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不要再相信”先就业再择业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8:3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41

“先就业再择业”这句话并不可靠。

许多人的人生经历大致相似:起初,选择和机会似乎很多,前途光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机会渐渐消失,选择余地缩小。经过不成熟的尝试和错误,人们可能不够理性地选择职业方向,发现转换职业变得困难。有些人炫耀成功,更多人默默关闭社交媒体。

这些经历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要讲一些不那么被认同的“干货”:我想谈两个问题。首先,我会解释为什么“先就业再择业”是不可靠的。其次,我会分享一些我以前写过的相关答案或文章。如果我们只是总结现象而不提供解决方案,那么这个答案很快就会被键盘侠攻陷...

为什么“先就业再择业”不可靠?从许多毕业生求职的经验来看,他们所投出的简历往往得不到回应,或者收到用人单位的拒绝信,理由通常是“缺乏相关经验”。此外,已经进入职场的人士转型转行时也会面临“隔行如隔山”的困境。

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木桶原理:选长板还是短板?》中,我提到了与此相关的观点。正确理解“木桶原理”需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职业生涯发展初期,我建议学生以长板理论为核心,兼顾一定的短板理论。

在职业生涯发展初期,用人单位就像是一个木桶,而各方面的人才就像是木桶中的一块块长板。对于企业而言,应届生中的“全才”通常只能算是“小全才”,因为在企业的大木桶中,这样的“小全才”往往无法填补那些短板,而这些短板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因此,如果你是企业的话,你会愿意找这样的人吗?其次,对于职业发展中期和后期的职场人士来说,通常情况下会逐步调整为“短板理论优先,长板理论辅助”,而这一步调整可能会再次改变两者之间的主次位置,或者两者的重要性可能会变得相当。(这一部分和本提问有些偏离,暂不展开。)因此,对于那些毕业生和职场人士,他们所遭遇的求职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用人单位认为他们不是“长板”,也就是说,他们不符合企业的需求。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出于善意,会分享甲先从A工作转到B工作的成功案例,但是他们却没有同时分享那些无法转型转行的大部分案例,这实际上是在误导我们。

先就业再择业完全不可靠吗?在我的多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个“四维定位模型”,该模型将职业类型划分为四个维度:平台、职能、行业和模式。

如果你想保持已选择的平台性质不变、保持展业模式不变,且将行业进行调整,那么你仍然有一定的转型/升迁机会。如果你想朝着前台性质的岗位转移,即使你的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也会有相对更多的机会。但是,对于这类岗位偏好的客户资源、销售潜力、企图心、性格或专业方面的基本功仍然是重点考核的。另一方面,相对前台岗给到新人的容错度是比较低的,试用期内不达标则迅速淘汰。整个社会中整体前台性质岗位的客观评价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如果你想要在职能方面做出大的调整,无论所处平台的性质如何,行业是否换掉,展业模式是否改变,难度都是最大的。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学弟在某券商销售交易部工作,他很希望转岗去做行研,但即使他经常有机会和研究所的高管一起吃饭,私下也是朋友,但他仍然感到很无助,因为他要这么转岗去做行研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这就是换职能的一个例子。我们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管是在哪个组织(平台性质)、哪个行业,大多数情况下,它都不如你在里面具体干的是什么工作(职能)来得重要。

所以,尽管先就业再择业也不是毫无出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可靠,也就是说它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职业规划中,做好职业定位是至关重要的。职业定位是职业规划的前提,但很多人在职业定位上出现了问题。

虽然有很多人做过职业规划,但大部分人最终得到的结果和没做一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职业定位不准确。

这并不奇怪,因为大部分人做过的职业测评或咨询都严重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大部分人了解自己内在的能力和优点,但是却没有对外部环境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得出的职业定位也不够精准。例如,将目标岗位定为“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商业分析师”等,这种定位并没有具体到具体的金融产品、机构和部门,因此很难得到理想的工作机会。

实际上,大部分人找不到理想工作或被拒绝的原因是“缺乏相关经验”,而不是完全没有相关经验。如果职业定位不够精准,你很难获得与目标求职方向直接相关的经验,这将严重影响你的职业发展。因此,在职业定位时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比如你想从事哪种金融产品的分析、选择哪种机构和部门等等。只有对外部世界有足够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做好职业规划。

两位求职者甲和乙都面试了同一家投行研究部的工作,但是他们的回答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甲表现出了自己的全面能力,以及参加过的各种实习经历。他对多个行业都有兴趣和研究,并且在课程学习和实习经历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自信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上手。

乙则表现出了自己的专业性和深度。他擅长研究金融、通讯和TMT行业,尤其是在TMT中的媒体领域。他的研究目标和职业规划早已经制定,从留学期间开始就一直关注研究报告和宏观形势。他在实习方面也有很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股票二级市场方面的实习经历更是让他对该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招聘岗位需要特定的专业能力和深度,那么乙的回答更有可能获得面试官的认可和青睐。但是如果该岗位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那么甲的回答可能更具优势。你认为投行研究部需要全面性和兴趣爱好吗?

两者孰优孰劣,还需多谈吗?

好了,这篇回答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我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容易完成,那么在这篇回答中解决“如何选择职业”的问题就更不可能了。我希望我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但最终的选择还是要取决于每个人的情况和偏好。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职业发展的话题,我推荐一些比较专业和硬核的文章给大家参考:

更多内容

本专栏撰写人:陈思炜

如果您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您能够帮我完成以下三件小事: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