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5:45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大同一带曾是一片浩瀚的湖水,考古工作者称其为“大同湖”,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湖。那时,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参天乔木遍布湖畔,野马、披毛犀、大角鹿在这里追逐奔驰,多刺鱼、鲤鱼在湖中自由嬉戏。
据考古工作者考证,大同湖经历了无数次变化,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和干湿交替,大同湖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最终在数万年前悄然消逝。
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详细记载了魏都大同城的环境状况。在《云中郡志》中,还记载着大同的景物,“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点缀。……挹其芳澜,郁葱可冷。”这些描述都说明过去的 大同地区曾是草木丰盛、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山西省最大盆地,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位于省境北部, 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约200公里,面积5100平方公里。盆地海拔大都1000~1100米。盆地轮廓明显地受构造控制,以断层与采凉山、六棱山、恒山、洪涛山相接。东部被六棱山分隔,为桑干河谷地和浑河谷地。盆地边缘为冲沟分割的黄土台地和缓坡黄土丘陵,多为结构疏松的沙质黄土,厚度不大。由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为:冲沟分割的洪积台地、洪积倾斜平原、湖积冲积平原、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局部低洼地带有盐碱化现象。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唯朔县以东是奥陶纪灰岩。基底地形起伏,在地表有明显反映,如黄花梁隆起,将盆地分为南(山阴)北(大同)两部分。盆地内松散层以上新统最早,可见盆地形成在老第三纪以后。第四系地层最大沉积厚度约700米,北部有间歇性火山喷发活动及玄武岩流形成的台地和垅岗,当河流切过玄武岩盖时,形成罕见的平原峡谷地貌,盆地表面已受流水切割,桑干河及其支流恢河、浑河、黄水河、御河等流于其间。盆地处于东南季风的尾闾,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年均温7℃左右,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干草原栗钙土地带,生长最盛的是长芒草。盆地内大同市为著名“煤海”,京包和同蒲铁路的枢纽,建材工业也居全省首位。朔县为新兴工矿区。