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耳膜为什么发生剧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3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6:13
人的耳朵分为外、中、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和中耳被它们两者之间的一层不到1/10毫米的薄膜给隔开,这就称为鼓膜,其实真正可以感受到声音的,应该是内耳的听觉神经。当声波传过来的时候,鼓膜是最先受到震动的,紧接着震动就会从鼓膜传输到中耳,到最后才传入内耳。当飞机起飞或者降落的时候,由于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作用,机舱里的气体因为惯性的作用相对于飞机就可以向下或向上运动。当飞机起飞时,机舱里的气体相对于飞机就可以向下部降落,这个时候,机舱底部的压强就会增大,机舱上部的压强就会变小。同样,当飞机着陆的时候,相对于飞机的气体向上部集中,此时,机舱的顶部压强将增大,但机舱下部的压强就会减小。飞机在加速起飞和着陆的过程中,鼓膜的表面受到外部气压的作用,但是这一压强是不断改变的。
假如人紧闭嘴巴,那么,从闭合的咽喉、声门到口腔、鼓膜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压强不可以随着外部的气压快速的变化。在起飞的时候,外面压强比内部压强大,鼓膜就必须向里面凹进;相反,着陆的时候外部的压强比内部压强更小,鼓膜就必须向外凸出。这样一进一出,耳朵就会感到有鼓胀感。但是当鼓膜受到的张力远远大于鼓膜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时,鼓膜就可能破裂。此外,现在的超音速飞机,它在接近地面飞行时冲开紧密的空气,可以产生非常大的声波震动,而且也极有可能震破鼓膜。
值得一提的是,中耳上有一条管子直通咽喉的部位,这条管子在医学被称为“耳咽管”。耳咽管在一般情况下是闭着的,但是当我们将嘴张开,尤其是做吞咽动作时,耳咽管可以自己开关。使鼓膜内外压强基本上保持不变,鼓膜就不可能再向一边凸出或凹入,除此之外,当外面传来的声音非常大的时候,把嘴迅速张开,声波就会从外耳与耳咽管这两条不同方向的途径同时到达鼓膜,而使得鼓膜内外的压力互相抵消,这样鼓膜就不可能被震破了。
咀嚼口香糖是一个吞咽动作,因此这一动作可以避免耳膜内外所受到的压强不相同。另外运用将嘴巴张开的方法同样也可以避免耳膜的破裂。一样的道理,当在战场上遭受到炮击的时候,那些有经验的士兵也会用张开嘴巴的方法来避免因为爆炸而产生的巨大能量声波使耳膜上局部压强强烈的变化给耳膜造成的巨大伤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6:11
这是飞机从高空降落到地面,大气压要有很大的改变,导致耳膜疼痛,可在飞机降落时张开嘴巴,把耳朵堵上,可缓解疼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6:19
正常人的中耳腔(又称鼓室)与外耳道之间由鼓膜封闭,中耳与咽部又通过一条咽鼓管(又叫耳咽管)相通。耳咽管的咽口有一个向咽部开放的活瓣,随着每次吞咽动作而开放一次。中耳腔内的空气压力就是通过这条咽鼓管不断开放得以和外体大气压力保持平衡的。
地面的大气压力和高空的大气压力是有差距的,飞机随着飞行高度的不断增加,大气压力也逐渐下降。因为人的中耳腔内的压力仍然是保持地面时的压力,所以逐渐高于高空的大气压力,此时,中耳腔的空气就会通过耳咽管向体外扩散,此时如果人的耳咽管功能正常的话,通过吞咽动作,(由于管口的活瓣是向外开的,所以空气向外扩散的阻力就很小,)很快使得中耳压力与体外压力取得平衡。所以当飞机上升时,人的耳朵的反应比较轻微的。
当飞机达到一定的高度不再升高时,中耳腔的压力与外界压力逐渐取得了平衡(高空环境下低气压状态的平衡),此时人的感觉就相对好多了。但是当飞机下降时,中耳腔的压力与外界的压力比又发生了变化。随着飞机的急速下降,外环境的气压急速上升,而也急速高于中下腔的压力,此时空气就要向中耳腔内扩散,以达到压力平衡。可是,由于耳咽管的咽口的活瓣是向外开的,所以体外的压力越高,对于活瓣的压力越大,活瓣越是不容易张开,特别是耳咽管功能差的人,反应越重,中耳腔内的负压也就越来越大,出现鼓膜内陷,听力下降,发闷塞感,自己觉得自己讲话声音特别大(称作自听过强)。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的话,中耳就会发生组织病理变化,毛细血管充血、渗透出增加,这就是航空性中耳炎的病理变化的基础。耳咽管功能正常的人,下了飞机以后,很快就会恢复听力,而中耳发生病理变化的人,出现的症状就会持续较长时间。
如果症状比较重的话,可以像治疗卡他性中耳炎一样地使用抗菌素组织水肿药物,如非索非那定、地塞米松等,麻黄素滴鼻。还可以行捏鼻鼓气、鼓膜按摩(即用姆指将耳屏压向外耳耳道口,一松一紧),以促进鼓膜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