量多故应该多食有营养的食品补充热量。因此有冬至日有食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吃馄饨寓意破阴释阳,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接宇宙混沌状态,更意味亲自开辟世界;而吃饺子又俗称“安耳朵”(挤饺形似耳朵),民间习俗认为冬至日不食饺子会冻掉耳朵,也不利农事收获;另一说食饺子防为纪念药王张仲景。
而饺子、馄饨和包子等更会是家庭成员团聚围桌而食,称为“蒸冬”。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四川、山东枣庄流行冬至当日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是昔时各家庭团聚庆贺的节日,不仅家庭成员间相互饮“节酒”和食佳节美食庆祝,更会走访亲友居所庆贺送礼和祭奠祖先与神明,其中河北《柏乡县志》就有提及:“是日士民祭始祖墓”。而民众也会准备一套新衣服以求在冬至体面应节,哪怕是节衣缩食储钱甚至问亲友借贷也得购买新衣服。
而冬至亦有时值一阳初至“扶阳”的信仰意义及相应习俗,取阳气于冬至既小又弱故需扶助使其健旺,例如“拥炉会饮”、食圆形食品等,虽则扶阳观念的习俗在20世纪开始式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07:11
冬至因为饺子的形状跟耳朵很像,所以予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冬至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对待二十四节气除了耕种土地,收获粮食,其中也包括了吃食讲究,那么冬至的传统饮食文化又包含了哪些呢?
在我们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至却与南方有很大不同,他们在冬至这一天会喝羊肉汤,吃饺子来防寒抗冻,给自己的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而饺子,近些年可谓是跨北至南,全国各地似乎都学会了在冬至吃上这么一口。
饺子最开始不叫饺子而被称作“娇耳”,因为其形状似人们的耳朵而由此得名,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
就像北京之前不叫北京而叫北平一样。饺子名字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成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说一千道一万,冬至日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我们除了在了解之余更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牢记在心,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的饮食,都应该保留,就像许多北方网友说的那样,南北通透,饮食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