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6: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0:39
据考证,值夏这一古朴的地名在全国为罕有,究其名字由来,与南宋名臣胡铨有段渊源。 值夏一名在宋高宗以前叫芗城。此名一说因古街道似“乡”字形,弯弯曲曲,加上四周物产丰茂,故名“芗城”,然古代“乡”字应繁写为“乡”,显然这一说法属以讹传讹。笔者认为这一带是河水冲积的小平原,地肥人勤,五谷年年丰登,瓜果季季飘香,这里又是周围较大的集市,故曰“芗城”。芗城下段叫孟家巷,先前此巷有孟姓居民好几百户,只因其族人在朝廷为官,犯上了欺君重罪,满门抄斩后还要灭门九族。为逃杀戮,一夜之间,孟姓人作鸟兽散,逃往赣州方向者居多。孟家人虽全走了,但孟家巷称呼一直沿袭下来。就在孟家人迁走的同时,胡铨殿试中魁。地方上出了个文武双全,前途辉煌,颇得皇上器重的名人,省、府、县各级*竭尽巴结奉承之能事,纷纷出钱为胡铨家乡办事,附近乡人也集资相助,在胡铨家乡道院村建了“道院祠”,在孟家巷尾建有“四朝忠节亭”。此亭长一丈余,宽约9尺,东西向,高二层,一层为进出街圩的拱门,上层飞檐翘角,轻巧俊逸,恢宏典雅,古色古香,此亭为进出街道的必经之路。据说芗城人有戒律,从该亭进出只能徒步,文官也得下轿,武官必须下马,只有胡铨可例外,可胡铨从不违律。但乡规也有特许,即结婚的大吉之日,新郎新娘可以骑马或坐轿进出。
芗城因泷江水道依势而建的街道呈“3”字型,一里多长。胡铨和乡人觉得,“跳蚤圩”极不方便做买卖,难成市场气候,遂决定筹建规模稍大的圩场,并计划举行开圩庆典。开圩庆典是件大事,理应选择吉日良辰。乡人们商议,芗城兴旺仰仗胡铨,皇上曾为胡铨题书过“中兴第一,可与日月争光”,这是家乡的荣耀。开圩之日何不定在夏至日辰时三刻,意思是此日太阳经过黄道上最北点(即夏至点),这天为全年白昼最长,隐含来日方长;辰时三刻太阳刚好东升初照,阳光从东往西直照射至街道,并穿过“四朝忠节亭”前后门。值此夏至,吉日良辰,在热闹喜庆气氛中,四面来客,八方商贾云集圩场,开了个好头。那日又正好五月二十六(逢双日)。此后每逢农历的双日为圩日。大家都津津乐道,开圩之日值此夏日,“值夏”一名便叫开了。用时节作地名,既文雅又上口,有吉利之意又有纪念之义,值夏称呼沿用至今。
话说胡铨几起几落后,终被宋孝宗重用。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胡铨69岁时,从敷文阁直学士之职告老返乡。胡铨向孝宗辞行时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念念不忘故乡情。孝宗便特赐通天犀带,钦点官船送胡铨返乡。官船自临安(杭州)运河经长江,入鄱阳湖,逆赣江而上。奇怪!官船旁一大木头紧挨而进,随从用桨驱之,转眼又复傍之,屡驱屡至,胡铨止之曰:“且随之。”官船至吉州十公里处从左沿泷江上行,木头仍在,随从又推之再三,还是不去,胡铨曰:“大木不去也罢,跟我回乡做神去。” 胡铨上岸后回道院村,命家人把木头捞上来当神“供”起来,并在孟家巷尾,万寿宫左建了一座庙,名曰:“大庙”,把神木置于庙堂高处敬之。胡铨思忖,此时值夏一名虽然取代芗城,但芗城为值夏的前身,应纪念之,仍亲书“芗城”二字,制成大匾牌额挂在大庙正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