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容灾的实现方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3 23: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4 00:35

一.数据备份 所谓备份,就是通过特定的办法,将讲数据库的必要文件复制到转储设备的过程。其中,转储设备是指用于放置数据库拷贝的磁带或磁盘。
选择备份的依据是:丢失数据的代价与确保数据不丢失的代价之比.还有的时候,硬件的备份有时根本就满足不了现实需要,比如误删了一个表,又想恢复该表的时候,数据库备份就变得重要了。
Oracle提供了强大的备份与恢复策略,包括常规数据库备份(逻辑备份,冷备份与热备份)和高可用性数据库(如备用数据库与并行数据库),以下的备份主要指数据库的常规备份。
1.备份的重要性
备份是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项,虽然他们在系统的整个规划,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甚至占不到1%,看似不太重要且默默无闻的工作只有到恢复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其重要性,任何数据的丢失与尝试见的数据down机,都是不可以被接收的。如果备份不能提供恢复的必要信息,使得恢复过程不能进行或长时间的进行(如一个没有经过严格测试的备份方案),这样的备份都不算或不是一个好的备份。
如果出现系统崩溃的灾难,数据库就必须进行恢复,恢复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精确性和及时性。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恢复依赖于有什么样的备份。作为DBA,有责任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护数据库的可恢复性:
(1)使数据库的失效次数减到最少,从而使数据库保持最大的可用性。
(2)当数据库失效后,使恢复时间减到最少,从而使恢复的效益达到最高。
(3)当数据库失效后,确保尽量少的数据丢失或根本不丢失,从而使数据具有最大的可恢复性。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传统的数据备份主要是采用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但是这种方式只能防止操作失误等人为故障,而且其恢复时间也很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海量增加,不少的企业开始采用网络备份。网络备份一般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实现。
2.常见的备份方式
(1)定期磁带备份数据。
(2)远程磁带库、光盘库备份。即将数据传送到远程备份中心制作完整的备份磁带或光盘。
(3)远程关键数据+磁带备份。采用磁带备份数据,生产机实时向备份机发送关键数据。
远程数据库备份。就是在与主数据库所在生产机相分离的备份机上建立主数据库的一个拷贝。
(4)网络数据镜像。这种方式是对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和所需跟踪的重要目标文件的更新进行监控与跟踪,并将更新日志实时通过网络传送到备份系统,备份系统则根据日志对磁盘进行更新。
(5)远程镜像磁盘。通过高速光纤通道线路和磁盘控制技术将镜像磁盘延伸到远离生产机的地方,镜像磁盘数据与主磁盘数据完全一致,更新方式为同步或异步。
数据备份必须要考虑到数据恢复的问题,包括采用双机热备、磁盘镜像或容错、备份磁带异地存放、关键部件冗余等多种灾难预防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进行系统恢复。但是这些措施一般只能处理计算机单点故障,对区域性、毁灭性灾难则束手无策,也不具备灾难恢复能力。
二.数据复制

SAN专注于企业级存储的特有问题,主要用于存储量大的工作环境。当前企业存储方案所遇到问题的两个根源是:数据与应用系统紧密结合所产生的结构性*,以及目前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标准的*。大多数分析都认为SAN是未来企业级的存储方案,这是因为SAN便于集成,能改善数据可用性及网络性能,而且还可以减轻存储管理作业。
SAN是目前人们公认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存储技术方案,而未来SAN的发展趋势将是开放、智能与集成。NAS是目前增长最快的一种存储技术,然而就二者的发展趋势而言,在应用层面上SAN和NAS将实现充分的融合。可以说,NAS和SAN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数据容灾备份的主流技术,关键在于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对全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以及灾难恢复等功能。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