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烧可不能大意了 可引起发烧的10大血液疾病盘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分钟前

哪些血液疾病会引起发烧

1、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发热常合并贫血及溶血表现,且随着溶血被控制体温渐恢复正常。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致高热、寒战、大汗等。急性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突发的高热、腹痛、呕吐、腰背疼痛、贫血、黄疸及茶色尿,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程持续1~2天至1周左右。

2、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该病多高热,可持续,可不规则。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差。该病多伴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全血细胞减少以及进行性全身衰竭。恶组致高热的机制不详。明确诊断依赖于骨髓或其他部位活检,检测出异常组织细胞,另外还需要排除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3、噬血细胞综合征

一般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发热常伴随贫血、出血、肝肿大,甚至出现肝衰竭。该病可由各种感染(如EBV、寄生虫)性疾病、血液疾病特别是淋巴瘤引起。诊断时,应注意寻找病因。对于感染所致的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应控制感染,进而控制发热。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本身并不发热,发热是由于继发感染而引起。重型再障者起病急,常早高热。由于粒细胞缺乏,介导炎症反应的细胞明显下降,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较轻微,感染灶不容易局限,辅助检查不容易发现有意义的提示。除发热外,再障还伴有贫血和出血,但肝、脾、淋巴结一般情况下不肿大,外周血象呈现三少,网织红细胞减少。

5、淋巴瘤

淋巴瘤发热可表现为持续性或周期性,多为低热,对抗生素无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化疗效佳。此类发热合并淋巴瘤的表现,如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增宽、肝脾大或胃肠浸润表现、皮肤浸润表现,还可伴有消瘦、盗汗,胸、腹水、腹部包块等。

6、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骨髓及其造血组织中幼稚细胞肿瘤性的增值所致的一种恶性疾病。本身可引起肿瘤性发热,也可因粒细胞减少或免疫功能降低继发各种感染相关性发热。白血病发热偶见高热,偶见低热,热型多不规则。低热一般认为是肿瘤相关性发热,高热则提示为存在继发感染,也有高热无感染的情况。无感染者用抗生素无效。除了发热,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通过白血病相关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7、骨髓坏死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均可引起发热,甚至高热。原因可能与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发病有关,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热有关。该类发热很难控制。多预后不良。

8、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

恶性血液病化疗,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和脑脊膜炎,进而发热;输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应用,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发热。

9、血液病合并感染性发热

很常见,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也可致“抗生素热”。

1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为EB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发热常为高热,持续1~2周。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EBV检测阳性。

血液病发热的早期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多伴有进行性贫血、出血、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黄疸、皮疹等症状。

血液病发烧治疗原则

1、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

由于热型和热程变化可反映病情变化。并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参考,而发热不过高或不太持久者,不致有太大危害,故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时,不必强行解热。解热本身不能导致疾病康复,且药效短暂。反之,疾病一经确诊而治疗奏效,则热自退。急于解热使热程被干扰,就失去参考价值,有弊无益。

2、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

(1)体温过高(如40℃以上)使患者明显不适、头痛、意识障碍和惊厥者。

(2)恶性肿瘤患者(持续发热加重病体消耗)。

(3)心肌梗死或心肌劳损者(发热加重心肌负荷)。

(4)心肺复苏后进行脑复苏的过程中。

血液病发烧怎么办

1、针对发热病因:传染病的根本治疗方法是消除传染原和传染灶。当抗感染奏效时,随着传染灶(包括炎症灶)的消退,便出现退热。为促进退热,解热药可与抗感染疗法合并使用。

2、针对发热机制中心环节:根据发热机制及现有解热药的药理作用,可针对下列三个环节采取措施以达到解热:

(1)干扰或阻止EP的合成和释放,包括制止或减少激活物的产生或发挥作用。

(2)妨碍或对抗EP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

(3)阻断发热介质的合成。这些措施可导致上升的调定点下降而退热。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解热药包括化学解热药和类固醇解热药。前者以水杨酸盐为代表,后者以糖皮质激素(抗炎激素)为代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