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雕塑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4: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架上雕塑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
70年代后,木、石、青铜等硬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雕塑语言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代表性作品包括:袁晓岑的《母女学文化》、潘鹤的《艰苦岁月》、龙德辉的《觉醒》、郭其祥的《百万农奴站起来》、田金铎的《稻香千里》、孙纪元的《草原民兵》、陈道坦的《大庆人》、刘焕章的《少女》、王济达的《边防英雄》、唐大禧的《海的女儿》、张德蒂的《小达娃》、程亚男的《夏天》、田世信的《欢乐柱》、刘小岑的《家乡的河》、杨冬白的《饮水的熊》等。
在肖像雕塑方面,有王朝闻的《刘胡兰像》、张松鹤的《鲁迅》、贺中令的《白山魂》、邢永川的《杨虎城将军》、钱绍武的《江丰》等作品突出。
周轻鼎、王合内、刘政德、周国桢、滕文金、郑于鹤等人创作的各类小型雕塑作品也有广泛的影响。
总的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架上雕塑创作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作品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样,充分展现了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