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过年还是初一是过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20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08:17

除夕和春节哪个重要 除夕和大年初一哪个算过年

春节是农历的1月1日,除夕是农历的12月30,过年是从除夕一直到农历的1月15号元宵节。

还有种说法是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直到出正月,也就是说要从前一年农历12月8号,一直过到来年一月三十,才叫过年。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过“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为什么除夕不是法定节假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1949年12月23日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明确规定春节期间的法定节假日为“夏历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除夕不属于法假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第一次修订,明确“春节,放假三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仍不属于法定假日。

但是,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第二次修订,首次将除夕纳入春节法定假日,即:春节,放假三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所以,从2008年起,除夕属于法定假日。

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明确: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与初一、初二、初三)。至此,除夕作为法定节假日仅实行了六年,自2014年起,除夕不再属于法定假日。

为啥为什么除夕不是法定节假日?原因如下:

1、立法者想隐性给所有人增加一天的假期,因为一般情况下,很多单位除夕都放假了,即便是没规定除夕是法定假期一样。

2、立法者认为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希望国人能站好最后一班岗,所以一般也认为最后一天并不是假期,而春节才算。

除夕夜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 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 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 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 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 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 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 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 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 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 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 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 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 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 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结语:除夕不算法定节假日,这是除夕受委屈了,虽然专家说春节重要,但是我们依然是要坚定不移的过除夕的。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9 07:29

除夕和春节哪个重要 除夕和大年初一哪个算过年

春节是农历的1月1日,除夕是农历的12月30,过年是从除夕一直到农历的1月15号元宵节。

还有种说法是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直到出正月,也就是说要从前一年农历12月8号,一直过到来年一月三十,才叫过年。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过“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为什么除夕不是法定节假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1949年12月23日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明确规定春节期间的法定节假日为“夏历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除夕不属于法假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第一次修订,明确“春节,放假三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仍不属于法定假日。

但是,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第二次修订,首次将除夕纳入春节法定假日,即:春节,放假三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所以,从2008年起,除夕属于法定假日。

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明确: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与初一、初二、初三)。至此,除夕作为法定节假日仅实行了六年,自2014年起,除夕不再属于法定假日。

为啥为什么除夕不是法定节假日?原因如下:

1、立法者想隐性给所有人增加一天的假期,因为一般情况下,很多单位除夕都放假了,即便是没规定除夕是法定假期一样。

2、立法者认为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希望国人能站好最后一班岗,所以一般也认为最后一天并不是假期,而春节才算。

除夕夜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 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 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 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 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 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 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 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 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 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 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 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 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 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 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结语:除夕不算法定节假日,这是除夕受委屈了,虽然专家说春节重要,但是我们依然是要坚定不移的过除夕的。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9 09:09

过年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 除夕指的是什么

过年包括除夕夜包括大年初一。

除夕指的是什么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节”,“除”者,“岁”之逝也;夕者,夜晚之意。腊月如是大尽,则是三十天,民间习惯称除夕为“年三十”;若是小尽,则只有二十九天,腊月二十九日便是除夕,因此民间俗语说:“有三十(日)要过年,没有三十旧)也要过年”。除夕的民俗活动,都是为第二天过大年而做的最后准备事项。实际上过年的各项繁杂事情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旧有民谣:“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抠遐退(清扫房屋);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这是流传于山西晋东南一带的民谣。而流传于晋中一带是的:“二十三,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糊窗子;二十五,核桃枣儿往回数;二十六,割回几斤猪头肉;二十七,关起门门洗了足;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子;三十日,包扁食。”

农历正月初一,就是大年初一,古称“三元日”。这个日子既是年月日三个时间标志的开端,也是年节最隆重、最具标志和意义的日子,各种礼仪和活动内容也最丰富、最具特色。

大年初一的习俗

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既是三元之日,人们以早为贵,于是有早起占先的习俗。要早放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拜年等等,俗谚谓之“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意思就是大年初一必须早起,初二则可以睡到太阳出来。旧时《五更歌谣》说:“起五更,拍炕头,银子钱,往家流。起五更,拍炕帮,银子钱,往家装。起五更,摸炕沿,有的是,银子钱。起五更,摸水瓮,喝凉水,不生病。起五更,摸摸锅,吃饱饭,子孙多。”按照农历时刻算,子时一过,就是新年了。大约到五更天全家便悄悄起床,穿新衣,梳洗打扮,煮饺子,拉开了千家万户普天同庆过新年的帷幕。

