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可以如何设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2:4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0:22

1、部门职能设计:按活动功能划分及整合,形成活动子集——不同的活动子集构成各个部门;将部门子集活动进行分解,形成岗位系列;测定每个岗位的活动总量,设定编制;明确部门及岗位职能。

2、权力体系设计:包括职权设计、集权与分权,职权的设计要与职能相匹配。

3、职责设计:职责设计要与职能、职权匹配。

4、管理幅度、管理层次设计。

5、信息传递方式,运行机制(活动流程)设计。

组织机构是指组织发展、完善到一定程度,在其内部形成的结构严密、相对独立,并彼此传递或转换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系统。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国家的诞生日趋完备、成熟。

其任务是协调各种关系,有效地运用每个组织成员的才智,充分发挥组织系统的力量,达成团体的目标。

扩展资料:

企业的上下要有对应关系。下级只对上级负责,指挥管理不超过下级。只有这样,命令和命令才能统一起来。同时,它不仅可以让上级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也可以让下属充分了解老板的意图。

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力必须一致。那就是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该被赋予什么样的权力。例如,如果部门经理承担整个部门的管理责任,就必须给予部门经理招聘、考核和奖惩的权利,否则部门经理很难在部门树立威信。

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和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组织将每个员工的力量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明确自己的任务,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行经营。企业组织设计应以事为中心,因事设岗,因岗设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织机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0:22

第一步,选择确定组织架构的基础模式。这一步工作要求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选择确定一个典型的组织模式,作为企业的组织架构的基础模式。在当代企业的实践中,选择直线职能式和矩阵式结构的较普遍,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增加弹性模式的相应特征予以补充其基本模式的局限。

第二步,分析确定担负各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的工作量。这一步工作要求根据目标功能树系统分析模型,分析确定自己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的担负工作量。要考虑的变数有二:一是企业的规模;二是企业的行业性质。

第三步,确定职能部门。这一步工作要求根据自己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工作量大小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职能管理部门。

即把关联关系和独立关系,并且工作量不大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合并起来,由一个职能管理部门作为主承担单位,负责所合并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工作的协调和汇总。把制衡关系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分别交由不同单位、部门或岗位角色承担。

第四步,平衡工作量。这一步工作要求对所拟定的各个单位、部门的工作量进行大体的平衡。因为工作量过大的单位、部门往往会造成管理跨度过大,工作量过小的单位、部门,往往会造成管理跨度过小。

所以,需要通过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量平衡来使管理跨度实现合理化。在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存在制衡关系的子系统,要避免将其目标功能作用划归为同一单位承担,即要优先保证制衡关系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的分开承担。

第五步,确立下级对口单位、部门或岗位的设置。如果企业下属的子公司、独立公司、分公司规模仍然比较大,上级职能管理部门无法完全承担其相应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的工作协调和汇总,就有必要在这个层次上设置对口的职能部门或者专员岗位。

第六步,绘制组织架构图。这一步工作要求直观地构画出整个企业的单位、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及所承担的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的相应工作。

第七步,拟定企业系统分析文件。这一步工作也就是为企业组织架构确立规范。企业系统分析文件是具体描绘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该由哪些单位、部门或者岗位来具体承担,以及所承担的内容,并对职责和权力进行界定。

第八步,根据企业系统分析文件撰写组织说明书。这一步工作就是在组织构图的基础上,分析界定各个单位、部门组织和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所享有的权力、信息传递路线、资源流转路线等。

第九步,拟定单位、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明确界定各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要求。

第十步,根据企业系统分析文件、组织说明书及单位、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工作分析,并撰写工作说明书。除了界定前述内容外,还要明确界定任职的条件和资格。

第十一步,就上述文件进行汇总讨论,通过后正式颁布,组织架构调整改造工作完成。

扩展资料

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与组织再造工作,意义非同一般。“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典故己是众所皆知,类似“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也时有传闻,其实这就是组织结构管理的效果。

决定一个企业是否优秀,能否长寿,不是看企业的领导人多么伟大,最重要的是看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否能让平凡的员工通过不平凡的努力,创造伟大的业绩:

反之则会让优秀的员工仅仅做出平凡的业绩。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组合效果呢?或者说,为什么“整体可能大于各部分的总和”,也可能相反呢?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组织结构不同,要素组合在一起的方式不同,从而造成了要素间配合或协同关系的差异。

组织结构管理得好,可以形成整体力量的汇聚和放大效应。否则,就容易出现“一盘散沙”,甚至造成力量相互抵消的“窝里斗”局面。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效果,人们常将“组织”誉为与人、财、物三大生产要素并重的“第四大要素”。

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这样说道:“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夺去,但只要公司的人还在,组织还在,那么,四年之后我仍会是个钢铁大王。”由此,不难看出组织结构管理及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注开始集中于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行为。有研究机构提出企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不是依赖于拥有特定的组织资源或能力,这些通常可能被其他公司模仿或购买。

伯特咨询的研究也指出,竞争优势来源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它确保企业经营的不同方面得以协调,如它的市场范围、它的技能、资源和程序。企业可以被视为其构成要素相互依赖的系统,所有的要素都必须在市场中保持协调一致。

正是这些要素复杂而模糊的互补关系及组织协调战略目标的能力和执行的程度,给了企业一些特殊的、难以完全模仿的能力,形成了组织竞争优势的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组织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织结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0:23

1、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设置。

岗位是组织结构最小的基本单位,从岗位的集合,得到科室与部门。部门的整合,形成了整个组织,一个统一的单元。

但是,实际的整合与划分,逻辑应该是从上往下。也就是企业要确定这个单元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目的,来确定各部分的功能,进而确定各功能下需要什么岗位单元。

2、单位、部门和岗位角色相互之间关系的界定。

关系的界定包含内部和衔接两部分。内部要确认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外部要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内部,才能做好工作的确认。理清外部,才能做好工作的沟通与衔接。

3、企业组织架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企业在做前两个动作时,都会有自己的原则,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有的企业人事行政不分家,甚至还兼带了办公室的职责,但有的企业则是完全分开的。总的来说,只要符合企业的某些原则,比如高效,就是行得通的。

扩展资料:

1、指导思想

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优化管理流程、推进功能组合,以规范机构设置、强化管理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建立规范有序、管理科学、运转协调、以人为本,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组织架构。

2、设置原则

坚持高效、简洁、有序的原则;坚持适应公司*改革的原则;坚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0:24

按照供产销一条线的思路设置,
供:采购部
产:生产部加质量部
销:销售部
外加:总经理办公室(企管部)、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
具体要看你公司的结构如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0:24

可分以下部门:生产制造部,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生产管理部,行政部,品质部.级别为: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厂长→*→经理→课长→主任→系长→组长→班长→员工.初建公司设级别必须从低往上设,这样才有升级机会,否则高了就难再上了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