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04: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5:43
农历正月十五,迎来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那么,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这个节日为何要吃元宵?为什么在元宵之外,各地还会吃哪些美食佳肴呢?除了吃元宵、猜灯谜、观花灯,还有其他风俗习惯吗?
元宵节的来历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在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为何要吃元宵和汤圆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赵之珩进一步介绍说,根据史*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包括知行摄旅行在内的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