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病理生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3:25

森林脑炎的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广泛的脑组织损伤,包括大脑半球的灰质和白质,以及脑膜。脊髓的颈段、脑桥、中脑和基底神经节尤其易受损害,这是因为病毒在血管密集的网状结构中大量存在。与乙型脑炎不同,森林脑炎会显著影响脊髓,特别是颈段,灰质受损程度大于白质。病变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病变,如出血、充血、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受损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还可能出现退行性病变。


病毒通过蜱的叮咬进入人体,首先在局部淋巴结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随后释放至肝、脾等脏器。在感染后的3至7天,病毒血症形成,病毒会进入脑部毛细血管,侵犯神经细胞,也可通过淋巴和神经途径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广泛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脑炎症状。


病毒侵入后,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反应,可能会呈隐性感染或轻度症状。大多数人在感染后15天血液中会出现中和抗体,长期存在。补体结合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时间不同,前者在感染后1个月出现,半年后下降,而后者出现较早且持续时间较长。


森林脑炎的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数量和个体免疫状态。当病毒量较少,且被免疫系统有效清除时,一般不会发病。但若病毒大量侵入且免疫功能低,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导致血管破坏和循环障碍,引发神经组织受损,从而引发典型的临床症状。




扩展资料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称苏联春夏脑炎(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