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7: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砚滴,作为文房用具,专为滴水入砚而设计,又称水滴或水注。其起源历史悠久,尽管确切年代难以考据,但据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所述,古人在没有专用砚滴的时代,早晨研磨墨汁时,会将墨汁填满砚池,以满足一天的书写需求,墨用完后再研磨。这表明砚滴的出现晚于水盂,这是史实无疑的。
考古和传世品显示,砚滴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起初,它们主要以铜为材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材质逐渐丰富,包括陶、瓷、玉、石等,这体现了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审美的多样化。砚滴的造型千变万化,每朝每代都有独特的创新设计。例如,汉代的砚滴常以龟、蛇、熊、羊等动物形状呈现,风格古朴且富有力度,如一件熊形玉砚滴,熊口卷舌,背生双翅,右前肢托持灵芝,姿态似蹲坐飞翔,其雕刻工艺粗犷,可追溯至东汉时期。
关于飞熊的象征意义,古文献如《武王伐纣平话》中提到,周公解梦中西伯侯梦见飞熊,象征贤人将至,最终帮助他得到姜尚。因此,飞熊在古代被视为君主得贤臣的吉祥之兆。砚滴中的飞熊设计,不仅展现了艺术之美,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