祭全神

五更天起床后,第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祭全神。所谓全神,是指家中所奉祀的各种神抵。这是年节中最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也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最重要的祭祀仪式,因此极受重视,几乎要把年节中准备的所有最好的佳肴和祭祀用品都拿出来奉献给以天地为主的神抵和祖宗。静悄悄穿戴上新衣、新鞋、新帽的家庭成员,在一盏盏灯火闪烁中虽然个个喜上眉梢,却不能大声说笑和打闹,只能按照除夕之夜家长再三嘱咐的话,轻手轻脚完成分给自己的活儿或安静地坐在一旁观看。洗手净面后的家庭主妇,或自己或指挥家人给各个神抵上香、添灯油,端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供品(瓜果、糕点、酒菜、面食等)摆放在神案上。其中摆放最丰盛的是天地十方神,这个神位一般在院内坐北朝南的正中位置,神位前有条案,俗称“天地案”,其次是财神、关帝、观音、仓神、灶君和土地等。

拜年

古时拜年又叫“走春”、“贺岁”,是五更起床举行祭全神活动后,大年初一的又一项重要礼仪和民俗活动。所谓拜年,是辞旧迎新的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仪式。

古时“拜年”一词的含义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蒙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我国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拜年活动一般从家里开始,首先是祭拜祖灵。祭完全神后,当家庭主妇将供品放在祖灵案上,家长便要带领全家男女老少给祖宗磕头跪拜,边拜边说:“爷爷奶奶,儿孙们给您磕头拜年啦。好吃好喝,保佑一家人平安康乐”等等。

然后就是小辈人给长辈人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和瓜果食品分给晚辈们。与此同时,家庭主妇开始煮饺子。煮饺子很有讲究,不能破,数量必须全家人吃足后有几碗剩余。破为不吉利,剩是留给在外晚归和节后来拜年的出嫁女儿吃的,表示父母惦念他们,没有忘记他们也是家庭一员。饺子捞出后,第一碗要敬给各位神抵和祖先,之后就将饺子放在祖案上,等待晚归之人和出嫁的女儿来拜年时吃。

大年初一的禁忌

忌女客串门

按照古俗,虽然男人在这一天拜年可以走遍全村的家家户户,但女人却不能随便串门,拜年只能在近亲范围内,相互之间也大多在街上相聚交谈,嫁出去的女儿这一天回娘家也被认为不吉利。这种陋俗是旧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遗存,现在已被打破。

忌讳说不吉利的话

所谓不吉利话,即带有“死”、“病”、“完”、“坏”、“杀”等凶险灾难意思的话。古俗认为这一天各位神灵都与民间同乐,听到这种话会让神灵不高兴,遭报应。其实是古人用这种办法约束人讲文明,不要破坏节日的欢乐气氛。

不准打碎盆、碗等器具

古俗认为正月初一打破东西是预示家业破产的预兆。

为了避免此灾,即使不慎真的打碎了,要赶紧说道:“岁(碎)岁(碎)平安”,以求破解,化凶为吉。

不准动刀,不准动针、不准动剪

古俗认为刀主凶杀,针主长针眼,剪主口舌之争,在大年初一操动这些东西会招祸惹灾。

其实,不动刀、不动针、不动剪,是古代妇女在这一天给自己争取休息权利的理由,也是对自己劳动工具的尊重和爱惜。

忌看病吃药

古俗认为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好最吉利的日子,人间安康有万神保护,吃药看病是对神不尊重,所以有病也硬挺着。这种陋俗,现在已没人相信。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20 10:15

在除夕的时候,很多人虽然熟悉这个节日,但是还是有点不清楚除夕的流程,尤其是对于除夕这一天晚上的时候,是守岁还是拜年这件事情,人们就非常的纠结,尤其是在除夕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刻,了解这些相关的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除夕风俗守岁还是拜年

除夕晚上是守岁,正月初一才是拜年。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也有部分地区将通宵守夜称为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灯火通宵财富充实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象征驱邪吉祥如意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20 10:15

在除夕的时候,很多人虽然熟悉这个节日,但是还是有点不清楚除夕的流程,尤其是对于除夕这一天晚上的时候,是守岁还是拜年这件事情,人们就非常的纠结,尤其是在除夕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刻,了解这些相关的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除夕风俗守岁还是拜年

除夕晚上是守岁,正月初一才是拜年。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也有部分地区将通宵守夜称为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灯火通宵财富充实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象征驱邪吉祥如意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20:15

新年是除夕还是初一:
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20:15

准确的来说应该除夕是过年,因为除夕到年初一的话,那么基本上是从前一年到了后一年,那么基本上的话,除夕那天晚上的话就算过年了,
所以说很多人都会守岁,一直到24点才睡觉,那么没有错,就是这样子的话,初一的话不能叫,过年应该叫拜年,初一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个半年,而不是过年,所以说我们大部分会将除夕作为一个过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20:16

过年就是指的从除夕到初一,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衔接,所以不能够只这两天的期中一天,而应该包括这两天都算过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20:16

大年三十是过年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