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援疆支教教师,怎么做到入乡随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6: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15:32
摘 要:在实际支教活动中,支教教师因为自身的身份和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容易与支教学校产生一些工作上的分歧,支教教师必须超越而不局限于行为的崇高,做出相应的实绩,引领和促进支教学校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平等交往、多做少说、理解当地教育文化。
关键词:支教教师 教育教学教育理念教育交流
支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和工作,但在实际的支教过程中,因为支教教师一般来自于条件较好的、教学质量较高的地区或学校,往往在教育理念层面与支教地区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矛盾;而支教教师的身份,又容易产生与本校教师之间的隔阂和自身的优越感,产生学校对支教教师管理上的不适;支教教师的短期工作时间往往也容易引起工作适应方面的问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师,超越而不局限于行为的崇高,做出相应的实绩。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笔者认为以下方面是支教教师必须注意的。
一、奉献。但要注意方式
我国的支教,源于现实教育中的校际、地区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一般都是从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或学校抽调教师支援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或学校。支教行为对于社会来说,是一项长期的行为,但对于具体的支教教师个体来说。一般都是短期行为,普遍为一年至两年。支教无疑具有典型的奉献意义,是支教教师放弃较为舒适的条件,离开原来工作的学校和自己的家庭,前往条件较为艰苦、教育质量较低的地区或学校。奉献意味着崇高,但支教教师在奉献行为的背后,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以一个奉献者自居。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以奉献者自居的同事,因为以奉献者自居本身就是在心理上把自己置于一个优越的地位,这在与支教学校教师的交往中往往会潜在地转化为外在的优越感,这是任何人都十分厌恶的一种社会交际心理。奉献意味着崇高,但更意味着付出和实际的工作业绩。相对来说,长期扎根于落后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实际上比支教教师更值得尊敬。前者是数十年的付出,而后者仅仅是短期的工作体验。另外,奉献的心理还往往潜在地降低自身投入教育的热情。因此,支教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奉献但不需要别人的感激,需要感激的奉献本身就不是奉献,而是功利的投机。
二、注意平等交往
支教教师往往来自于经济、教育水平较高的学校或地区,在社会地位上相对于支教学校教师来说较高,在教育理念、自身学历、教育能力上可能超过被支教学校的普遍水平。所以支教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持平等心理,与本校教师平等交往,协调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事实上,贫困地区也有很多极为优秀的教师,其水平也并不一定低于支教教师,如果以一个高学历者、优秀教师、城市人自居,这将严重影响支教教师与学校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在工作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支教教师需要的是放低身份架子,把自己看作是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和普通教育工作者,主动融入学校的大家庭中,这是支教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多参与学校的活动
因为支教工作一般时间较短,往往支教教师刚刚熟悉学校的工作和环境,就到了结束的时间。因此,支教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这对于成功的支教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在参与学校的教研教学活动中,在参与各种会议和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支教教师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学校的教育文化心理和本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到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经验,同时,也才能把自己的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体会与支教学校的教师交流、分享。这些不论是对于支教教师个人来说,还是对于支教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多参与学校活动,还能够使支教教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心理上更快地融入校园文化中。
四、在工作中多做少说
基于学历、教育经历和教育环境的区别,支教教师在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育行为上往往与学校教师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和区别,如果不注意,有可能产生矛盾和隔阂。一方面支教教师如果认为本校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学校管理不善,自己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指出来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但要讲究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本校教师往往对于支教教师的行为情感大于理性,学校领导也可能认为支教教师幼稚,不切实际,甚至认为影响了自身的领导权威。因此,作为支教教师必须认识到,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情,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理念不一定完全合理、优秀,但一定有其合理的一面,它至少是很多教师的经验的集中体现,支教教师必须抱着尊重的眼光去看待。实际上支教教师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因为外来者往往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在工作中,支教教师最重要的是多做少说,用自己的业绩而不是自己的语言去说服别人,如果自身的工作确实出色,无疑学校教师会心悦诚服地向自己学习,如果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评判和批评,这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五、正确对待教育理念的分歧
一般情况下,支教教师有着相对较好的教育理论基础,容易迷信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认为自身拥有较高的专业权威。这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支教教师必须认识到,教育理论并不能提供一个适用于任何环境中的完美的教育模式,教育理论必须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必须对教育现实进行具体分析,虽然很多教育行为本身不合理,不科学,但也可能有其存在的价值,能存在的自然有它背后的原因和基础。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还必须有着尊重实践和经验的态度。关注现实,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这是支教教师必需持有的一种心态。
六、多与班主任沟通
在学校中,班主任一般都是最为熟悉学生情况、影响力最大的教师。对于仅仅到校工作一两年的支教教师来说,尽快地融入和熟悉班级教学情况无疑非常重要,多与班主任沟通,这是最为便捷的手段和渠道。一个不了解学生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遇到教学问题时,班主任的帮助往往是极其有效的,与班主任的沟通,至少能够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进行和开展。
七、少说“你们”,多说“我们”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支教教师要调整好心态,在内心深处一定要把自己看作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千万不要以外来者自居。特别是在工作中,一个经常说“你们”而时刻提醒别人自身身份的人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在说“你们”的同时,实际上潜伏着自身的优越感,体现着与别人保持距离。而这,往往可能招致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反感,存在着这样的反感是教学行为可能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心理是支教教师的心理必备。
八、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支教教师工作时间的短暂和没有相对严格的考核制度,使支教教师往往能够拥有比原来教师与学生之间更为紧密的关系。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可能会在学生管理上有着与前任不同的风格而得到学生的喜欢。这既是支教教师的优势,但也有可能成为问题之源。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可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促使教育教学行为的高效化,也可能降低教师的自身权威,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支教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保持必要的距离,以免引起纪律失控,为后面教师留下大包袱。
九、注意理解学校文化与管理思路
每个学校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和文化,需要外来者用心去思考和体会,以调整自身去适应新的环境。支教教师不能想当然的以自身以前的教育文化的认识去参与新的环境,必须在理解新的学校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对照自身的教育经验与技能予以调整。不一定要完全适应新的教育文化理念,但必须要在大的方面不与新学校的教育传统有过多的冲突。只有这种适度的调整,才能带来新的教育文化,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适应性。
十、对支教学校的学习与指导
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无疑是教育教学,但在其背后,支教教师的工作还有两方面要做,一方面是指导,即给支教的学校带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的教育教学经验,甚至适当地改变支教学校的教育文化和管理传统;另一方面是学习,即学习新环境中的优秀的教育经验。必须注意的是,支教教师对于本校教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白谈。在良好的教育具体业绩的基础上,支教教师可以无保留地讲述自身依据的教育理论、教育经验和自己对教育工作方面的建议和反思,这种建立在业绩基础上的说明才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而对于学校管理上的建议最好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仅提出区别,也就是与其他学校的管理措施上的具体区别,不必要直接指出问题,提出选择性的建设性意见,具体执行和汲取与否则是学校领导的事,他们会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管理思路予以调整,这样客观的建议往往能够推动学校的发展而不至于引起误解。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